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欢欢 图/沈海滨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From "bringing-in" to "going-out"
文/李欢欢 图/沈海滨
大亚湾核电站
从20 10年的巴基斯坦核电援助项目,到2013年的英国欣克利角(H ink ley Po in t C)核电项目再到罗马尼亚切尔纳沃德核电项目;从1982年引进国外技术建设我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到2014年4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首次亮相;在经历了昔日的“拜师学艺”和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内功”之后,中国核电正在一步步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核电“走出去”正成为一张绚丽的名片。
化石能源使用的负作用已成为地球的不可承受之重,寻求清洁能源替代品是必然趋势。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相比风能、潮汐能等其它清洁能源而言,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工业能源,这些特点决定其在化石能源替代品中占有一席之位。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建造了大量核电站,核电站发出的电量已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6%,其中法国核电站的发电量比例最高,占该国总发电量的70%以上。
1978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会见法国外贸部长后,宣布引进两台法国核电站设备。1982年,国务院批准采用这两台法国核电设备,建设大亚湾核电站,同时赋予了大亚湾核电起步的使命。大亚湾作为我国核电建设的“摇篮”,初始建设采用法国的技术及设备,从1987年8月到1994年5月,经过近七年完成建设,成为我国大陆首个投产的大型商用核电站。
2014年5月6 日,大亚湾核电站商业运行已满20周年。20年来,大亚湾核电站保持了良好的安全业绩,并且创造了显著的经济与环保效益。据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4年4月30日,大亚湾核电站两台核电机组商运累计上网电量2810亿千瓦时,大亚湾核电基地供应香港电量约占香港用电量的1/4,供应广东电网的电量约占广东用电量的1/10。大亚湾核电基地六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约1471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约3619万吨,相当于种植了近10万公顷的森林。
大亚湾核电站运行20周年之际举行了媒体沟通会,中广核党组成员高立刚在会上表示,大亚湾是一个起点,从引进设备、技术和管理,到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从国际核电大家庭的“小学生”,到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业绩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大亚湾核电站商运20年,充分说明了“高起点起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一条核电发展的成功之路。在大亚湾核电站这个摇篮中,培育了“安全至上”、“一次把事情做好”、“按程序办事”等安全文化理念。
从大亚湾核电站到岭澳核电站再到台山核电站,见证了我国与法国核能合作的友谊,也见证了我国核电的成长。中法核能合作之初,我们是“徒弟”,在大亚湾核电站建设中,我们学习借助法国的技术设备。中法核能合作31年过去了,在这31年两国核能合作经过了三个阶段:从“法方为主,中方为辅” 到“中方为主,法方提供支持”,再到现在的“共同设计、共同建造”,中法核能合作关系已从“师徒关系”转变成了“合作伙伴”。
2009年9 月,由中广核与法国电力公司共同投资的台山核电站一期开工建设,这是中法以“中外合作、共同设计、共同建设”的模式、共同开发建设的第三代先进核电技术项目。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采用EPR三代核电技术,是继芬兰OL3和法国FA3项目之后,全球第三个开工建设的EPR项目;台山核电站实现全面技术转让。其中核岛设计供货由法国阿海珐公司与中国企业组成的联合体负责,法国阿海珐公司对核岛完整性和机组性能承担总体责任,履行全面的技术转让;常规岛设计供货由中方牵头的联合体承担,在常规岛汽轮发电机组制造中,中方份额达到2/3。
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在中法两国进行项目合作中,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和谐共处呢?在台山核电工作可以看到很有意思的一幕,每一位法国员工都会热情与自己的同事拥抱或握手,包括中方员工。而中方员工之间互相见面会含蓄的招招手、互相问候几句,很少肢体接触,但是不同的文化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工作交流,这里有着良好的企业文化及团队合作意识,中西方文化在这里和谐地交融着。Roge r SEBAN是法国电力公司(EDF)派驻台山核电站的第一位高层管理人员,他曾评价台山核电站的管理:“中方的管理、动员非常有效,注重团队合作,且非常务实。”
2013年,中广核与法国电力公司合作的英国欣克利角(Hinkley Poin t C)核电项目尤其令人关注。根据签署的协议,中广核将参与法国电力公司在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开发及建设,将开启中法核电合作新模式,属于首次在第三国共同开发核电项目。
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中广核去年和罗马尼亚、英国签署了核电项目合作意向书,这是我们国家核电真正按照商业化走出去的项目,对于国家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可以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很多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我们国家的技术、制造业,包括我国核电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也可以说这是对我们技术、对我们国家整个工业体系的认可。
据了解,英国核能技术发达,英国核能领域当前产值达到40亿英镑,并预计在今后10年该领域还将会吸引150-700亿英镑的投资。为拥有安全且价格合理的能源,核能将继续在英国能源版图上扮演重要角色。英国核电项目的成功签署,对于以后中国核电的走出去道路将会产生很大的品牌宣传示范效应。未来英国核电项目的成功,不仅能够打开发达国家的突破口,对于进军更多的国外市场,也将会是一个大的突破。此外,南非、泰国、土耳其等国家也与我国建立核电开发方面保持着密切的合作联系。
“真正‘走出去’, 需要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中国造依托的是中国技术,而不是法国造或者美国造。” 有关专家认为,我们需要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核电技术。
今年两会期间,11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题为《加快推动“华龙一号”走出去,早日实现核电“强国梦”》的提案,提出加快推动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出口。“华龙一号”由中广核和中核集团共同研发,是我国唯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并启动施工设计。
我国核电实际上一直是两条腿走路:一个是引进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当前是美国的AP1000,我国正在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完全消化之后就要变成我们自己的技术,我们称为CAP1400技术,CAP1400技术也是我国的重大专项。同时我们的另一种做法是在走自主研发的过程。“华龙一号”便是后者的果实,这是我们国家目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而且达到了世界三代的水平。三代核电技术是近几年提出来的一个新要求,在一些技术指标上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堆芯熔化概率、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概率、地震加速度的要求等都比原来的要求更高。据介绍,“华龙一号”可使国内成熟的工业基础、工程优势和运营经验得到充分利用和持续提升,首台套国产化率即可达到90%,与当前国际订单最多的俄罗斯核电技术产品相比有竞争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工程实践,还可快速带动国内技术、工程、装备和队伍“走出去”。
尽管“走出去”前景一片大好,政府层面比较支持,走出去案例也给了我们很大信心,但我国核电商业化“走出去”,仍有不少路障需要克服。
技术问题。从国内的条件来说,我们的核电技术水平仍处于发展中阶段。关于CAP1400技术目前还没有产业化,尽管安全性方面没有任何问题,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示范堆的建设问题,至今我国还没有首个堆型建设的经验。“华龙一号”目前还没有开工,国内也没有已建成并运行的三代堆型,这些都是挑战。
另外有专家分析,我国配套政策的“碎片化”也是制约因素。从国家层面来讲,更有力的政府协调机制,以避免国内企业在海外的相互竞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寻求化石能源危机解决之道,是我们“走出去”的目的地;安全当道,是我们的路径选择;深修内功,攻克关键技术,是我们的交通工具;当然远门出行,天气因素很重要,政府相关标准法规的制定完善,核能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督,公众的认知和接受程度等等都是很关键的考虑因素。我国核电“走出去”的足迹,需要各方共同见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步伐才会越迈越稳。
作者单位:环保部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