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行》中的宗教象征意义

2014-06-28 01:20郭晓俊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庙宇清真寺山洞

[摘 要] 《印度之行》是英国作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于1942年出版的一部小说。它被普遍看作是福斯特的代表作,也成为了西方现代文学中的经典著作之一,自问世以来受到极高的评价。本文试图从宗教象征的角度探讨福斯特对三种宗教的不同态度和在构建叙述时的不同功能。

[关键词] 清真寺;庙宇;山洞;宗教象征

一、清真寺——伊斯兰教

福斯特用一种肯定的语气和丰富的词汇来描述清真寺。并且在小说的第一部分安排了相互联系的所有事件:清真寺——阿齐兹和摩尔夫人相遇,桥牌聚会,茶会,菲尔丁拜访病中的阿齐兹,阿德拉和罗尼的身体接触。福斯特似乎在暗示伊斯兰教是人类的救世主,并且能允许人们“感受幸福”。这种自信可能是以他和一个印度学生马苏德的友谊为基础的。马苏德跟着福斯特学习拉丁语,并邀请和鼓励福斯特两次游览印度。福斯特把清真寺放在小说的第一部分是因为他对印度最初的了解就是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相对而言,福斯特对印度教知之甚少。因此,他把象征印度教的庙宇放在小说的第三部分。

与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相比,基督教在印度占据着很小的地位。在第五章,由于提及基督教,结果破坏了罗尼和他刚刚到达的母亲摩尔夫人之间的谈话。在小说中,没有印第安人反对基督教的迹象,但却有英国人厌烦并无法容忍上帝的充分的证据。罗尼,好多年没有去过印度,在那样一个东方国家看到了上帝的无能。在印度,社会的特点是混乱和瓦解,根据钱德拉波尔的地方法官罗尼所说只有法律和军队能产生作用。如果东方国家的侵略破坏了英国人的宗教信仰,就意味着英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是草率的。

印度拥有一千多年的古老文化,而伊斯兰教只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穆斯林教徒占领了印度,但伊斯兰教很快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与信任。“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哲学、宗教和生活方式”拥有其他宗教无法超越的融合力。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接纳了信仰基督教的摩尔夫人。信仰伊斯兰教的阿齐兹医生和印度教授一起去了菲尔丁的家。这位医生还和持有无神论观点的英国人成了朋友。从某种程度上说伊斯兰教教义中的宽容、忍耐和接受使它更加女性化。

二、山洞——基督教的没落

小说的第二部分被命名为山洞,它不是什么宗教性的地点,然而宗教并没有从这部分排除。在这一部分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医生阿齐兹充当导游,带领基督教徒——摩尔夫人和阿德拉小姐去参观马拉巴山洞,所发生主要事件都是以两个信仰基督教的女人为中心的。第一个主要事件是阿德拉在山洞里觉得有人企图侮辱她。第二个主要事件是阿德拉小姐出现在法庭上并撤销了对阿齐兹的控诉。由此推断出,小说的第二部分旨在研究基督教。

史蒂夫?布鲁斯(2002)在他的作品《上帝已经死了——西方世界的世俗化》中讨论“英国的基督教”。在第二章,他提供大量的数据表明在过去的150年里基督教在英国的受欢迎程度一直在下降。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就设定在这个时期。作者选择在命名为“山洞”的第二部分审视基督教,可能暗示了基督教已经在英国人心中失去了它的魅力。随着英国人打破本国地域的束缚(很多英国人选择在印度居住),他们忽视了《圣经》并且遗忘了上帝的存在。如罗尼坦白了他来印度的目的:“我来这里工作,思考,通过武力保住这个悲惨的国家。我不是传教士不是工党成员也不是带有些许怜悯之心的感伤的文人。”

一方面,基督教的圣经里不可能产生帝国主义的思想。英国殖民者在印度不必抑制他们想要获得财富和权力的欲望;因此,他们不需要遵守宗教的教义。他们播放国歌来提醒自己来自于一个伟大的帝国,但是却忘记去修建教堂。另一方面,印度比英国拥有更加悠久的文明史,早在几个世纪以前,印度就有了自己的帝国。它还有自己的宗教,比如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就宗教信仰而言,印度是自给自足的。这些盎格鲁—印度人不需要基督教,印度人也不需要。因此,基督教在印度就显得格格不入而且没有用。摩尔夫人在游览完马拉巴尔山洞后几乎昏厥,这时她向她所信仰的上帝求助,然而却没有用。

三、庙宇——印度教

第三部分的故事背景是印度教庆祝“黑天”诞辰的盛典。“黑天”是印度教的爱神。爱神的博爱精神感染者天地万物,也感染者印度的人们。爱神的诞生象征着一切人类跨越所有障碍而达成和解,形成融通的希望。也正是在这种博爱精神的感召下,阿齐兹不仅与菲尔丁冰释前嫌,重归于好,而且还原谅了阿德拉小姐。

爱神的博爱精神是超自然、超阶级、超种族的,代表着印度教的包容性,印度不同阶层、不同信仰的人民都参与到这一庆典的狂欢中,爱神把印度人民凝聚在了一起。所以爱神也象征着以阿齐兹为代表的印度人民民族和国家的觉醒。他们意识到只有所有的印度人,不分种族、不分阶级,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民族力量,才能实现印度的独立,摆脱英国人的殖民统治。如阿齐兹在小说的最后所喊出的:“印度应该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任何外国人都应该赶出去!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以及所有的宗教应该结成一体!”

综上所述,福斯特在《印度之行》中巧妙地运用多重手法来描绘人物关系,并善于借助意象、象征和神秘气氛来表达作者的感情、故事的氛围和小说人物的情绪。故事的发生地“清真寺”不仅象征着伊斯兰教的爱,也象征着英国人和印度人建立友谊的可能性。“寺庙”是印度教的象征,同时也象征着人类可能在其中达成和解的神秘宇宙。因此从宗教的象征这个角度来分析,会给读者创造出一个更高的意境,让读者去想象、品评。

作者简介:郭晓俊,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文学评论。

猜你喜欢
庙宇清真寺山洞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我绝对绝对不离开山洞
Freedom of Religious Belief in Xinjiang(Ⅱ)
来听山洞唱首歌
夜山洞
小兔找山洞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部庙宇防雷设计实践与探索
“澳门历史城区”的中式庙宇与民宅
伊清真寺爆炸7人死亡
伊朗清真寺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