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奇特化视角解读《百年孤独》的小说本质

2014-06-28 01:17仝志敏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百年孤独视角

[摘 要] 对于“奇特化”手法来讲,其是俄国文学形式主义所倡导的方法论原则。本文以此理论为前提,对小说《百年孤独》中蕴藏的奇特化表现方法进行分析,让阅读者不仅欣赏到东方神话与古典文学的精华,同时体会到西方强烈现代文学内涵。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推动文学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奇特化;视角;百年孤独;小说本质

我国伟大思想家孔子曾说过: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揭示了人们在平时生活中的举止、言谈,如果变成习惯,则会无意识的自动完成。俄国著名形式派学者什克洛夫斯基举一反三,探寻到了语言的规律。其认为:需要提出“反自动化功能”的原则,冲破以往无意识及习惯性的禁锢。对于文学艺术的审美弱化情况,其倡导的“奇特化”理论包含以下三方面要素:其一,对于艺术来讲,其目的并不在于认知事物,而在于感受并体验事物;其二,对于艺术来讲,其表现的方法为奇特化形式;其三,对于奇特化来讲,其内涵在于提高感知的难度,使感受、体会的时间加长。对于小说《百年孤独》来讲,其是由魔化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创作的,采用了特别的奇特化变现形式,巧妙的处理并克服了人们审美弱化的情况。以下简要针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在平凡的事物方面体现出的奇特化

对于奇特化理论来讲,其是借助特别的叙述方法,由全新的视角对小说中较为平凡的细节进行处理,从而为读者带来新鲜的体验与感受。在小说《百年孤独》中,包含的平凡事物主要有:电影、磁铁、火车、冰块等,其描写精妙入神。

在刚刚建成的马贡多小村里,吉卜赛人带来了引以为傲的、炼金术士创造的第八大奇迹,也就是磁铁,他将两块磁铁用绳拴好,拽着其行走在道路上,大家惊讶的发现,铁钳、铁锅、铁炉等都掉落在地上,就连木门上的螺丝、铁钉等想挣脱开来,在吉卜赛人的身后,一大群铁器跟着两块魔铁翻滚着。布恩迪亚发现了磁铁的神奇,用山羊及骡子交换了过来,想用其开采黄金。小说通过布恩迪亚的视角来描述磁铁,给读者以全新的体会。在当前人们的观念里,磁铁是十分平常、不起眼的事物,其功能家喻户晓。然而,作者却借助此种夸张的描写方法渲染磁铁的魔力。通过小说中人物惊讶、新奇的表面,通过陌生的角度,实现了奇特化的表现手段。这种叙述方法让读者的观念受到延缓、阻碍,自然跟随者文中主角的角度观看磁铁,感受其魔力。

在小说中,还有一段关于冰块的描写:当巨人打开箱子,就感受到了里面散发的寒气。在箱体内,仅有一块较大的透明物,中间蕴藏着很多小针,日落的余辉映照在小针上,变成了色彩斑斓的星星。主角布恩迪亚向孩子们讲解到:其是全世界最大的钻石。主角交付钱后,小心的将手放置在冰面上,感受这神秘的事物。布恩迪亚感觉又兴奋,又恐惧。通过这样细致的描写,冰这种人们耳熟能详的事物也被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同新奇、珍贵等关联在一起后,日常平凡的事物也变得不再普通,同时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感受。读者能够通过主角的感受与视线,首次认知冰块、感受冰块。借助奇特化的叙述方法,能够使人们冲破以往的思维方法与习惯,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再次观察、思考,进而获取更新奇的感受。

二、在文学母题方面体现出的奇特化

法国著名学者布雷尔曾在其书写的《原始思维》作品中指出:原始人对自身民族与死亡的看法同现代民众存在较大的差别,他们认为:人活着与死亡间并没有界限,他们认为死去的人依旧存活着,但是一些或者的人也可能死亡了。唯有当灵魂脱离肉体,他的生命才结束。

当艺术如果步入程序化进程,则就会变得较为机械化,缺少新鲜感,产生的作品也会丧失魅力。虽然写作的母题数量有限,然而,其表现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可以看做是无限的。所以,需要对母题进行创新,选取合适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处理技巧。对于小说《百年孤独》来讲,其选用的母题类型较古老,如:乱伦、死亡、巫术等,以往描述此类母题的著作有很多。例如:小说在描述阿玛兰塔即将死亡是的叙述就让人寻味:当阿玛兰塔缝制完世上最美丽的殓衣,很镇定的说她傍晚将死亡,叙述的口气就像要为人带口信,让其来吃午餐一样。消息传遍了整个马贡多小村。她靠着靠枕,就像真的生病了。她为自己编好长辫,将其盘在耳后,就如同死神在呼唤她如此做一样。

