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丞 邹韶红 董红斌
饮酒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习俗。与饮酒相关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也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酒依赖患者病因中,心理及社会因素的作用相当重要。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可以导致酒依赖或酒后暴力行为的发生[1]。同时,社会支持在酒依赖的成因及演变问题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往对酒依赖患者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研究多限于酗酒者与健康者,未见酒依赖患者当中有暴力行为与无暴力行为两者间的比较,本调查采用病例对照性研究方法,旨在探讨有暴力行为与无暴力行为的酒依赖患者在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上是否存在差异,为酒依赖患者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1 对象 来自新疆精神卫生中心戒酒科与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2011年6月-2013年6月的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ease, third edition,CCMD-3)酒依赖诊断标准的患者,共138例,均为男性,汉族。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42.00±7.00)岁。按照有无家庭暴力行为分为施暴组与无施暴组。其中施暴组80例,平均年龄(42.00±7.00)岁;小学以下受教育程度7例,初中13例,高中26例,大专13例,本科以上16例;无业6例,个体14例,农民5例,工人23例,干部26人,离退休6例;已婚50例,离婚12例,丧偶6人,未婚4人,再婚8人;无施暴组58例。平均年龄(43.00±7.00)岁;小学以下6例,初中8例,高中22例,大专9例,本科以上13例;无业3例,个体9例,农民5例,工人23例,干部26人,离退休6例;已婚40例,离婚11例,丧偶6人,未婚3人,再婚2人。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家庭暴力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家庭暴力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族别、婚姻状况、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等社会人口学条目、有无施暴及施暴的表现形式。其中施暴的表现形式分为羞辱和漫骂、毁坏家什、折磨(如限制衣食住行、超负荷劳动等)、徒手殴打(拳打脚踢)、持械殴打(如捆绑、鞭打)、非意愿性性行为。
1.2.1.2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2]由姜乾金修订,调查患者对遇到的各种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共20项,分为积极应对(Positive Coping,PC)和消极应对(Negative Coping,NC)因子。采用5级评分法,各项分值相加即为患者积极应对或消极应对得分。
1.2.1.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该量表共10个条目,用于测量个体的社会支持度。分析指标为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
1.2.2 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由1名精神科主治医师执行。在调查前进行了系统的方法学学习和训练。取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后,在安静独立的房间进行访谈。家庭暴力调查表由患者在研究者的指导下填写,其中有关家庭暴力的敏感问题则由研究者与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后由研究者记录,对可疑信息则询问其家属或印证。对病情严重无法完成调查者,待其病情缓解后评定。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46份,收回有效问卷138份,其余因填写项目不全等原因无法纳入统计。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4.5%。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1 两组社会人口学特征比较 两组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及婚姻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社会人口学特征比较
3.2 两组SSRS评分比较 施暴组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得分与无施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社会支持比较分)
3.3 两组TCSQ评分比较 两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应对方式比较分)
社会支持作为社会心理刺激的缓冲因素或中介因素,对酒依赖者日常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家庭支持最为重要[3]。本研究显示,施暴组的主观持分、客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与无施暴组的主观持分、客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相互之间的社会因子各支持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酒依赖患者中有暴力行为与无暴力行为者,他们两者间的社会支持均较差,极少运用社会支持,以及求助于家人及朋友。长期酗酒造成的不健康心理状况,不但影响酗酒患者的社会功能,对其家庭内部成员及其他亲友也造成了各种程度的负面影响,不仅来自家庭的主观支持匮乏,周围的客观支持也较正常人偏少。社会支持与家庭暴力行为的出现有着潜在的联系[4],国内研究表明,酒依赖患者中有家庭暴力者倾向于以暴力解决家庭问题,且在成长过程中看见或听见父亲打骂家庭成员者明显多于无暴力行为酗酒者[5]。因此,提示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指导患者及家属采用适当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积极寻求及主动利用社会支持,减少家庭暴力行为的发生。
应付方式是人们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有关的情绪困扰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酒精依赖者易冲动,对个体行为实施的后果无正确预见性,对长期后果的缺乏思考,不能应对负性的事件[6]。本研究显示:施暴组积极应对分、消极应对分与无施暴组积极应对分、消极应对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不论慢性酒依赖患者是否存在家庭暴力行为,他们在面对应激事件时,均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对情绪和冲动的控制能力均较弱,较少通过努力来改变应激环境,保护自身健康。与国内的研究显示相同:酒依赖患者在受到外界应激后,多是通过酗酒、吸烟、甚至暴力行为等方式来解除烦恼[1],消极应付的结果对戒酒者来讲往往就是复饮,以此来逃避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综上所述,酒依赖患者不论是否存有家庭暴力行为,他们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状况方面均存在明显缺陷,可能是酒依赖和复饮的主要影响因素。这就意味着,真正彻底戒酒不仅需要药物治疗,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还需要重视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这两种因素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利用度,加强积极应对方式的合理运用。
[1] 王东明,段荣珍.酒依赖者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对比研究[J].中国药物防治滥用杂志,2006,12(3):136-137.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3] 声世臣,张传芝,杜芳,等.应付方式、社会支持与父母教养方式对慢性酒依赖患者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4(7):67-69.
[4] Jakubczyk A, Klimkiewicz A, Mika K,et al.Psychosocial predictors of impulsivity in alcohol-dependent patients[J].J Nerv Ment Dis,2013,201(1):43-47.
[5] 马瑞,邹韶红,董红斌.等.新疆酒依赖男性患者家庭暴力行为的社会人口学及社会文化特征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3,26(4):275-278.
[6] Okuda M, Olfson M, Hasin D, et al.Mental health of victims of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results from a national epidemiologic survey[J].Psychiatr Serv,2011,62(8): 95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