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财政金融政策的问题及对策

2014-06-28 10:21郝继忠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财政政策

郝继忠

摘 要:黑龙江省作为产粮大省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通过分析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问题,针对其金融信贷支持力度不足、配套产业缺乏资金支持、金融支持模式较为单一、黑地等直补政策的困境等财政金融政策的问题,提出诸如进一步落实国家粮食产业政策、加大粮食财政直补的力度和加强水利工程政策性资金投入等政策措施。

关键词:粮食产业;财政政策;金融政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032-02

黑龙江省作为产粮大省,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扶持,实现粮食安全和保证粮食有效供给,能够稳定粮食价格,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长期稳定,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与问题

(一)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黑龙江省幅员辽阔,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农业和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全省土地总面积45.5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6位,人均占有耕地0.31公顷(乡村人口人均0.67公顷),耕地总面积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首位。适宜种植大豆、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其中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首位,粮食已具备500亿千克以上的的综合生产能力。

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可提供商品粮5 840万吨,其中黑龙江省、吉林省各自余粮超过1 500万吨。目前,黑龙江省人均占有粮食1 000千克,排列第1位。2010年粮食生产连续第7年夺得大丰收,粮食总产量为5 01.3亿千克,未来总产量应在2010年突破500亿千克基础上巩固提高,成为我国重要后备粮基地。

(二)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农业耕地资源匮乏。根据国土资源部统计,至2006年底,全国耕地面积1.2亿公顷,人均0.09公顷,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相当于美国的1/8、印度的1/2,且耕地总体质量不高,高产田仅占28%,低产田为32%。黑龙江省现有耕地0.117亿公顷,占全国耕地的9.05%。近年来,一些地方不顾实际条件,疯狂扩建城区、设立和扩建名目繁多的各类开发区。

2.资源生态环境恶化。黑龙江省由于人为乱垦盗伐,破坏植被,土地资源遭到沙化、碱化、退化(简称“三化”)严重,草原总面积206.6万公顷,占全省草原总面积的48%,其中,沙化23.3万公顷,碱化50万公顷,退化133.3万公顷。“三化”草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该地区“三化”草原面积已达127.8万公顷。近几年全省春夏持续高温,干旱土地逐年增多[1](见表1)。

表1 黑龙江省农业用地生产基本情况表(2007—2011)

单位:万公顷

数据来源:《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12年)》。

3.农田水利施落后。黑龙江省的农田水利建设欠账太多,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多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靠农民就地取材建成,工程标准普遍较低,尤其是部分水田灌区经过多年运行,骨干工程严重老化,末级渠系更是功能衰退,作用急剧下降(见表2)。

表2 黑龙江省农业水利生产基本情况表(2007—2011)

数据来源:《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12年)》。

二、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财政金融政策的问题

(一)金融信贷支持力度不足——以建三江为例

至2012年8月末,建三江垦区银行业农业、农户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0亿元以上,已满足常规农业生产资金需求。但农行投放个人农业生产经营贷款仅1 967万元;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投放的农业贷款,全部为小额农户贷款;因风险和资金成本等因素,农村信用社对粮食加工、粮食流转企业投放贷款3 920万元。此外,在支持农业现代化经营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信贷资金的适当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与“小额、分散、流动”的农业信贷资金投向原则相矛盾[2]。

(二)配套产业缺乏资金支持——以绥化市为例

例如,绥化市青冈县龙凤玉米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累计贷款16.9亿元。应该说,企业得益于金融机构长时期的大力支持,否则没有今天的发展规模;同时,也得益于企业注重及时还贷,无不良贷款记录和欠息行为。目前由于原料收购资金紧张,主要受金融危机影响,销售款回笼放缓,企业计划2013年自己收购新粮15万吨和粮库代收15万吨(企业要向粮库交纳 20%的抵押金),资金需求1.8亿元,预计资金缺口近1亿元[3]。

(三)金融支持模式较为单一——以鹤岗市为例

鹤岗市农村信用社在诸多机构竞争情况下,农村金融市场占比近50%,受资金所限而处于心有余力不足的状态;国有银行受其上级行限制,支农力度较小;农业发展银行只发放粮棉油政策性及准政策性收购贷款等,并不直接对农户发放贷款[4]。农业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对农户信贷规模控制较严格;目前鹤岗市农业农村领域缺乏多元化竞争的金融供给主体,长期信贷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问题始终未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使农村土地规模扩大和纵深发展受到影响。

(四)黑地等直补政策的困境——以齐齐哈尔市为例

按照黑龙江省粮改实施方案关于“有税有补、无税不补”的政策和“区分不同情况,分类进行处理”的要求,齐齐哈尔市对“黑地”重新分类排查,因补贴资金不到位,因而采取了降低承包费等方法减轻农民负担。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收入来源减少,发包的机动地一包多年,承包费早已顶账或花完,同时在确定纳税机动地和流转土地补贴对象上存有争议,弃耕和多年外出打工农民返乡,要地争补贴的矛盾突出,因此落实直补政策工作量大、成本也较高。

