王平
摘 要: 曹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称为“奸绝”。该书从政治、处世、用人及军事斗争等多个角度出色地塑造了曹操这一代雄才大略、精明能干的奸雄。
关键词: 曹操 《三国演义》 奸贼 英雄
一、曹操其人
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封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公元174年(东汉熹平六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始入仕途。当时的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摇摇欲坠,董卓入朝作乱,豪强拥兵割据。曹操“散家财,合义兵”。①并在收编农民起义军中壮大自己,然后挟持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占了政治优势。后,徐州擒杀吕布,官渡大败袁绍,牢牢控制了北方。
在三国鼎立的前提下,曹操积极发展实力,力图统一国家。建安十五年,曹操下令求贤,大宴铜雀台,收罗了一大批人才。他实施正确的农业政策,广泛开展军屯、民屯,这些都有利于安定民生和发展经济。在此基础上,向蜀汉和东吴步步紧逼。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联合孙权击败关羽。第二年正月,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死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陈寿《三国志》高度评价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②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是最为复杂的,“奸雄”可以说是曹操比较突出的性格特征。
二、曹操的“奸”
毛宗岗评本中所说的“三绝”,其中第一绝“奸绝”便是曹操。在作品的第一回,曹操就表现出“奸”的一面。许邵因此称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谓一语中的。
曹操“奸”的一个重大表现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献帝被董卓劫持,后回到洛阳。但到洛阳后却发现“满目皆是蒿草,”献帝进退两难。此时,曹操采纳了谋士荀彧将汉献帝接入许昌的建议。这样,汉献帝算是有了安身之地。但是,“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务,先禀曹操,然后封奏天子”。③
随着势力的壮大,曹操的行动由当初的隐蔽转向放肆。“许田打围”把曹操的奸诈与狂妄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许田打围过程中,曹操用天子的宝雕弓、金鈚箭射死大鹿。群臣见了金鈚箭,误认为是天子射中,都踊跃高呼“万岁”。曹操竟“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④群臣大惊失色,而曹操却神情自若。不将宝雕弓送还天子,竟自行悬带。至此,曹操的奸诈、野心表露无遗。
在用人方面,曹操更是“以权术相驭”的能手。这种权术是与一定的政治手腕结合在一起的。为了网罗人才,曹操一再打出“仁义”的大旗。在行刺董卓不成外逃后,曹操回家乡竖起义旗,“上书‘忠义二字”,这是一面很有吸引力的旗子。没过多久,“应募之士,如雨骈集”。⑤在笼络人心方面,“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是很常见的手法。作为一个有着极大政治野心的人物,曹操也具备这样的气度。
曾为袁绍书记、在讨伐曹操的运动中慨然写下“讨曹檄文”的陈琳,尽数曹操之恶。“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⑥当袁绍灭亡后,曹操不计前嫌,任命其为从事。陈琳于是走进曹营,为曹操歌功颂德。
从这些脍炙人口的事例中,可见曹操之奸非一般之奸诈,而是有着高超的智慧。
三、曹操的“雄”
东汉末年,社会动乱,群雄纷争,曹操“名微而众寡”,但他凭着强烈的进取心和权势欲,以及雄才大略,一跃成为动乱时代的佼佼者,确立了“乱世奸雄”的地位。尽管曹操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他仍是当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为一个政治家,要在群雄逐鹿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没有远大的目光和过人的胆识是不行的。曹操之所以能够平群雄、一北方,就是因为他具有这样的目光和胆识。曹操对人才非常重视,求贤若渴,极力搜罗,并加以重用。在他的麾下,有一大批优秀的文臣武将替他运筹谋划,拼死战斗,使得曹操的势力逐步扩大,最终削平了群雄、统一了北方。官渡之战期间,“赤脚迎许攸”。以曹操当时贵为丞相的地位,对投诚自己的布衣谋士尚且如此,这种识才、爱才、重才之心,可见一斑。
曹操胸襟开阔、乐观豁达。“白门楼吕布殒命”一回中,曹操擒住张辽,本打算杀了他,但听了刘、关的劝谏,马上一改前态,掷剑而笑,并“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关羽降汉不降曹后,曹操待之甚厚。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曹操也不深究。官渡之战后,发现大量“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曹操“命尽焚之,更不再问”,足见其开阔的胸怀和豁达的气度。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还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在群雄逐鹿的时代,他彻底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能。曹操治军素以“军法甚严”著称,对百姓颇为爱护。宛城征张绣时,“割发代首”。攻打冀州,曹操号令三军不得骚扰百姓,“如有杀人鸡犬者,如杀人之罪”。平定冀州后,又下令尽免河北百姓当年租赋。这其中虽有伪善的一面,但更多的却是爱民之举,毕竟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曹操的机智在《三国演义》中可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就连鲁迅也说,罗贯中“要写曹操的奸,结果倒好像豪爽多智”。“濮阳诈死破吕布”、“安众设伏破张刘”、“抹书间韩遂”、“望梅止渴”、“割须弃袍”等故事,无不体现了他过人的智慧。
曹操的指挥才能在《三国演义》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在削平群雄的大小战斗中,曹操总是指挥若定,胜不骄,败不馁,屡出奇计,或转败为胜,或化险为夷。
曹操多年征战,不避箭矢,常常亲自领兵上阵。身先士卒,激励全军将士莫不死战,最终削平群雄,统一北方。
四、结语
曹操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和地位。他的雄才大略和奸诈狡猾有机融为一体。一方面,他是一个“大奸大诈”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他是一个知人善任、不计前嫌、极富领导才能与作战方略的军事家。所以说曹操是一个雄才大略、精明干练的奸雄,是奸贼,也是英雄。
注释:
①三国演义.第五回,第13页.
②三国演义魏书.第55页.
③三国演义.第十四回,第42页.
④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第62页.
⑤三国演义.第五回,第13页.
⑥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第68页.
参考文献:
[1]罗贯中.三国演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95.
[3]陈寿.三国志.岳麓书社出版,2002.
[4]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丛.
[5]白寿彝.中国通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6]陈雪良.《三国演义》作者对我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