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以养正,精心育人

2014-06-28 00:08:58丁蕾
考试周刊 2014年17期
关键词:笔者教材情境

丁蕾

教育教学是以培养“人”为基本理念的,提高人文素养,发展健康心智都位于首位。英语老师要善于解读教材中蕴藏的丰富的德育因素,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与生活链接,使德育自然而巧妙地渗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于日常生活里,使学生更好地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一、和谐相处,培养文明的交际习惯

由礼仪修养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中英文化虽然相去甚远,但同是礼仪之邦,更有紧密相连的地方。从3A的教材来看,侧重关注的是学生良好的礼貌礼仪和得体大方的言谈举止培养。从“Hi!”“Hello!”打招呼开始,到关切地询问“How are you?”,遗憾的“Im sorry”,再到得到赞美和帮助的“Thank you”,等等,都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活动中。生活中,学生最多使用的是,“Thank you.”在教学中,教师可从此处入手,先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并时刻予以提醒:接受帮助时,说一句感激的“Thank you”;接受赞美时,说一句满足的“Thank you”;接受礼物时,说一句快乐的“Thank you”……尤其是自己的父母,更不要忘了说句“Thank you”。内敛害羞的中国人往往感激他人,却总不善于对自己最亲的父母表露情感。

又如“Im sorry”这一句,对善于模仿的学生,我们不需要在读音、意思上多加解释,学会正确地使用才是教学目的。笔者创设了以下情境。情境一:下课时,小A不小心碰歪了正在写作业的小C的课桌。情境二:运动课上,一起打球的小D被对手小Y误伤了手。情境三:小熊和小猴约定时间去动物园,可是小熊多等了半小时才见到姗姗来迟的小猴。学生戴上可爱的头饰,争相扮演。——Im sorry.——Thats all right.在情境表演中,学生知道了“Im sorry.”应用的场合很多,并大多用来表达自己做错事时的抱歉心理。通过模拟生活实景,学生有真切体验,往往学会做错事后诚恳地道歉,人际关系得以缓和,逐步形成理解、关怀、宽容的情感品质。

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了去Snack bar时礼貌地询问:“May I have…?”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不忘:“Thats OK.”进入别人房间说:“May I come in?”初次见面。“Nice to meet you.How do you do?”这得体的表现、优雅的举止正是活用文本教材的最好体现。多一点微笑,就多一点幸福。

二、时时关注,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多在家长全心的呵护下只知索取,不知回报。4A中有一段关于“Happy TeachersDay”的对话教学。笔者认为,这正好给学生补上这缺失的一课,便对此部分进行拓展教学,引导学生说出母亲节、父亲节的英文表达,布置学生自制贺卡的作业,写上:“I love you,Mum./You are the best father in the world!”表示心意。这样有目的地引导,再一次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父母对自己深情的点点滴滴,延伸了课堂教学,也使这一项作业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高年级,笔者结合节庆日部分的教学,分发给学生一些英语朗读材料,如“Home,Sweet Home”,抒发了流浪者对家的温暖的向往和对家人的深情眷恋;“Love Your Mother More Than Love Yourself”,絮絮地念叨母亲为孩子一生所付出的平凡又刻骨的关爱。一首小诗,一篇散文,常常令孩子们眼前一片氤然。又如5B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学会询问情况及怎样表达对他人的关切。笔者设计了模拟看病的情景活动,让学生在语言交际活动中,既训练语言,学习与他人合作,又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又如5B中国家名称的单词教学,笔者让学生制作小国旗,上网收集资料,了解五星红旗的含义,了解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斗史,观看香港、澳门回归的录像,感受同胞们高举区旗投入祖国母亲怀抱的激动心情,并结合政治动态,让学生知道台湾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后播放国歌。当雄壮的音乐响起,学生手中的一面面国旗慢慢升起,所有学生都被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震撼,而饱含热情地喊出:“We are Chinese.We love China!”与此同时,学生对其他国家的一些国情历史也有初步了解,受到世界人民不屈精神的感染,初步树立和平共处、和谐发展的世界观。

三、自主践行,树立正确的社会观

“Can you help your mother with the housework?”“Sure.I can cook food.I can sweep the floor.I can clean the bedroom;I can water the flowers.I can...”各小组正在热烈地讨论,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完成能力调查表。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内心渴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渴望成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促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可谓一举三得。这便是5A Unit 6 “Doing Housework”中的教学场景。老师要善于解析教材,不仅关注文本的内容和纯语言的输入教学,更将情感教育植入语言学习的深层次,将语言植入生活。这样,学生习得的不仅是单一的句子表达,更是生活中应当具有的美德,锻炼能力,而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热切。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善良的心灵,让学生真正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行为。如6A第一单元是有关公共标志的内容教学,笔者借助CIA让学生看几个场景:

(1)Be quiet in the library.(2)Drink and eat in the computer room.(3)Walk on the grass in the garden.(4)Smoke in the hospital.(5)No littering.

答案很明显:(1)、(5)是良好的习惯,而(2)、(3)、(4)是不良习惯。学生用响亮而又坚决的声音递交了一份完美的公德答卷。虽然这并不能保证今后在面对这样的人生考题时,他们仍能做出如此一致的回答,但至少在他们洁白如雪的心灵上印着最初的、美好的人性品质。这是为人师者所应给予的。课后,笔者与学生一起在校园的不同场所张贴了英语表达的公共标志,时刻提醒全校师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公德意识,营造了浓郁的校园生活的英语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教材中有许多生动鲜活的德育素材,教师要善于解读文本,善于发掘、创新,为孩子们打造真、善、美的情感空间,使他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把握情感品质的内化力量,在语言的天空中感受纯我本色,在生活中学做真人。

猜你喜欢
笔者教材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