三、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财政金融的政策措施

(一)粮食产业总体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endprint

1.进一步落实国家粮食产业政策。积极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引导优质粮食生产向核心产区集中,培育优势产业带,加快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加强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建设;推广优质专用品种,提高粮食品种质量,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引导粮食生产向核心区集中,培育优势产业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行产加销,形成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2.建立规范的粮食利益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粮食主销区对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逐步取消主产区资金配套;完善粮食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中中央政府配套资金政策,逐步取消主产区的粮食风险基金配套,为主产区发展营造相对宽松的财政金融环境,建立健全粮食核心产区的政策支持体系。

3.加强粮食配套产业的资金扶持。加强粮食配套产业的资金扶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延长产业链条,对投向粮食配套产业的资金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要结合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的实际情况,落实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提高基层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推广能够有效促进粮食生产能力的相关措施,并设立粮食生产与安全监测体系。

(二)粮食产供销各环节的财政金融政策

1.加大粮食财政直补的力度。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农利益,黑龙江省应按国家大力支持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直补的要求,建立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支持增粮增收,逐年增加农民种粮补贴。近年来,黑龙江省已逐年提高补贴的标准和范围,随着全省财政实力的增加,应继续加大投入,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粮食生产直补资金,加大粮食直补补贴力度[5]。

2.防范粮食信贷资金风险。其措施主要包括:在认真贯彻落实粮食收购资金封闭管理政策的基础上,全力支持企业购销业务,开展信贷服务;实行粮食购销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强化粮食购销企业信贷监管,做到敢管、善管、严管,特别是对违规经营企业实施有针效的风险防范;强化内部约束,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制度和贷款责任人制度,不断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3.加强移库代销粮食信贷监督。其措施主要包括:企业在移库前,应及时向开户行报告;以二级分行为单位,组织信贷人员到销咨地点服踪销售,主要监管是否顺价销售,贷款是否足倾及时归行等;限制企业移库代销粮食的数量和代梢点的数量,同时只有在前一批次移出的粮食贷款足倾归行后,开户行才能允许移下一批次的粮食。

(三)涉农配套设施建设的财政金融政策

1.加强水利工程政策性资金投入。2011年黑龙江省落实各类水利建设资金157亿元,比“十五”增加27亿元。但完全依靠财政投入还较为单一,应采取综合有效措施:优化财政性资金投向,在加大重点投入的同时,逐步将非粮食主产区、山丘区和一般水土流失区,以及农村节水设施和灌排机具等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创新投入模式,中央、省级与市县按配套资金比例分别负担项目;引导农民与社会力量,对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投资[6]。

2.建立粮食仓储的多元投资机制。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其措施主要包括:充分利用扩大内需建设国家储备库的要求,继续争取国家建设资金;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国家简易粮库贷款和国际金融或政府贷款等;省级和市县财政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由露天存储改为仓房存储的改扩建支持力度;创造条件吸引国际、国内各类企业及个人的资金投入,只要粮食仓储企业体制理顺、机制合理、产业化经营拓宽,吸引社会各类资金是可行的。

3.优化粮食物流体系的资金链条。政府投资粮食物流主要是粮食供应链体系建设中重大的、基础的,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公益设施投资,如粮食供应链网络信息和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专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建设。优化粮食资金供应链应明确其节点,在各节点之间以消费定生产,以需求时空确定储运的量和流向、结构,以季节性需求和经济效益确定储运方式,以政策确定产业链的优化整合,以生产、储存、运输和需求的发展预测科学确定供应链模式。

参考文献:

[1] 邵立民.我国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的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粮食核心产区为例[J].中国农业信息,2011,(6):9-12.

[2] 葛瑞.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有效性问题研究——对建三江垦区的典型调查[J].改革与开放,2012,(22):59.

[3] 李岩.关于粮食加工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以青冈县龙凤玉米粮食加工企业为例[J].商业经济,2010,(7):25,87.

[4] 中国人民银行鹤岗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金融支持——以鹤岗市为例[J].银行家,2012,(1):119-122.

[5] 张振国,丁国光,史卫,赵云旗.财政直补粮食生产资金整合研究[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1,(6):4-8.

[6] 中国人民银行绥化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陶正芳.建立农田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金融效率和路径[J].黑龙江金融,2012,(6):

23-26.[责任编辑 王 莉]endprint

猜你喜欢
财政政策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央行不能逃避责任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用好用活财政政策 推动民族宗教事业发展
正确理解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