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
(东莞理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聚集现象,主要经历了从经济发展早期的工业区到今天新型产业园区的发展。工业区是在市场化条件下形成的经济发展区域,其产业层次较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缺乏规划和协调,产业升级和生态化难以保证。相对而言,园区一般是政府统一划定区域,集中进行经济社会文化建设,重视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强调合理规划和功能优化,提倡产业和科技创新,以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可以说,从工业区到园区,既反映了城市的历史变迁,也彰显了城市文化的更新与再造,是城市提升竞争力的探索与尝试。作为城市改革的先行区域,园区需要发挥众多职能,其中主要的职能包括生产职能、生活职能和探索未来城市的职能。因此如何进行园区文化建设仍是城市重点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介绍东莞园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城市文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的城市文化涵盖整个城市人类的所有生产、生活方式,包括教育、科技、文学、艺术、体育等产业表现方式,也包括居民素质、建筑特点等物质表现形式[1]。它包括精神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狭义的城市文化仅指城市的精神意识形态,即主要指精神文化。园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其文化也可以按照城市文化的划分分为广义的园区文化和狭义的园区文化,本文所指的园区文化是广义的文化。一般而言,园区的城市文化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园区的创新文化。园区往往承担经济转型、投资环境改善、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任务,其文化表现主要体现为创新文化,即体现为发展高科技产业,培育创新和创业文化,通过创新产业发展形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园区创新文化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各层次的内涵分别指园区先进产业形态所匹配的精神和理念、与园区先进产业形态相匹配的制度与行为、园区产业形态等。
2. 园区的社区文化。文化在园区生活中的体现就是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是社区成员所创造的具有社区特色的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文化。社区精神文化主要表现为社区成员的信仰和价值观;社区制度行为文化是指社区的规章制度,社区成员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也包括文化节、歌咏比赛、晚会、体育运动等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社区物质文化主要指文化体育活动设施、交通出行设施、娱乐消费场所、社区建筑和环境建设等文化形式。
3. 园区的生态文化。园区生态文化也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各层次的内涵分别指城市发展理念,生态化制度建设和行为方式,绿色环境系统以及生态城市规划等。
目前东莞主要有五个园区,包括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松山湖高新区)、虎门港、长安新区、东莞产业生态园和广东粤海装备技术产业园。松山湖高新区由于开发较早,其产业经济形态和整个园区发展较为成熟,虎门港正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东莞产业生态园处于开始招商阶段,长安新区则处于设计规划阶段,广东粤海装备技术产业园处于规划前期。因此,本文对东莞园区文化的分析,主要以松山湖高新区为侧重点,并结合虎门港、长安新区和东莞产业生态园三个园区探讨园区创新文化、生态文化和社区文化的发展现状。
东莞在园区建设中,重视通过产业创新和企业创新拉动整个地区经济,起到带动整个东莞区域和企业创新发展的示范效应,强调以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努力创新金融制度并重视发展产业创新。
1. 以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在创新精神文化上,东莞四个园区都重视和强调园区的创新内涵,重视园区对于东莞经济的示范引领和转型升级的作用,如表1 所示,创新和创意是园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表1 东莞四个园区的创新精神
2. 努力创新金融制度。由于其他园区处于建设初期,因此创新制度建设主要介绍松山湖高新区的金融制度的创新。2012年松山湖高新区编制出台了“2 +3 +1”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强调加大对科技专项的支持力度,重视金融工具与财政支持相结合,重视吸引高科技人才和实用性人才;设立了首期5000 万元的风险补偿资金池,与深创投合作的“红土”基金获市政府批准;启动了“松湖烟雨”担保信贷项目,东莞第一家科技支行“东莞银行松山湖科技支行”正式挂牌,加快推进了“新三板”园区创建和上市培育工作。
3. 重视发展产业创新。创新文化在物质层主要体现为产业引进和培育情况,四个园区的产业引进和培育情况如表2 所示。
表2 东莞四个园区的产业规划及发展情况
东莞四个园区重视生态文化建设,情况如下。
1. 强调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在生态精神文化上,东莞四个园区都强调要建设生态园区、生态城市,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产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由表3 可见,东莞四个园区在规划和建设中,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建设新的生态文明城市。
