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倾听不同的声音”素材运用指导

2014-06-25 13:45黄烨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惊鸿诗意角度

黄烨

【高考热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明代作家张潮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萧声,山中听松声,涧边听瀑布,觉耳中别有不同。

阅读上述文字,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教师解析】

理解此材料的关键是抓住“不同的环境听到的声音别有不同”这个重点来得出立意,如果把材料理解成善于把握时机、选择的重要性、善于倾听等就偏离题意了。

角度一:聆听自然的声音,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要悟透材料中的“春”“夏”“秋”“冬”、“白昼”“月下”“山中”“涧边”等词语的内涵,概括出这些词语背后的意蕴其实就是生活中不同的时刻;然后把动词“听”的内蕴扩而大之,就是“品味、发现”;再把“鸟声、蝉声、虫声、雪声、棋声、萧声”等各种不同的声音理解成“不同的美”,那么即可得出“从生活中的不同时刻品味美、发现美”的正确立意。

选材小贴士:选择适合这个角度的恰当又新颖的素材其实很容易,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社会热点问题可以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可以用,但是缺乏新意。可以选取老素材的新深度,比如可用其“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的句子来深化立意。

角度二:顺应自然、适应自然的人生态度。要想对人生有不同的感悟,即材料中所说的“觉耳中别有不同”,那么就必须顺应自然的规律,要聆听到鸟的啁啾,那么请选择万物复苏的春日;要体味“蝉噪林逾静”的幽静,那么请等待灼热的夏季……唯有适应自然规律方能真正领悟到生活中的美。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哲理性较强,可选素材需要有深度或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方能把文章写深、写新、写透。既可运用名人名言,如罗素的“每当我和一位大科学家谈话时,我就肯定自己的一生没有了希望。但每当我和我的花园谈天,我就深信人间充满阳光。”

也可举一些人类之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只有顺应了自然的规律,才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角度三: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栖居。春日于百花丛中聆听鸟的啁啾之声,夏日于树下、于静室静听蝉的高歌吟唱也能带来心的清凉,秋日听虫声,冬日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萧声;山中听松声,涧边听瀑布;这是一种多么诗意的生活,拥有了这样的诗意,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保全人的真性情。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的素材很多,凡是归隐田园的,或者纵情山水的,或者不汲汲于名利的皆可。我们可以这样运用梭罗的名言:“我在天空垂钓,钓一池晶莹剔透的繁星”,梭罗的吟唱充满诗意。是啊,心远地自偏,只有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栖居,你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燕子的呢喃,才会收获睿智和自然的天籁之音。

【高分素材】

推荐素材一:“与其热闹着引人注目,步步紧逼,不如趋向做一个人群之中真实自然的人,不张扬,不虚饰,随时保持退后的姿势。”

——安妮宝贝《素年锦时》

素材点拨:此素材适合于角度三“诗意生活、诗意栖居”,是那些不追名逐利人物的最真实写照,庄子便是这样的典范。读庄子,读到的是空灵与澄净,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不张扬,不虚饰,随时保持退后的姿势,他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树,他甘愿“曳尾于途泥”,为的是能诗意的生活、诗意地栖居。

推荐素材二: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

——陈荣利《流浪的二胡》

素材点拨:此素材适合用于角度二“顺应自然、适应自然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才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于是乎,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的二胡,才因适应了独特的江南风情而具备了流浪的特质。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才注定成了二胡流浪的行脚,也使二胡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成了开放的花、流淌的画。

推荐素材三: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泰戈尔

“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繁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

——东山魁夷

素材点拨:这两句话都适合用于角度一:善于发现美、欣赏美。泰戈尔的话可以和那些只注重看着脚下而忽视了生活中眼前之美的例子对比分析,以树立正确的观点。东山魁夷的话可以作为反面论据,重点诠释“泉水”即是生活中的美,不要因日常的繁乱生活而遮蔽了这种美。也可以把这两句话作为两个分论点来用。