在小说《百年孤独》中,与死亡有关的复活或者鬼魂等描述也各式各样,例如:人在死亡后会变成鬼魂,或者升天、或者腐烂、亦或是得以复活等。读者能够同以往的阅读内容进行对比,进而感受母题多样化的情景,产生奇特、新鲜的感受。同时,预兆也是小说里较为重要的母题内容之一。不管是在人物的行为、言谈,还是情节的发展方面,由始至终都散发着预兆的气氛与神秘。在小说中,很多关于对偶然却无法解释的内容的描述,在印第安人的思想中,其都同悲剧的来临存在密切的关联。例如:主角布恩迪亚上校想要自杀。当战争结束以后,因为希望与幻想的坡面,他将一颗子弹射入私人医生为他用碘酒绘画在胸口的圆圈内。此时,马贡多小村的乌苏拉正对煮时间很长却没有开的牛奶感觉惊奇,她将奶壶的盖揭开,发现里面充满驱虫,她惊讶的叫道:他们杀死了布恩迪亚。小说中原本同死亡不相关的驱虫被看做是凶兆的来临,然后再借助乌苏拉的语言机思想表述出来,就变得合理,十分自然。相同的是,在乌苏拉死去以前,她的家人发现了几粒掉在地上的谷子与扁豆,他们排列成规则的图形,同样被视为不详的预兆。

三、在文本循环方面体现出的奇特化

对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来讲,其是借助一些色彩艳丽、光怪陆离的艺术表现方法来对现实进行反映。在小说《百年孤独》中,借助叠印、蒙太奇等方法冲破时空的禁锢,突显行为重复、轮回与时间循环的特点,给读者以更为新奇的奇特化体会。

1、时间循环

在一本小说中,时间是其重要的一种组成元素。我国南昌大学著名教授黎皓智先生曾对小说时间的意义做出如下评论:文学与音乐相同,实质都为时间的艺术,也就是在时间中不断发展并完成的艺术。

一般来讲,线性的时间是一种基础的、感知时间的形式,而循环的时间起源于印第安人的观念。在他们的眼中,帝王、朝代的变更是时间重复、循环的反映,人类的生老病死可以被看做是生命的往复、轮回,人死亡后就是步入循环的另一阶段,之后会迎来新的生命,然后再次步入死亡,循环不止。一些著名学者对小说《百年孤独》中的时间进行了分析,经研究表明,小说中的时间形成即包含线性发展,同时也容纳了圆形的循环。作者将以往、当前及以后三种时代归结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圣经形式的神话世界。三种时间形式在作品的最终汇聚在一起,进而把所有蕴藏的时间圆圈归结在一起。

2、行为重复与轮回

往复、循环是小说《百年孤独》中结构情结的基础。不仅包含了人物性格、名字、实践等循环、重复,同时作品中人物行为也存在循环的特性。例如:主角在多年征战以后,最终将自己绝望的关入小作坊里。他不再对国家大事进行关注,仅重复的制作小金鱼,当数量到达25条后,将其融化,再次重复制作。通过这种循环的摧毁、生产劳动,换得灵魂片刻安宁。最终,主角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得到晚年的幸福,并不需要其他,仅需要同孤单签署一个协议。同样,他的家族其他成员也存有类似往复的行为,例如:阿玛兰塔同上校心灵相通,她学着哥哥的模样,重复拆织裹尸布,同死神签署了契约;而俏姑娘不断的重复洗澡;乱伦情结不停重复等。所有的情景都循环上演,就连最不懂事态的乌苏拉也曾感叹:时间在不停循环往复的行走着,世界就像围在原地转圈。

参考文献:

[1]吴良红.自然 女性 和谐——美国当代黑人女性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J].甘肃社会科学,2011(04).

[2]高璐.男权社会的“他者”——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名作欣赏,2011(21).

[3]陶李.自然的呼唤,女性的赞歌——后殖民视域下对《藻海无边》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文教资料,2011(20).

[4]肖琪.评苏姗·格拉斯佩尔《琐事》的艺术特色[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2).

[5]严军.浅谈文学的奇特化手法——《艺术作为手法》读书报告[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6]殷红梅,鞠方安.从欧洲理性主义哲学视角探索《百年孤独》现实理性世界[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06).

[7]李晓燕,刘易平.马贡多的社会变迁及其现代性表现——《百年孤独》的社会学解读[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04).

[8]周行.马尔克斯与震撼世界文坛的《百年孤独》[J].人物,2011(06).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网络资源在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中的应用,项目号:142400410815。

作者简介:仝志敏(1975—),河南滑县人,硕士研究生,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百年孤独视角
闽西地域文化濡染的“百年孤独”
基于高中生视角解读《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中梦想与现实的反差
视角、对话与真情
《呼啸山庄》的叙事技巧分析
真实世界的寓言
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比较研究述评
论电影中角色参与的心理快感
戍边老兵魏德友:在无人区坚守“百年孤独”
两个人的“百年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