表3 东莞四个园区的生态精神文化内涵
2. 重视从制度上保护生态环境。松山湖高新区、东莞产业生态园和虎门港都在生态文化的制度行为层进行了相应建设。四个园区都重视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调发展高端环节和高端产业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效益,严把项目节能环保准入关,制定园区建筑的环保要求准则,引导企业开展相关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与周围镇区共同协调环保规划与保护,从制度和政策上促进了园区环境保护。
3. 重视发展生态化产业和进行生态格局规划。生态文化物质层主要包括产业生态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规划以及园区建筑的生态化等方面。在产业定位上,四个园区都强调引进和发展低碳产业,重视产业与环境和谐发展。在生态格局的规划和建设上,四个园区都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规划和建设生态型城市,松山湖高新区强调建设“科技共山水一色”的城市形象,东莞产业生态园根据环境保护要求进行了功能分区,长安新区规划了“一内湾、三半岛、七大功能区”的总体空间结构,虎门港规划了“一轴五区”临港产业布局。在建筑上,松山湖高新区和东莞产业生态园都建设了各具特色的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
东莞园区在社区物质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进行了相关建设与探索。
1. 重视社区基本生活设施建设。在社区物质文化上,东莞园区都重视建立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和社区基本设施。松山湖高新区在社区环境建设上,建设了绿道,重视生活旅游一体化,强调打造生态城市,松山湖高新区既是生活区,也是旅游区。东莞产业生态园主要规划了生活性公共服务设施,休闲性服务设施,建设了绿道等旅游性公共服务设施。长安新区强调建设海滨城市,建设有特色的海洋景区、景点和海滨休闲度假胜地,建设海滨高端消费中心,建设技术先进海滨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建设海洋魅力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的滨海新城。
2. 重视社区制度行为文化建设。由于其他三个园区处于建设初期,因此主要介绍松山湖高新区在社会管理、文化娱乐活动及社会治安等社区制度行为文化建设情况:(1)重视社会管理创新,成立松山湖社会工作委员会,进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如创建东莞市首个“阳光雨”党员服务中心。(2)举办“文化惠民”活动之万场电影下企业、千场演出下企业、百场培训下基层等活动,组织举办展览、举办松湖大讲堂;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举办文艺体育活动和学术活动,积极打造博士论坛、湖畔沙龙等园区白领精品文化,推动工业旅游、科技旅游和以“体验”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等新兴旅游项目。(3)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促进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打造粤港澳动漫产业对接平台和衍生品研发交易中心,培育港澳创意产业集群,承办漫博会。(4)推进平安松山湖建设。(5)建设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6)重视加强教育、住房和交通等生活设施建设。
尽管东莞园区对文化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不过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创新文化上的问题。园区创新文化存在一定的雷同之处,东莞园区和全国其他园区在产业定位和规划上存在许多雷同甚至是相同之处,东莞的园区产业规划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园区的管理权限过小,园区企业之间交流尤其是员工之间自发的非正式交流与合作不够等。
2. 园区生态文化建设上的问题。东莞园区的建筑风格缺乏本土特色;园区的生态环境仍然受到了一定压力和挑战;园区的居民和游客存在着影响生态的不文明行为。
3. 社区文化上的问题。园区生活措施仍然需要完善,生活出行存在一定的不便;政府主要承担社区文化建设方向的主导者,企业和小区居民往往成为配角,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社区文化建设主要集中在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上,缺少对社区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东莞园区需进一步提高园区创新文化水平,加强园区生态文化建设和完善社区文化建设。
1. 加强园区产业定位与协调,提高园区竞争力。东莞园区需要在产业规划上具备一定的特色,同时东莞的园区在规划时在定位上需要进行一定的错位,通过定位于发展不同的产业形式,不同的创新平台,以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和资源浪费。
2. 重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与融合与创新,提升企业家精神。岭南文化对创新文化的积极影响表现为有利于借鉴与学习外来文化,不足之处在于“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短视行为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和品牌建设,依赖经验不重视制度文化建设[5]。因此,可以利用园区各种企业家组织平台,相互联系,加强交流,有意识地培育企业家创新冒险、知识渊博、视野开阔等企业家精神;要引导和鼓励园区企业规范化管理,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以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加强企业战略文化和品牌文化建设,改变企业文化中相对短视的倾向。
