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支撑四川现代农业发展上新台阶

2014-06-28 17:13:29牟锦毅四川省农业厅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4年3期
关键词:农技四川科技

□牟锦毅/四川省农业厅

加强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支撑四川现代农业发展上新台阶

□牟锦毅/四川省农业厅

四川省农业厅和财政厅于2008年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建设试点工作,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省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把专家整合在产业链上、把团队建在基地上,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开辟了新思路,在凝聚合力、服务产业、创新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凝聚了农业科研力量,提升了农业科研整体实力;二是创新了科技管理方式,促进了科研与生产结合;三是供给了一大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增强了产业发展科技支撑能力;四是促进了农业科技工作者深入一线,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五是加强了应急科技服务,为应对各种突发灾害作出了重要贡献;六是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优势产业发展对接,支撑了四川现代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路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的要求,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以矛盾和问题为科技创新的导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改进推广服务方式,切实把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建成面向生产实际、充满活力、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科技骨干体系。主要目标是,通过5年努力,研发选育出主导新品种30~50个,创新集成轻简栽培、病虫防控、精深加工等主推新技术50~100项,主导新品种、主推新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到90%以上,全省主要农产品优质率、病虫害绿色防控率、现代农业设施栽培、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耕种和健康养殖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促进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1 突出问题导向,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矛盾和问题是科技创新的导向”。一要明确团队定位,完善顶层设计。各创新团队要组织岗位专家,以产业链为轴心,完善研发设计方案,明确岗位责任分工,强化学科协同配合,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带动各方科技力量开展面向用户的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二要深入调查研究,找准瓶颈问题。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需求,针对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重大科技问题,包括技术问题、管理问题和体制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形成报告、提出建议,作为下一步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三要围绕产业发展,开展科技攻关。粮食产业上,重点抓好超高产、优质、适宜机械化耕种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研究,加强重大技术集成示范;特色产业上,重点加强优质新品种选育、技术集成创新;农机农艺融合上,重点加强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生产急需的农业机械研发推广,加快推进水稻机插机收、玉米收获机械化,突破油菜机收技术瓶颈;农产品质量安全上,重点加强重金属、农(兽)药残留,以及农产品包装、运输、加工等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2 突出显型高效,加强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

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牟锦毅就四川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接受四川电视台采访

为搭建长期、稳定、高效的技术支撑平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持续提高,农业部决定2014年在全国建立100个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四川已申报了4个(广汉市、崇州市、西充县、前锋区)。在四川创新团队第二轮建设中,要将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按照“统筹规划、立足现有、择优委托”的原则,以12个创新团队为技术支撑,依托50个产业基地示范县,在全省建设一批综合性、永久性、开放性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各创新团队与各产业基地示范县要比以往更加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建设规划、组建专家队伍、集成示范技术、对接龙头企业。要深化改革创新,构建“五个机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政府择优委托的科研立项机制、以首席专家为创新基地主要负责人的业务指导机制、以“政府+基地+专家(农技员)+企业(规模经营组织)+农民”模式为主的农技推广服务机制、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绩效管理机制、以政府引导性支持和社会多元化投入相结合的自我发展机制。通过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技与生产、集成与示范、培训与推广紧密结合,把创新基地建成科学研究试验田、人员培训观摩田、生态农业样板田和农业决策参考田。

3 突出成果转化应用,强化科研与推广的衔接

成果转化应用处在产业技术研发的末端,是在技术创新、技术集成和技术示范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推广普及应用,涉及到千千万万个农户,需要省市县各级政府重视、有关部门支持、各方面力量参与,需要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全省各级干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共同努力。一要推进体系拓展延伸。推进各级各类农业行政、科研、教学和推广培训机构共同参与,加强与专合社、企业合作,共同建设优势特色产业科技园、农产品加工科技园、生态农业科技园等,促进资源集成、产业集聚、人才集聚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二要强化与基层农技推广的衔接。创新团队及专家要主动指导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重点解决健全机构、改善条件、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问题。要主动吸收更多农技人员承担体系任务,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培训,让创新成果落地生根。三要依托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创新团队专家要主动为基层农技体系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筛选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培育科技示范户,扩大辐射带动能力。四要与有关活动结合促进成果大规模应用。紧密结合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农机化示范县、植保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技术走基层等农业重大活动,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入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提高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

4 突出应用主体,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按照生产经营、专业技能、社会化服务“三类协同”和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加强工作指导,积极参与培育一批骨干经营主体。一要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发挥创新团队及专家建设依托单位优势,在农业大学、农业科研院所、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机构等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促进农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围绕农业发展需要,培养更多新型实用人才。二要积极探索农业后继者培养途径。依托阳光工程等项目,积极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开展从种到收、从生产决策到产品营销的全程培训,指导地方制定认定管理办法,认定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三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主动研究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清晰完整的扶持政策体系,对涉及宏观或需要更高层次出台的扶持政策提出具体建议。

5 突出管理创新,推进各方密切协同配合

四川创新团队建设包括专家团队、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县两个层面。第二轮建设共有12个团队、148名科技人员,设置了6个研究顾问、12个首席专家、130个岗位专家、50个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县,在第一轮基础上增加了麦类、区域优势产业2个专家团队,科技人员增加了36个,增设了1个研究顾问、2个首席专家,取消协作专家,增加了70个岗位专家,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县增加了10个。要强化管理创新,把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注重绩效评价,持续规范高效推进建设试点工作。一要强化联合协作。充分发挥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依托单位的作用,做好与其他各类科技计划和项目的有机衔接,加强与国家体系的纵向协作,强化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学、其他部门涉农科技力量的横向联系,取长补短、协同增效,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整体优势,合力维护和推进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二要加强绩效评价。按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绩效考核实施意见》,将解决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和满足农民实际需要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加强对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岗位专家的绩效考评,第二轮团队与专家考核实行年度考核、中期考核与任期考核结合,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根据考核结果实行优胜劣淘的动态管理机制。按照农业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要求,四川省农业厅组织对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县的绩效评价,将考评结果与农业系统评选先进、农业科技项目安排挂钩。三要加强资金监管。各建设依托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财政投入产生最大科技成效,坚决杜绝挪用、浪费、骗取项目资金。创新团队监督评估委员会负责对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将监督检查结果报财政厅、农业厅,同时抄送管理咨询委员会办公室。财政厅、农业厅根据绩效考评结果,相应调整专项资金预算,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取消相应的资金支持。

(此文为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牟锦毅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第二轮建设启动暨培训会上的讲话摘要)

猜你喜欢
农技四川科技
A gift I treasure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1:36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1-26 06:09:04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