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海涛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院校的在校生规模大幅增长,大学生的就业也随之变得复杂困难,其中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尤为严峻。本文从社会专业背景、学校课程设置、学生就业心理等方面分析造成高职艺术设计大学生就业难的主客观原因,并主要从学校教育理念及具体操作层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就业难;成因与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转化为“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或毕业即失业的问题日益凸现,其中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尤为严峻。艺术设计专业目前居于大学生就业率最低的几个专业之首,列于就业黄牌警告榜。据对我院2013届广告设计专业毕业生情况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80份,收回78份)显示,除了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外,多数毕业生不得不转行就业,对口就业率仅为6%,而且就业薪酬偏低,平均在1500元左右。大学生就业不仅仅关系到学生个人,而且容易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学校不应任凭学生和家长自找门路而放手不管,因为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学校声誉和招生等许多问题。因此,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既是高校的社会责任也是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 专业发展过热是引发就业难的社会背景
(1)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设置的各类专业而言,艺术设计专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不少学生投身艺考,并不是热爱艺术,而是因为“艺考”分数线比普通高考划线低,艺考只是很多学生考大学的“捷径”。由于办学成本低,收费标准高,不仅艺术院校、工科院校以此扩大办学规模,高职院校也紧随其后,积极申办。从十几年前的可有可无的小学科,一下子发展成为各个院校竞相设置的庞大的专业群体,并且报考人数还在持续走高。即使艺术考生的整体素质偏低,也增加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压力。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在高职教育体制中呈现讲求办学效益,片面追求“市场化”的特点,也因此出现了急功近利的课程设置。随着生源竞争日益激烈,许多高职院校迷失了自己的办学方向,无视自身办学条件不足、师资力量不足,盲目扩招,导致师生比例失衡,专业建设导向不明、教育教学研究滞后、教育水平下降,造成教育功能系统的结构性失衡,使得艺术设计专业在升温过快过热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危机。而且高职院校一般是由中专学校升格为大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也是高职院校的新兴专业,办学历史较短,学校的社会认可度不高,专业特色不明显。加之学历层次、学生知识结构等多种因素使学生就业处于劣势地位,成为就业的弱势群体,就业率持续走低。
2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功利性是就业难的核心问题
(1)综观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大体上有三种类型:一是基本照搬国外发达国家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二是在传统美术教育课程设置上作一些或大或小的改革。三是根据自身的师资条件和教学资源,能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翻开不少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名目进行检索比对,竟然大部分课程都是与国家设计师职业培训和考试科目相一致,这种功利性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场化”的思潮影响。南京艺术学院奚传绩教授在谈到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过热与教学应对策略的问题时,专门论述了艺术设计教育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应予关注的课程问题和培养目标的问题,指出:面对专业发展如此过热的局面,各类高等院校无论是教育观念与培养目标,还是教学方法与课程结构,都没有充分应对的思想准备。因而,出现教学上应对策略的诸多缺位,高职院校更是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2)课程设置的功利性与现行教育体制存在的不足有很大关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包林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艺术设计教育已走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仍然延续着历史上长期以技能型为主的师徒相授的教育方式与教学习惯,课程设置与专业改革只是本科院校的简单翻版与延续,对教育模式及教学经验未能在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引用,只是生搬硬套、依样画瓢,不仅缺乏时代特点,更谈不上体现各种不同类型学校的特色。造成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缺乏时代特点的关键原因,就是专业培养目标的规划缺位。这直接影响了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使课程远远满足不了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与审美需求。
3 学生社会资源的缺乏和自身目标定位不足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原因
(1)就我院大学生就业个案进行的调查显示,没有顺利就业的5例全部来自苏北农村家庭,主要原因是家庭的经济条件导致了他们社会资源的缺乏。而苏南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就可以通过其已有的社会资源获得更多、更优质的信息,在就业中显示出信息优势和竞争优势。同时由于就业的难度加大,自主创业已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但对于还未真正走上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要进行自主创业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困难,如创业资金的来源、创业项目的保障、创业风险的化解等,社会资源对解决这些问题有较大的帮助,具备丰富社会资源的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创业成功。相反,社会资源不足的大学生,即使有好的创业项目,也难以进行创业,因为较高的创业风险他们无法承担,因此,社会资源的缺乏是高职学生成了就业弱势群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2)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难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但学生的自我目标定位也影响着就业状况。目前,社会、家庭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在观念上还停留在以前计划经济的时代,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多种形式灵活就业不能认同,认为大学毕业就应当马上就业,接受不了大学生失业的现实等等。这些观念如不转变,势必会使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业规划与正确的就业态度,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成绩优秀或在某些方面具备特长,对自身的就业期望过高,就可能在就业竞争中屡屡碰壁。
4 全面推进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是解决就业难的必由之路endprint
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现状与高职其他专业就业现状有共性也有个性之处,而全面推进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是解决就业难的必由之路: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学校应该全面的研究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培养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学生,不仅要使学生满足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也要考虑学生的广泛的适应性,根据学生特点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广泛收集整理就业信息,建立有效的艺术设计实习实践基地,针对性的培养具备一定知识结构、扎实专业基础的艺术设计人才。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争取教师的指导帮助外,还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进行选择具体的学习内容,如参加专题讨论会、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在图书馆或借助网络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等等。学校也应该尽可能的开设各种知识讲座、学术报告,以满足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需要。
(2)积极搭建就业平台。高职毕业生强调技能学习,所学专业都是紧跟社会步伐,是未来一段时间社会大量所需的专业,而且高职毕业生刚起步比一般本科生在工资待遇方面的要求要低一些,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更青睐这些动手能力强的高职毕业生。但是目前毕业生面临的最大的就业困境是市场沟通渠道不通畅,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不了解。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既了解学生,又熟悉用人单位的优势,积极主动地为他们牵线搭桥,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同时,可以开展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以实训、实习等多种形式使大学生提前接触市场,锻炼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3)建立就业指导机制。在困扰大学生求职因素上,企业人士和大学生有一定相同点,都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是困扰大学生求职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企业人士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这与大学生的选择有一定区别。大学生更倾向于“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及“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是困扰他们的主要因素。国外一些大学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如美国高校积极调研市场需求及职业界的要求,根据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的个性特征及职业发展愿望,把就业指导工作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相结合。在目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用市场营销的策略与方式来做好“产品”的推销工作,把它作为院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专业发展的生命线。各院系应建立就业指导中心,配备专职人选,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各种渠道的宣传工作,加强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联系,掌握一手的就业信息,及时提供给毕业生,并注意开展写求职简历、强化求职技巧等技能的培训工作。同时开展心理咨询和指导工作,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帮助学生正确树立自己的职业规划,使学生了解有关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主动适应社会。
通过对高职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成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社会、学校、学生共同努力。只要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观念跟上时代的潮流,主动改正择业观念的偏差、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同时社会各方面加大发展经济,为大学生多创造就业岗位;学校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在专业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模式上面向社会,与社会需求接轨,这样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一定会得到解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