3. 建设创新的制度行为文化。园区在产业建设上,要坚持引进和培育两条腿走路的制度和政策,既重视引进大企业,又要引进中小高科技企业和培育园区孵化能力;健全风险投资等金融制度,创新管理制度,适当地提高园区的行政管理权限;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正式交流及非正式交流等创新行为,重视引进高质量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鼓励产学研合作。
4. 建设园区科技制造旅游文化品牌。东莞以“制造业名城”享誉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在园区创新文化建设中,可以将旅游文化与科技制造相结合,以提升园区的品牌和形象。例如,东莞唯美就建立了唯美陶瓷博物馆,通过建立陶瓷历史博物场馆、唯美陶瓷展、开展陶艺活动等形式,吸引了众多社会人士甚至我国许多国家领导人参观,很好地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1. 重视生态规划与建筑规划。政府要树立生态园区的规划理念。要发展高科技、低污染企业和循环产业,引进和发展环境技术、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等产业,从源头上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要有意识地引导园区规划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或岭南特色的建筑风格。
2. 企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企业要建立生态文明意识,重视生产绿色产品,要从制度行为建设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倡和鼓励员工绿色环保行为,定期发布环保信息的制度,打造企业绿色生态品牌。
3. 加强政府监管,建立健全行业协会自律等机制。政府制定严格的法律和政策,可以用经济学方法对园区企业进行环保激励,制定对高污染行为进行高收费、对环保行为和企业间相互利用副产品等行为进行补贴等措施;要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自主治理的环境保护机制,建立健全园区与镇街生态协调机制。
4. 倡导市民生态文明行为。政府要倡导生态保护的理念和鼓励市民通过步行、自行车或者公交车等公共交通系统出行,市民要形成生态出行的习惯,居民要自觉地培养生态保护的素养和行为习惯,自觉保护园区环境。
1. 探索新的社区发展模式。园区可以借鉴新城市主义对社区和城市规划的理念,并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新的城市和社区发展模式,避免传统城市病的蔓延。新城市主义的理念包括可再生性和多样性,尊重自然和生态优化,人本主义,在传统基础上的革新[6]。根据东莞实际,在借鉴新城市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园区建设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建立多种形式的交通系统,在公共交通、绿道建设的基础上,还需要规划居民的大多数出行能够通过步行的方式来实现;(2)强调人本主义,将各种社会、文化、商店、公交中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方便居民的生活和工作。(3)重视社会公平,探索实现多阶层公共居住的实践模式。(4)规划和建设强调传统文化与创新并举。
2. 建设和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在社区文化建设上,园区可以探索新的制度。社区文化要以居民和企业为主体,以小区和各个企业为具体单位,建立和建设居民委员会进行具体运作;社区居委会(包括小区业委会)和企业是园区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负责社区文化建设活动,政府主要负责园区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向和规划,制定政策和制度;探索社会共建机制,鼓励企业、小区、企业、政府等多主体共同筹集资金,整合和充分利用园区内资源,促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 探索多样化社区文化实践。园区可以探索多样化的社区文化实践,形成丰富多彩的社区物质文化形式。如企业可以建设学习型企业文化,居民则要建设和睦的邻里文化和家庭文化。就整个园区而言,可以探索创建学习型社区、幸福社区、健康社区等社区文化实践模式,为东莞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探索新模式和新方向。
近年来,全国各地园区快速发展,都在不断探索形式多样的园区文化。东莞也在积极尝试,构建创新文化、生态文化和社区文化,未来还可以探索更多的园区文化实践模式,为东莞城市园区文化发展探索新模式和新方向。通过园区对文化的探索,城市能够得以无时不刻、无处不在地创造新的更加物质丰富、生态优美和健康幸福的社区文化,这正是园区对于城市文化的意义所在。
致谢: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东莞产业生态园、长安新区和虎门港四个园区的大力支持,在此特别表示感谢。
[1]杨章贤,刘继生.城市文化与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J].人文地理,2002(4):25-28.
[2]岭南有个最美的湖:松山湖高新区初春走笔[N].科技日报,2012-03-10.
[3]钟燕.明年生态园空间雏形将呈现[N].东莞日报,2009-12-10.
[4]赵丽萍.中东部将建31 km2“生态氧吧”[N].东莞日报,2008-10-15.
[5]丁孝智.基于岭南文化特质的粤商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1-56.
[6]滕夙宏.新城市主义与宜居性住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