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艳
近年来,对于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多数研究都是针对高频使用的话语标记语,如,but,and,so,well等。然而,对于较低频出现的话语标记语,研究很少。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one the one hand和on the other hand共现的有趣现象,并激发了作者求证这一现象并探究其原因的兴趣。对于这一现象在国内还无相关研究。
Bell(2004)在其研究中指出,on the one hand和on the other hand本身是具有相关性的,但为了表达不同的意思时,英语本族语者会使用不同的介词和on the one hand搭配。Bell(2004)将OTOH(on the one hand)划分为两种:“C-OTOH”和“NC-OTOH”(Bell,2004:2179)。C-OTOH是指 on the one hand和on the other hand一一对应的情况,而NC-OTOH是指on the other hand单独出现在句子中的情况。通过对英语本族语书面语语料库的研究,Bell得出OTOH在句子中的三大主要功能:列举(listing)、对比(contrastive)和取消(cancellative)。为了了解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于OTOH的使用情况和功能运用,以及其和英语本族语使用情况和功能运用的差别,笔者选取了中外真实的书面语语料作为研究的素材,旨在发现中国学习者对于该短语的运用情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本文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研究:中国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书面语中使用OTOH的频率和功能上分别有什么特点。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书面语中单独使用on the other hand时句法特点有什么异同。
1.研究语料。
(1)CLEC(Chinese learners’corpus-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该语料库收集了包括中学生、大学英语4级和6级、专业英语低年级和高年级在内的5种学生的语料一百多万词。其目的就是观察各类学生的英语特征和言语失误的情况,希望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中国学习者英语做出较为精确的描写,为我国学生的英语教学提供有用的反馈信息。
(2)BAWE(British Academic Written English):英国学术英语语料库。可用于中国学习者学术英语同英国学术英语的对比。由于BAWE语料库过于庞大,在量上远远大于CLEC,故笔者只选取了BAWE中本族语书面语的语料库作为对比语料并将此语料库命名为 NWEC(Native Written English Corpus)。
2.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两种研究方法: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和中介语对比分析法(CIA)。
1.Fraser(1999),Quirk et al.(1985),Halliday&Hasan(1976/2001)and Bell(2004)等学者都对话语标记语on the other hand进行过功能研究,笔者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如表1所示。
表1 on the other hand的功能分析表
笔者基于上述表格,在经过一系列的对比分析之后,总结如表2所示。
表2 OTOH的功能分析表
1.迁移(文化移入)假设。Schumann(1978)指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对目标语的掌握受到语言学习者对其移入目标语文化的理解程度的影响。迁移假设包含两个部分: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和较少的移入过程。迁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获得目标语的输入和降低目标语移入的过程。语言学习者理解目标语的文化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中掌握目标语的输入并做出更多有意义的互动。
2.中介语对比分析法。电脑的快速快播和对于中介语的研究加速了中介语对比分析法的出现。Granger,Huang&Petch-Tyson(2002)总结出两种主要的中介语对比模式:
表3 对比分析法(Granger,Huang&Petch-Tyson,and 2002:12)
正如表3所示,对比分析主要分为两大类: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的语言对比分析;同为非本族语者的对比分析。通过语料库对本族语者和语言学习者(非本族语者)的对比,可以一定程度地揭示出语言学习者在书面语中使用目标语时的语言特征,如,语言错误、对某些词或搭配的过度少用或过度多用等情况。这些发现不仅能够揭示出语言学习者使用目标语的特点,还能给第二语言的教学带去一定的启发。
1.检索工具:AntConc 3.2.0w。AntConc 3.2.0w可进行多种检索:单项检索、多项检索、类别检索、指定范围内检索。除此之外,在进行相对应的检索之后,还可以通过此工具观察某些词、短语等的频数和分布。
2.SPSS软件分析。SPSS集数据录入、资料编辑、数据管理、统计分析、报表制作、图形绘制为一体。在SPSS的帮助下,研究者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数据统计分析,如:卡方检验,t值,关联,等。本文主要采取卡方检验的方式来检测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使用OTOH的频率上是否有所不同。Richards,et al.(1992/2000:62)指出,卡方检验所要检测的是观察对象的特殊分布是否和其预期分布有着意义上的不同,并且这样的不同不是巧合。由于这两个数据库的数据不具备可比性,数量上的区别较大,在对比分析之前,笔者先将原始频率转化成标准频率:标准频率=(原始频率/数据库的总字符)×1000,000.
