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会展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探析

2014-06-28 21:51王冬梅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对策建议实践

王冬梅

摘 要:实践类课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是高校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对应用型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顺应会展业快速发展对会展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所提出的系列要求,高校本科会展专业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及师资建设等多个角度入手探求实践教学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会展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148-03

随着我国会展业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趋势日渐凸显,其对会展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当前本科会展专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科会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具有扎实而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会展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本科会展专业必须积极进行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不断完善实践类课程体系、提升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

一、本科会展专业开设实践类课程的意义

(一)有效达成专业培养目标,与会展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

本科会展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会展行业输送综合素质较高、熟练掌握会展实际运作,能够从事会展策划、会展组织与管理、会展营销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会展专业人才。该培养目标决定了本科会展专业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根据会展行业各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开设实践类课程,通过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会展专业基本理论的同时,具备适合会展行业各相关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实践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模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在拓宽学生专业视野的同时促使学生熟练并最终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缩短了学生与企业的距离,从而实现高效与会展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转化能力

与理论教学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同,本科会展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互动体验式教学,在仿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动手操作的机会,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转化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增强就业竞争力

目前,我国会展行业人才供需错位问题较为严重,很多会展行业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表明,绝大部分本科会展专业毕业生“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不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操作经验欠缺,只会纸上谈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这一情况导致高校毕业生从毕业走入社会到胜任本职工作要经历较长的职业适应期,而这期间企业所耗费的机会成本是巨大的,迫于强大的行业竞争压力,很多企业不得不放弃对于此类毕业生的选聘。如此带来的后续问题就是本科会展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停滞不前、就业压力大。因此,本科会展专业实践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实践类课程的开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锻炼实践技能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也大大缓解了会展行业的人才需求压力。

二、本科会展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类课程设置主观性和分散性强,缺乏系统性

目前,我国本科会展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的系统性较差,而主观性和分散性较为突出。各高校会展专业在开设实践类课程时往往脱离会展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而是根据自己对会展实践教学的理解,甚至是根据自身所拥有的专业师资情况进行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脱节。此外,虽然很多高校会展专业开设了会展礼仪、会展策划、会展文案设计、会展市场调查与分析等多门实践类课程,但课程教学中自成体系,仅围绕本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模拟演练,课程之间不能融会贯通。因此,学生刚刚从事具体会展工作时,往往感觉所学知识很零散,难以系统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更不知如何进行系统的安排和规划。

(二)校内实践课程教学有名无实,校外实践教学深入性差

实践教学基地是本科会展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物质载体,包括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其中校内实训室主要承担着会展专业实践课程的课内实训、实验任务和综合实训任务等。由于场地或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我国高校校内会展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进程缓慢,有些会展高校有场地无配备,甚至还有个别高校根本就没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导致会展专业实践类课程有名无实,仍沿用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校内实践教学成效不佳,同时校外实践教学的开展也不容乐观。目前,本科会展专业学生校外实习以参加具体会展活动为主,而在诸多会展活动中主要承担的是一些简单的实习任务,难以深入了解会展调研、策划、营销、筹备等深层次的工作内容,因此,学生的实习兴趣不大,校外实践教学效果也不显著。

(三)评价主体和考核方式单一,难以全面反馈实践教学效果

与理论课程不同,实践类课程考核的目的不仅仅是检验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对相关专业理论的应用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高低。目前,我国本科会展专业校内实践类课程的考核方式,与专业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区别不大,主要以期末卷面成绩为评价依据;校外实习成绩评定则主要参考学生实习报告的撰写情况。由此可见,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实践类课程,均缺乏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评价和考核,而且评价和考核的主体都是专业教师。评价主体和考核内容的单一性,使得实践类课程的考核结果难以全面、客观的反馈本科会展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师资配备严重不足,实践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不高

本科会展专业开设实践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这一目的的实现要依赖于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施完备和资质良好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完善的评价考核系统、优秀高效的专业师资团队等一系列条件。其中,数量充足、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团队更是切实实现会展专业培养目标、提升会展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实践指导教师,首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其次,还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会展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灵活而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和进行实践指导。然而,目前在我国很多开设会展专业的本科院校,会展专业实践指导教师数量短缺,而且由于大多都不是会展专业出身,因此,实践经验不足、实训指导能力较弱,这一情况已经严重制约了本科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endprint

