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救灾中的军民融合后勤保障

2014-06-28 19:13张安山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后勤保障

张安山

摘 要:军民融合后勤保障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后勤建设一场新的深刻变革。抢险救灾时间紧急、任务繁重,抢险救灾中的军民融合后勤保障,必须着眼全局、统筹兼顾,未雨绸缪、周密准备,贴近实际、适应需求,突出效益、科学组织。

关键词:抢险救灾;军民融合;后勤保障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242-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路子,坚持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而提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军民融合是实现寓军于民目标的具体体现,是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基本方略,是使配置于国防和经济领域的各种资源产生合力,扩大国防利益与经济利益的交汇点,从而实现国家总体战略目标效益最大化。抢险救灾后勤保障任务紧急、工作繁重、地位重要、矛盾突出,需要充分发挥军民融合的保障优势,增强后勤保障效益。因此,深入研究抢险救灾军民融合后勤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近几年抢险救灾的实践经验,抢险救灾中的军民融合后勤保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针对抢险救灾突发性强、不确定因素多的特点,完善军民融合后勤保障的各种预案

抢险救灾突发性强,在灾害种类、规模、区域、人员及受灾程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而抢险救灾又事不宜迟,必须争分夺秒快速准备、快速机动、快速展开。这就要求各种后勤保障力量未雨绸缪,立足军民融合,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抢险救灾中的军民融合后勤保障需要解决诸多方面的问题,必须统揽全局、审时度势、认真研究、科学筹划,制订和完善保障预案。通过保障预案的制订,科学统筹保障力量和资源,确保快速灵活、直接高效。抢险救灾中军民融合后勤保障预案的制订和完善,一是要着眼综合性。由于涉及军地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多个环节,涉及后勤保障的多种力量、多种物资、多种装备和设备,必须首先做好顶层设计,综合各种因素,制订和完善各种保障预案,真正适应抢险救灾后勤保障时间较短、行动仓促的特点。二是要着眼实用性。军民融合保障预案必须周密细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综合分析历次实施抢险救灾后勤保障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国外抢险救灾后勤保障的实践经验,针对地震、洪涝、雪灾、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的特点,结合可能任务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科学制定领导机构、指挥方式、物资筹集、生活保障、医疗救护、运输保障等保障预案。三是要着眼复杂性。在预案的制定过程中,要着眼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制订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时段的保障预案,明确军民融合后勤保障的启动时间、启动条件、组织指挥、力量编组、技术要求、保障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真正做到具体、细致、到位。四是要着眼层次性。军民融合保障预案,从单位等级上,既应当有包括国家层面的总体预案,也应当包括各个方向、各个层次、各个单位的具体预案;从灾害等级上,应当包括针对不同灾害程度、不同灾害形式的保障预案。通过制订保障预案,至少应当做到“四个迅速”:迅速启动应急保障预案,按照预案明确的机构组成和职责、通信、交通及人员经费物资准备的具体要求,迅速展开各项工作;迅速筹措供应物资器材,通过军地联储备联筹联供等多种方式,快速开展物资器材特别是急需特需物资器材的准备和供应工作;迅速开动军地各种运输工具和保障装备,确保开得动、拉得出、送得到;迅速展开救援动。在第一时间对接保障关系,划分保障地域,区分后勤力量,选定配置位置,确保抢险救灾的时效性。

二、针对抢险救灾后勤保障要求高、需求量大的特点,搞好物资设备的预置储备

抢险救灾行动中,物资保障需求激增,数量巨大、时间紧迫。汶川抗震救灾行动中,仅5月17—19日两天半时间内,我军后勤就从沈阳、北京、南京、武汉、广州等地20多个后方仓库紧急调运帐篷3.5万顶、棉被10万床、绒衣10万套,以及大量医疗用品。这些保障物资能否尽快到位,不仅关系到抢险救灾行动的展开和实施,而且关系着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物资保障的及时、到位,对抢险救灾行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抢险救灾行动对物资、器材和机具设备具有高度依赖性,必须发挥军地各种的优势,按照相应的职能分工,各有侧重、规范系统地预置储备。这种预置储备,一是要明确储备任务。按照军地分工,做到职责明确,品种明确、指标明确,确保足够、适应。二是要明确储备地域。根据可能的担负的救灾任务和救灾需求,将相应的救灾物资、器材和机具设备预先配置到便于输送或可能发生自然灾害的区域,缩短救灾准备的时间,提高抢险救灾的效率,确保抢险救灾后勤保障的时效。三是明确储备品种。根据抢险救灾的经验,军民融合的后勤保障,在物资设备的预置储备上,要科学统筹和正确处理军队储备与国家储备,形成具有较强互补功能的储备格局。要科学确定储备种类,根据抢险救灾的实际需要,确定军地各自的储备数量和品种,着眼抢险救灾的需要,适量加大应急通用物资和机具设备的储备,有针对性地加强特种物资和机具设备的储备,应对灾害发生时通用物资保障需求剧增的各种情况。在灾害多发区域,要根据可能的灾害类型预置预储部分急需的物资、设备和器材,特别是预置相当规模的食品、药材和野营物资。四是要明确储备方式。应当根据抢险救灾后勤保障的实际需要和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健全完善以国家为主、国家和军队分工负责的战备物资储备体制,实行以实物储备为主,合同储备、技术储备和经费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方式,形成国家储备与军队储备、经费储备与实物储备、集中储备与分散储备相结合。五是要明确储备质量。抢险救灾的物资、器材和机具设备事关救援行动和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事关抢险救灾的正常进行,从一定意义上讲,也事关国家和军队形象,必须严格标准,严格责任,经常检查,保质保量,不能出任何问题。为了确保储备质量,应当在生产厂家、品牌等方面有明确要求,制定严格的质量问责机制。还应当建立科学的检查和周转制度。