1.C-OTOH使用频率的对比分析。通过AntConc 3.2.0w,笔者得出on the one hand在NWEC和CLEC中常见的搭配如表4。
表4 on the one hand在NWEC和CLEC的搭配
如表4所示,在这两个语料库中,on the one hand最常见的搭配是on the other hand,也就是之前提到过的C-OTOH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检测这两个语料库中对于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这一搭配的使用频率是否有所不同,笔者经过对比分析,总结如表5。
表5 C-OTOH在NWEC和CLEC中的使用频率
结果显示,每一百万个字符中,中国英语学习者大概使用31次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本族语者使用18次。因此,在这一搭配的试用频率上,没有明显的意义差别(p=0.069>0.005)。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对于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的掌握完全不存在问题。笔者继而进行了进一步的对比分析。
2.C-OTOH功能对比分析。
表6 C-OTOH的功能对比分析
正如表6所示,中国英语学习者较之于本族语者,对于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的列举功能明显偏向于过度使用。从语用转移的角度来说,中国人习惯中文里“一方面……另一方面”的表达,因此在使用目标语时,倾向于将这一固定搭配运用到了英语中。
3.NC-OTOH使用频率的对比分析。
表7 NC-OTOH在NWEC和CLEC中的频率对比
表7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每一百万个字符中,大概会使用285次on the other hand,而本族语者的使用频率约为106次。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于on the other hand的使用出现了过度使用的趋势。为了研究其原因,笔者进而对NC-OTOH在句中的使用功能和句法位置做出进一步的分析。
表8 NC-OTOH在NWEC中的功能和句法位置
4.NC-OTOH在NWEC和CLEC中的功能使用和句法位置对比分析。笔者随机选取了30个相应的例句,分析总结出如表8和表9所示。
表9 NC-OTOH在CLEC中的功能和句法位置
通过这两个表格的对比,可以得出,较之于本族语者,中国英语学习者更倾向于使用on the other hand的列举和对比功能,并习惯将on the other hand置于句首;而本族语者较多使用其对比功能,其在句中的位置也比较灵活。
1.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这一搭配在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上,本族语者和中国英语学习者之间无明显区别;然而在功能上,中国英语学习者出现了对于其列举功能的过度使用现象。
2.on the other hand单独在书面语中被使用的情况,本族语者和中国英语学习者中存在着明显的区别。相对而言,中国英语学习者存在过度使用on the other hand的情况。
3.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于on the other hand的取消功能缺乏意识。
4.on the other hand的句法位置,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使用上有明显不同:本族语者倾向于将其置于句中,强调前后两者的对比;中国英语学习者更多倾向于放于句首,究其原因,是受到母语的影响,在学习者意识中,已经默认on the other hand之前必然会存在一个on the one hand的语境。
反思中国的英语教学,英语教师在教授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这一短语时,应多方面、全方位介绍on the one hand和on the other hand单独使用时的情况和所起的不同功能,避免学生过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出现两者连体使用和功能僵化的情况。
[1]Bell,D.M.Cancelative Discourse Markers[D].PhD dissertation,Boston University,1994.
[2]Bell,D.M.Correlative and non-correlative“on the other hand”[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4(36):2179-2184.
[3]Fraser,B.What are discourse markers? [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9(31):931-952.
[4]Granger,S.,J.Huang&S.Petch-Tyson.Computer Learner Corpora,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2.
[5]Halliday,M.A.K.&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76/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6]Quirk,R.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85.
[7]Schumann,F.The Pidgnization Process:A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Rowley,Mass:Woubury House,1978.
[8]陈新仁.话语联系语与英语议论文写作:调查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5):350-354.
[9]何安平.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0]何自然,冉永平.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11]李丛禾.英语连词and及其并列句的语用功能分析[J].外语教学,2006(2):34-38.
[12]刘丽娟.话语标记语but的元语用意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