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征
摘 要: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重大责任,提高其吸引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独立院校;思政课;吸引力
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独立学院飞速发展,已成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是独立学院生产和发展的核心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在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就影响思政课吸引力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思考。
1 提高独立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如今的大学生身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形形色色的思想和价值观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文化阵地,大学生由于辨别力不足,往往会显得摇摆和迷茫。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深刻认识到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是思政课不可推卸的责任。[1]然而作為一个一线教师,从授课过程之中不难发现,在独立院校中,思政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普遍偏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思政课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意义认识不足,因此对思政课出现不重视甚至是抵触的现象,这对提高独立院校思政课吸引力提出严峻和迫切要求。
2 影响独立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因素分析
独立院校思政课吸引力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对思政课情趣索然,毫无生机的课堂也反过来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质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从教师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可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2.1 影响思政课吸引力的客观因素
(1)多元化的价值观带来的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特别是网络信息传输的飞速发展,给全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文化多元化带来的价值观的多元化对我国核心价值观发起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学生的思想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从小培养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带来了极大的颠覆,社会各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又来了新的认识困惑和危机。而这些问题,使得学生对常规形式的思政教育往往会产生一种抵触心理。而思政课背负着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往往被学生看待成“洗脑”的工具而加以排斥。
(2)授课方式影响信息传递效果。独立院校通常采用的是大班上课的方式,即临时的将两个或多个班级拼凑在一起,构成一个思政课的授课班,人数往往在100个人左右。大班上课,表面上可以通过增加人数以提高授课的效率,节约教学资源,但实际操作中,教师却很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师生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由于受到人数的影响,教师教学组织困难,无法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无法让全部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导致学生课堂参与感不足,学习兴趣不高。
2.2 影响思政课吸引力的主观原因
(1)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单向灌输的方式,偏重理论知识传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教学方法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永恒的主体,是现代教学研究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也是每一位教师,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必须严肃对待、认真钻研、甚至是要终身研究的课题。”[2]在授课过程中不可否认,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一定阶段教育的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优点,不能简单地弃之不用。但是,在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中,不分教学内容,单纯地使用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过于呆板,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降低了教学吸引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知识传授,这是在思政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实际上,学生对这种教条式的授课方式比较反感,往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也导致了教学过程吸引力的降低。
(2)教师自身综合素养不高,也是影响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重要方面。独立院校中年轻教师居多,开始成为独立院校的师资构成中的生力军。这个群体有着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但也存在着一些弱点和缺陷,综合素养不高。首先,政治信念淡薄。思政教师肩负着对坚守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的重大责任,但是由于这个群体成长的时代受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较深,他们对政治往往缺乏敏感的,政治素养不高。在教学过程中,少数教师不能在政治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正面引导,反而发表一些相悖的言辞,动摇学生的政治立场,使学生对所学理论更加兴趣索然。其次,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凸显。由于思政课的特殊性,思政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重要的是要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而现实中,部分教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本身就不够坚定,上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讲而讲,很难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坚定信念中蕴含的理论真谛。再次,理论功底不深。由于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信仰危机,其本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也不够重视。有些老师对课程本身、理论本身没有吃透,对理论目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理论缺乏深入认识,不能给予正确的,科学的,生动的诠释。因此,学生也就拒绝接受他所教授的理论。
(3)思政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影响授课吸引力。在各个大学进行的“最受欢迎教师”评比中,脱颖而出的思政教师通常在人格魅力上深受学生的肯定。思想政治教育课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教育,它在理论传递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被教育者思想行为的过程。而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施教者本身。在教育过程中,如果学生在还没有接受理论和思想的前提下,采取强制性的灌输方式,往往会产生反效果,使学生更加抗拒理论本身。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起到了一个重要缓和作用。大学生处在一个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可塑性非常强,教师是他们接触最多的一个群体,他们对教师的人格魅力会有一种不自觉的模仿和跟从。教师不是教育之外的一个宣传工具,相反应该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能量载体。如果教师能用自己的行动,身体力行的去坚持、去倡导和信仰枯燥的规范和理论,学生就会因为对教师产生的亲切感而对理论产生亲切感,对教师产生敬爱感而对理论也逐渐接受,授课吸引力也会得到正面影响。
然而在独立院校中,由于年轻教师居多,思想认识不到位,个人职业认同感不强,而课堂往往被看作是一个谋生的工具或者是一次必须完成的任务,教师独立于教学之外的一个主体,并不重视教师个人魅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甚至还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严重影响思政课的授课吸引力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英.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问题研究[D].湖南:湖南农业大学,2012:7.
[2] 邢样霞,关章顺.教学方法及其改革的趋势[J].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