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卫
我在澳大利亚生活多年,时常会与医护人员打交道。然而,护士们在打针、护理等方面的技术与国内可能有些不同。
澳大利亚的很多大学都设有注册护士学科(本科),学生要读3年至3年半的大学。其中,有1年至1年半的实习时间。学生不仅要学习打针、护理,还要学习药物、药理、疾病与治疗、急救等方面的知识,很多都是医生的必修课,只不过没有达到医生所学的深度而已。学生要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在社区医院或大医院实习。各大医院都会热情、认真地安排学生实习,把这项工作当作重要的社会责任。除了上大学外,澳大利亚的学生还可在职业学校选修护理专业,时间一般在两年左右。
相较于国内,澳大利亚的护士每天面对的病人并不算多,表面上看,她们在打针时手脚不是那么麻利。其实不然,她们的打针和护理技术十分娴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们十分重视与病人进行内心的沟通,重视患者的感受。单从打针这件事来说,很多小孩一见到穿白大褂、拿针管的人就吓得哇哇大哭。其实,不只是小孩怕打针,很多成年人听到打针也会紧张、害怕。英国一项调查发现,超过10%的人有打针恐惧症。
在澳大利亚,护士们对于为患者打针的态度非常认真,把它当作治病,甚至一台手术来对待,一丝不苟,力争做到让患者满意。我观察发现,护士们打针时一般动作都很轻柔,不会给病人增添紧张和疼痛感。即使是静脉注射或抽血,也能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当然,个别情况下,一次扎不准对每个国家的护士来说都实属难免。这是由于多种因素决定的,因病人的血管干瘪、体形肥胖等,都可能造成一次扎不准的情况。为了不让老年体弱、血管干瘪的患者多受疼痛之苦,护士会打来温水,先让患者把手臂浸泡一会儿,使血管鼓起来,以便精准进针。打完针以后,护士依然会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观察,以防出现特殊情况。澳大利亚的护士不是把打针作为任务去完成,而是看作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
(摘自《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