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萌“国学200题”走红网络:趣中答题有反思

2014-06-26 12:20
意林·作文素材 2014年4期
关键词:常识性婵娟误导

【热点话题】国学素养 鼓励 误导 反思

当“一站到底”和“汉字听写大会”都已成为浮云,还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你自信地笑傲文学或国学界?2014年2月,一篇“国学200题,你做对多少”的帖子在网上热传——“‘千里共婵娟里的‘婵娟指的是什么?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左手在外还是右手在外?”除了国学知识,还有一些卖萌的题。但不少网友发现,题目中也有一些常识性错误。

帖子中有考查文学和历史知识的,比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A.苏州 B.房屋C.酒 D.庄稼?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诗中描绘出古时候过年时饮屠苏酒的风俗。所以,答案是C。相信这个正确答案,会让很多以为答案是“苏州”的人反思,得赶紧补补国学了。

还有一些题,像是卖萌。比如有一道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上联是“孙行者”,让考生在选项中选出下联,A.胡适之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网上给出的答案是A。当代诗人流沙河曾撰文认可此答案:行与适,都是动词,者与之,都是虚词。

不过,其中屡屡出错的题面和答案,也让不少网友吐槽“受误导”。比如陕西省著名的“无字碑”与哪位皇帝有关,答案是秦始皇,其实应该是武则天;还有例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张九龄诗中的“生”被误写成“升”。

【素材分析】国学200题不管是具备知识性,还是在卖萌,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国民的国学素养,值得鼓励。但是其中常识性的错误还是应该及时纠正,否则对大家是一种误导,得不偿失。当然能从中挑出错误,在另一方面也证明大家的国学修养提高了。

【速用名言】

1.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

2.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英国戏剧家 莎士比亚endprint

猜你喜欢
常识性婵娟误导
千里共婵娟
相思无限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误导孩子的20个坏习惯
语文常识性课文教学探微
游戏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尝试
误导牌
盘点影视剧中的那些医学误导
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