三、针对抢险救灾指挥协同复杂的特点,成立联合指挥机构

抢险救灾军民融合后勤保障,必须建立职责分工明确、专业要素齐全,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指挥权的指挥机构。根据抢险救军民融合后勤保障的要求,应当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权威的军地一体联合指挥机构。这个指挥机构,重在联合,贵在联合。在指挥机构的编成上,由参与抢险救灾行动的军地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吸纳具有实践经验、专业知识的专家加入,实行军地联合指挥。在职责方面,负责统一筹划军地各方后勤保障力量,明确职责分工,统一组织力量投送、调拨物资,科学调配和实施保障行动。按照统一的部署安排,保证各个要素高效运作、各个环节丝丝相扣、各种措施落到实处,做到紧张有序、忙而不乱。在指挥机构的人员编成上,要立足精干、高效,集成的原则,打破军地界限,打破编制界限,做到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形成高效联动指挥调控机构。在指挥方式上,要适应抢险救灾后勤保障关系复杂的特点,实行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相结合,以节省指挥时间、缩短指挥周期、加快指挥节奏,提高指挥效能。要优化军民融合的后勤保障指挥关系,减少指挥层次,压缩保障环节,坚持靠前指挥。在特殊情况下快速决断,临机处置,实现抢险救灾后勤指挥的简捷高效。军民融合后勤保障指挥机构必须具有高度的权威性,能够统一部署不同保障力量的保障方向和区域,确定其完成任务的主要指标,确保各种保障力量能够在联合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行动。对联合指挥机构的统一部署和任务安排,军地保障力量必须强化大局意识、服从意识,高度自觉地在联合指挥机构的统一部署和指挥下进行抢险救灾后勤保障。

四、针对抢险救灾后勤保障任务繁重的特点,整合军地保障力量

整合军地保障力量,是发挥保障整体优势、提高抢险救灾效益的客观要求和根本途径,必须力戒力量分散、各自为政。抢险救灾后勤保障力量涉及军队和地方各类保障单元,这些保障单元各有所长,必须进行科学整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也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混乱,保证抢险救灾后勤保障的紧张有序和综合平衡,形成抢险救灾后勤保障的拳头,防止保障力量布置不平衡导致出现不必要的被动和损失,从而影响和制约整个抢险救灾行动的展开和效果。整合军地保障力量,不是对军地后勤保障力量的简单叠加和硬性集中,而是在特定的救灾区域内,将参加抢险救灾的军地保障力量按照保障专业的不同和救灾地域的不同需要,统一部署,合理布局,科学调整,有效组合,真正从专业、人员、装备等构成上形成互补,高标准地实行军地联保、联供、联救、联运。整合军地后勤保障力量,应当针对灾害发生具体情况,结合受害地域的地形、交通、人员伤亡、求援人员数量等多种情况,充分考虑各种保障力量的优势。可以将受灾地区划分为若干个保障区,在每一个保障区内合理部署和组建军地兼容的后勤保障力量,使得军地保障力量能够实现优化配置、优势互补。特殊情况下,更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有重点地发挥军地各自不同的优势。比如抢险救灾中的运输保障。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对交通设施往往带来严重的损毁,导致交通运输陷入困境。例如,在汶川地震中,地震造成山体滑坡、道路中断,桥梁垮塌,部分地区陆上交通运输线全部瘫痪。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对损毁的交通道路进行抢修。这就要充分发挥地方交通运输大型机具设备的作用,抓紧抢修道路,保证抢险救灾行动的顺利进行。而在救灾物资的运输环节,就需要发挥军队运输力量应急能力和突击能力强的特点。汶川抗震救灾中,某集团军共出动车辆9.2万台次,转移受灾群众30.8万人,抢运救灾物资29万吨,其中包括从历史古迹中抢运出的大量珍贵文物,为减少国家经济损失做出了巨大贡献。汶川地震后的恢复重建阶段,各类救灾物资特别是建筑材料、建筑设备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向灾区集中,需要大量运力,部队组织大量运输力量突击完成了这一任务。

[责任编辑 杜 娟]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后勤保障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后勤保障装备走向智能化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军民融合模式在舰艇指挥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金门岛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的主要教训及启示
历史上重要登陆战役后勤保障的经验教训
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的后勤保障
戚继光创建的快速后勤保障部队
忽视后勤保障是德军对苏闪击战破产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