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锋
[摘 要] 教师在培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生活积累如土壤,语言积累似根基,有了肥沃的土壤和发达的根基,语文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作文才能“开花结果”。
[关键词] 作文;教学;能力
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是作文,作文是语文教学中语言创造性的练习,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思维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或想象到的、听到的用语言组织起来,反映于书面的一种表现。在教育新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探讨的课题。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作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怕作文”为“爱作文”,从而兴致勃勃地投入作文练习,我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体验,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鼓励多读、多积累
1、在班上建立“图书角”。每个学期开学初,发动学生收集书报,然后捐出来,放在教室的角落处,并把那设立为“图书角”。老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和写作知识,还要从文中学到一些写法,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必须博览群书,而且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将课外阅读中看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记录下来,最好要背下来,经过长期积淀,语言自然丰富,当写作需要时,大量恰当的词句就涌向笔端了。每个学期我要求学生捐的书不少于两本,而且不能雷同,这样三年来,我班学生在“班级图书角”处就已经阅读了不少书籍积累了不少词汇,还鼓励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阅览室去看书。
2、要求学生每周写读书笔记,至少写一篇。因为有一些学生书是读了,但却是走马观花,为了让他们多读或精读,我便要求学生认真读,并从中摘抄一些优美的字词、句段或写读后感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三年下来,我班学生不但做到了多读,而且有不少文章还学会精读,并记下了不少优美的词句,为写作积累了不少素材。
二、发挥课本作用
学习作文的技巧,主要是在读、写的实践中“悟”出来的,要充分发挥课文范本作用,引导学生写哪一方面的文章,要看哪一方面的范本。认真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掌握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起辅助作用的要略写。从阅读中吸取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思维,领悟习作方法,激发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从阅读的能力向写作的能力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激发写作兴趣
在平日教学中,运用实物、图片以及各种直观教具,或者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或者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游览、野外生活等一系列方法,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如让学生写一篇半命题作文:《我发现了 》,我先让学生回去找一找资料或亲自动手去试一试,看一看。隔几天后,在作文练习课上,学生每人各自展示一下自己的发现。读出他发现了哪些奥妙,有的则在全班学生面前用小刀割断了蚯蚓,再告诉大家他通过实验与查找资料,发现蚯蚓有再生能力,有的则绘声绘色地像讲故事一样告诉大家,他偶然发现了一只小蜘蛛竟然吃掉了一只大蝴蝶……这样一来,好多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发现,不会说的少部分人听别人说了好多,也知道写些什么内容了。学生对此产生了兴趣后,再来写这篇文章就有内容可写,也就愿意去写了。
四、要求多次修改
“好文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来”。一篇好文章总要经过多次修改,才能较完善。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对事物的表达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小学生更是如此。作文只有反复修改,水平才能有所提高,因此,我每一次让学生写作文,都是让他们先写在作文草稿纸上,写时,行与行之间要留一定的空隙,以便修改,接下来再同桌互相交换或与好伙伴互相交换来修改,若是离题的,一律重写。之后再交上来给我,并以评话的形式指出他们作文的不足或写得好的地方,最后再决定是否重写,若不需重写,则让他们把作文从草稿誊抄到作文本上,我再统一评改,打上分数及评语,有时也组织学生互相交换批改并试着给别人打分及写评语。
五、肯定学生成绩
心理学家盖慈说得好:“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动力。”因此,我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批语上,都是以肯定学生的成绩,以鼓励为主,间接提上一些中肯的修改意见,不断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这种方法我特别喜欢用在后进生身上。在作文讲评课上,我总会召开小作品交流会,挑出一些文章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并让他们上台宣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在下面听、评,从中取得进步。之后,我再选部分写得比以往进步很大的文章与写得好的几篇文章,让学生抄在稿纸上贴在本班的“学习园地”上,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也让不少学生从中得到了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征文比赛。给我班学生注入一种活力,带来了一些成功感,使他们觉得作文并不难,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教师在培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生活积累如土壤,语言积累似根基,有了肥沃的土壤和发达的根基,语文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作文才能“开花结果”。
作者简介:王国峰:男,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