三、本科会展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改进对策

(一)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需要系统设置实践课程

本科会展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会展行业输送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综合职业素质较高的各类会展专业人才。因此,在设置会展专业实践类课程时必须首先了解会展行业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及其应具备的专业技能,要坚决杜绝“因人设课”。为了实现与行业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不断优化实践教学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高校本科会展专业可以通过与会展企业、会展行业协会、相关政府主管单位及其他高校进行合作,多渠道、全方位了解会展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本科会展专业实践类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完成对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应强调以应用能力为核心,针对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形成实践类课程教学的层次性。此外,还应注重各实践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可孤立各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做到融会贯通,通过更多的综合实践练习在强化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同时全面提升其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二)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

实践基地建设可以说是本科会展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基本保证,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会展人才具有重大意义。实践基地是为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的,是高校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实践基地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大类:校内实训基地是指校内的各种专业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是指学校与会展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由会展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顶岗实习岗位场所。

在进行校外会展实践基地建设时,首先应选取综合实力强、在业内有代表性的大型会展企业或组织作为会展实践教学基地,这种基地在信息、技术、师资等方面与高校要实现资源共享,并保证校企双方都有专人负责实践基地建设事宜。其次,为了增加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机会,应注重会展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多样性,尽可能与会展场馆、会展企业或其他与会展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均建立合作关系。最后,经合同确认明确院校与校外实训基地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建立实训教学指导小组,成员由院校方指派的专业教研室领导及实训教学指导老师和会展单位方的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各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构成。同时,建立相应的实训教学管理条例,以便有章可循,保证实训教学的系统性和规范化。

此外,由于会展活动具有淡旺季之分,而学校的教学安排往往不容易与其保持同步,所以单靠校外展会项目是不能够完全满足会展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因此,在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同时,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还应开拓思路,大胆创新,积极拓宽资金筹措的渠道,从创造自身效益、争取合作企业支持、联合社会力量办学等多个方面解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加快校内实训平台的建设,与校外实践基地在实践内容及时间安排等方面形成互补。

(三)建立多维度、全方位的实践课程评价与考核系统

评价与考核系统是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构成要素之一,这一系统的科学、合理与否不仅影响着对学生实践类课程考核的公平性、真实性,而且还决定着是否能对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实践课程评价与考核系统包括考核与评价的内容、考核与评价的标准、考核与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在构建评价与考核系统时,不妨将本科会展实践教学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就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融合,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学内容尽量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技能鉴定与专业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这样既可让教学考核保持职业性方向,又可以避免重复考核。此外,为了更好地把握会展实践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点和实习感受,以及企业对学生表现的满意度反馈等多方面的情况,还应坚持实施学生自评、教师考评、企业测评相结合的多维度、全过程的评价考核方法。

(四)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实践指导能力和教学水平

我国会展教育起步较晚,从事专门会展研究和教学的人数较少,且大多是由其他专业转过来的,理论知识沉淀不够,实践能力不足。因此,要切实提高会展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必须要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师资队伍建设不仅是本科会展专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也是改进高校应用性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重中之重。进行会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时,在加大引进力度以弥补数量不足的同时,还要重视专业教师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强调其实践经历和技能的加强和更新。实践指导教师应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实践培训、业务进修或到会展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实践技能,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同时,本科会展高校也要积极与业界联系,从会展企业聘任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专职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向学生讲解最新的行业信息和相关职业技能要求,并进行岗位技能实训指导。

参考文献:

[1] 王春才.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要素特征与构建研究[C]//2011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2] 赵晓涵.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下的高校会展专业隐性课程设计初探会展教育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与探索[C]//2012中国会展经

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3] 张芙蓉,张杰丽.高职院校会展实践教学研究——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10).

[4] 岑健,顾爱怡.德国会展教育模式在中国的适应性研究[J].商业时代,2010,(26).

[责任编辑 安 琪]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对策建议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