【素材演练】

惊鸿在你的眼前跃起

刘真珍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七十五岁的放翁站在桥边对着桥下的绿水发呆,水是从沈园流出的,也许诗人自以为找到了宁静的乐土,殊不知照影的惊鸿已不再是那依然娇羞而又满脸泪水的倩影,却只能是诗人那永无安宁的心。

“永远被风吹着的水面,不会平静下来接受美丽的风景。”心亦如此,内心嘈杂的人耳边永远都是喧闹,他们神色惶惶,步履匆匆,内心躁动;他们的生命看似繁华却疲惫无比,他们的视野看似四通八达却只能被某一点所遮住,不能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自然也不会赢得一份生活的安闲和美丽。

打开电脑、开启电视、展开报纸,各种坏消息接踵而来,如经久不散的雾霾、漂泊无依的惊鸿,一件又一件,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让我们再也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影响了我们对现实社会的准确判断,以致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好像生活在虽然物质富裕但幸福指数极低的社会。

“助人为乐反被诬”现象让当前社会的信任遭遇了严重挑战。媒体的大肆传播无端放大了助人为乐的风险,甚至形成了寒蝉效应。但是我们可以冷静地细想一下:我们身边真的潜伏着那么多居心不良的讹诈者吗?我们的社会真的已糟糕到谁也不敢轻易助人为乐了吗?我看未必,有些被贴上“诬陷好人”标签的事件,也许其实只是突发状况下的一场误会,我们绝不能因这些个案而将每个摔倒在地的老人都视为潜在的讹诈者。必须承认的是,在这个具备良好道德基础和文化传统的国家,愿意与人为善的好人肯定远比沦丧道德底线的坏人要多得多。

一次“神庙涂鸦”的不文明行为,经由微博疯狂转发,出人意料地启动了“到此一游”文化的大讨论。从埃及神庙丁某到敦煌壁画宋某,有图有真相的一一罗列,小则评断个人之错,大则贴上“中国式国耻”标签,规模盛大的道德审判与口诛笔伐让当事者苦不堪言。

“国民道德素质亟待提高”的惊鸿瞬间在每个国人的眼前跃起,但是否定、谩骂之后我们是否应该冷静地反思:以“神庙涂鸦”为契机的文明反思固然需要肯定,但文明绝不是在不文明者的脸上刻上永久的标记,个人行为该不该上升到国人形象的高度遭全民唾弃呢?事实上,恐怕没有一个国家能保证自己的每一个国民没有丁点的不文明行为,我们的长城上不是也有外国文字的涂鸦吗?

古人云:山令人古,水令人远。青山依旧,碧水东流,其实山没有变,水也没有变,变的是观者的心境。正如东山魁夷的话:“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繁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因为社会的负面消息而影响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一位哲学家说过:“每当我和一位大科学家谈话时,我就肯定自己的一生没有了希望。但每当我和我的花园谈天,我就深信人间充满阳光。”我们面对世间的芜杂,如果心境皱缩成一片厚厚的乌云,心灵的天空便会变得阴暗,使人喘息不得,于是仰望苍穹,心里溢满了绝望;如果眼前是鲜花盛开的花园,那皱缩的心便会开始舒展,充溢心中的不再是绝望,而是对生命的无比热望。

惊鸿还是惊鸿,而沈园中的惊鸿,对于年迈的陆游却一直只是唐婉。因为她一直在诗人的心里,一生都挥之不去。

惊鸿如果在你的眼前跃起,希望你能保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诗意地栖居于自己的世界。

【魅力点评】本文抓住了“当惊鸿在你的眼前跃起,你一定要冷静,保持对生活诗意栖居的心境”这个中心来行文。可贵之处是运用了“助人为乐反被诬”、“神庙涂鸦”的不文明行为这两个社会热点问题来分析论点,加强了文章的深刻性与可读性。更可贵的是本文隽永的语言、恰切的名人名言有力地证明了论点,更显示了不凡的文采。

猜你喜欢
惊鸿诗意角度
诗意地栖居
神奇的角度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被耽搁的诗意
你是我心中永世的惊鸿
一次惊鸿,从此比肩
曾是惊鸿照影来
不悔惊鸿梦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