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卉
从中专毕业生“变身”畜牧兽医站技术员,宋喜宣的17年光阴,双手护佑着农家牲口。
从畜牧兽医站技术员“变身”人社干部,宋喜宣的第二个“17年”,一心牵挂着基层群众。
五月,绿树带雨,野花绕江,我们合上干部任职履历表,走向广西百色市平果县的村寨、社区,去听听老百姓讲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个人二等功获得者宋喜宣的故事。
“费一份心,让‘苦脸变成‘笑脸”
1996年,宋喜宣从平果县牧草改良站调入县人事局,2004年10月起至今担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从2009年起主要分管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全县就业再就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业务,同时还参与企业改制方案的审核、负责信访维稳和联系挂村帮扶等工作。
多年来,宋喜宣与局班子成员狠抓落实,连续5年提前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近三年平果县完成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916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98人,安排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368人,城镇失业率均低于年度控制指标,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21510人。
在协调劳动关系、完善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及企业改制、城镇居民医保、企业军转干部稳定等方面,由于新旧政策交替、遗留问题多,情况复杂,宋喜宣把工作前移,组织有关同志深入化解矛盾、维护稳定,重点参与组织调解影响较大的川惠国际大酒店项目、华美铝业项目、海同公路项目等农民工工资支付纠纷事件;参与组织协调解决饮食服务公司、水泥厂、氟化盐有限公司因改制问题出现的职工上访事件。
“爱跑企业,善解纠纷”是宋喜宣的常态。他经常带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深入各用人企业,有效促进全县劳动合同签订和劳动用工备案工作。三年来,平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接到劳动纠纷投诉举报案件245起,按程序进行受理和调解,为劳动者追回工资待遇1239.88万元;共接到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案件143起,符合受理并结案142起,维护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
在组织开展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宋喜宣既坚持政策的严肃性,又发挥工作的灵活性,得到群众好评。他说:“多费一份心,让老百姓的‘苦脸变成‘笑脸,是我们人社干部最舒心的事。”
“流一点汗,让不‘保险转为真‘保险”
“六一”法是宋喜宣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干部职工的工作方法——来平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事的群众,都能享受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句热情问候,一杯茶水解渴,一把椅子让座,一次具体了解,一个明确答复”的真诚服务。
作为分管企业改制的局领导,宋喜宣认真钻研有关规定,为本县国有企业的改制提供政策依据、指导各社保经办机构和改制企业测算参保和改制相关费用,在多次县领导的办公会上得到肯定。
“分管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工作后,我以加强社保基金扩面征缴为工作重心。”宋喜宣督促指导医疗保险中心和失业保险所强化基金征缴。在他2011年前后分管的三年内全县累计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968人,累计征缴失业保险费1264.36万元、支付失业保险金1085.7万元,保障了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三年累计参加医疗保险人数59050人,累计征缴医疗保险费6790万元、支付医疗保险金4231.2万元,保障了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三年累计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5337人,累计征缴工伤保险费447.2万元、支付工伤保险金178.7万元,维护了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
2011—2013年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同样关系到千家万户,宋喜宣带领同事们投注大量心力。三年共征缴养老保险基金32238万元,同时组织审核企业职工退休手续,拨付离退休人员13747人次的养老金26086万元,确保参保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能按时足额发放。
“我们多流一点汗,让群众担心的不‘保险转为踏实的真‘保险,社会更加和谐安宁。”秉持这样的理念,宋喜宣组织开展了原县集体大企业老职工身份认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问题,组织实施了解决国有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问题,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加一把力,让那午村脱掉‘穷帽子”
2012年4月,宋喜宣被县委选派到同老乡那午村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入村以来,他与村党组织书记默契配合,组织制定那午村2012年至2014年农民增收方案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方案,团结带领村“两委”其他成员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主动协调、跟踪扶贫、水利、住建、民政等部门,争取上级投资20多万元完成东必屯350米水泥硬化道路建设和六良、六岩、拉考三个自然屯人畜饮水项目的建设;
争取上级投资30多万元完成18户农民的危房改造项目,解决部分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
积极推进15户农户细叶龙竹种植示范250亩扶贫项目,为拓宽群众增收途径起到引导性作用;
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村两年来新增劳务输出140人,全村外出务工人数259人,为提高全村经济收入水平打下基础。
宋喜宣还深入农户调查了解,对有困难和需求的群众,努力提供有效帮扶——
那午村有13名小学生因家庭困难,学习用具匮乏,宋喜宣联系后援单位出资购买文具、衣物等物品送给贫困小学生,使他们感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巴星屯村民兰文权想致富无门路,宋喜宣引导他与农户联合发展养鸭,并送去技术资料、帮他们分析市场行情,2012年仅养鸭一项,养殖户人均增收2300多元;
那午屯、巴星屯有3名初中生毕业后因家庭困难无力升学,宋喜宣主动与百色市财经职业技术学校联系,争取到3个贫困生免费就学指标并带孩子们办好入学手续……
去年2月20日,平果县同老乡发生4.5级地震,那午村靠近震源点,受灾较严重。宋喜宣和村干部及时进屯入户了解灾情,让上级指挥部准确掌握灾情制定救灾措施,配合乡政府给灾民发放救灾物资,并组织群众搭盖避震棚21张、在各屯组织村民开展防震逃生演练9次,使群众掌握防震逃生知识。同年3月,宋喜宣和村干商议提出那午村东必、那屯两屯另行选址兴建灾民安置点的构想,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县发改、住建、扶贫等部门落实30户抗震能力强的水泥平顶房的建设规模。
驻村两年来,宋喜宣带领那午村完成危旧房改造31户;发展新农合参合人数917人、新农保参保人数512人,参保率均为100 %;全村75位60岁以上老人全部领到基础养老金,全村符合低保条件148户477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保障了群众的基本生活,有力促进了全村的安定团结。
“我们加一把力,让那午村脱掉‘穷帽子,群众会更信任、更拥护党和政府。”宋喜宣的真心付出,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使自己在干部群众中真正树立起威信,同时也使所分管的县就业服务中心、社会劳动保险事业管理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所和局劳动关系股等各项业务工作实现“两手抓,两不误”。
17年的风雨兼程,能铸就一个人的胆识,也铸就一个人的业绩。百色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先进个人”“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指导员”等荣誉称号证书静静锁在宋喜宣的抽屉,而2013年“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个人二等功”的奖章,闪亮在群众心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