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潇,毛雅萍
(吉林大学 东北亚研究院,长春1300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分工,形成了全球价值链分布于不同比较优势国家和地区的特征。我国是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尽管已经成为公认的世界工厂,但是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处于低端,基于劳动力、土地和资源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我国吸引来大量外资企业,从而成为低端制造业的全球核心地带,也形成了一些低端制造业的产业集群[1]。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劳动力和资源成本的上升,我国提升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促进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加快推进产业集群的升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江苏省太仓市璜泾镇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南岸。璜泾镇化纤纺织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而迅猛发展,至今已具有年产126.7万吨涤纶加弹丝的生产能力。全镇共拥有化纤加弹企业1 078家,销售2 000万元以上化纤企业276家,超亿元企业17家,占全镇规模企业总数的86.49%;其中申久化纤年产值超50亿元,雅鹿集团年产值超30亿元,双双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形成涵盖涤纶聚合、纺丝、加弹以及纺织和服装加工较完整产业链的化纤纺织产业集群,极大地带动了太仓市璜泾镇地方经济的发展,璜泾因此被誉为“中国化纤加弹名镇”、“江苏省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苏州市化纤加弹优质产品生产基地”。①太仓市统计局.太仓统计年鉴2012[R],2012.
虽然产业集群能够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但当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如同美国底特律汽车城、匹兹堡钢铁产业群等一样,往往会形成自我稳定的系统,对外界变化反应迟钝,产生竞争优势刚性,从而导致产业集群的衰退。这些衰落的产业集群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发展缓慢,没有适时地实现产业升级。在动态竞争中,要保持产业集群的活力,必须不断地进行自身的升级。
近年来,璜泾化纤产业随着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也因产品科技含量不足、同质化严重面临后继乏力的问题。本文以江苏省太仓市璜泾镇化纤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分析璜泾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问题。
全球价值链理论是近年来分析产业集群升级的一种理论,该理论侧重于研究产品如何通过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实现附加值增加,并且研究治理模式和价值链中核心治理者对价值链内在关系的影响及利益分配的重构。
(一)全球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的概念最早是波特在20世纪80年代分析公司行为和竞争优势时提出来,Kaplinsky[2]在此基础上将公司的联系考虑进来,提出了产业间价值链和产业内部价值链概念。为了将价值链理论直接与全球经济或产业组织联系起来,Gereffi[3]等提出了全球商品链的框架,Dicken等[4]提出了全球生产网络概念用来研究地方和全球经济的相互关系。到21世纪初,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基本形成,即: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从概念设计到使用直至报废的全生命周期中所有创造价值的活动范围,包括对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分销以及对最终用户的支持与服务等[5]。
(二)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Gereffi认为全球价值链条的驱动力基本来自生产者和购买者两个方面[6]。生产者驱动是指由生产者投资来推动市场需求,形成本地生产供应链的垂直分工体系。购买者驱动是指拥有强大品牌优势和销售渠道的大型采购商,它们组织、协调和控制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标市场的生产、设计和销售。在实际经济活动中,除了购买者驱动和生产者驱动的产业链条外,还有许多产业链条处于两者之间,即同时具备了两种驱动的特征。
(三)全球价值链的升级模式。全球价值链理论对升级的讨论始于20世纪90年代。关于集群升级是日本学者Chikashi Kishimoto提出的,他认为产业集群升级可以看作是提高创新、加强合作和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转移以适应当地集群资源特点的活动,也就是集群通过放弃低附加值的活动转向高附加值的活动而达到升级[7]。Gereffi[6]和Chikashi Kishimoto[7]提出了4种升级模式:流程升级,通过对生产体系进行重组或采用更优良的技术提高投入产出率;产品升级,引进更先进的生产线,比对手更快地推出新产品或改进老产品;功能升级,获取新功能或放弃现有功能;价值链升级,凭借在一条价值链上获得的知识跨越到另一条价值更高的价值链。
(四)全球价值链的治理。在整个全球价值链条众多的价值环节中,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相同的价值,不仅只有个别环节才能创造较高的附加值,而且某些支撑或者辅助环节并不创造价值。创造高附加值的环节一般是全球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谁处在这些战略环节的位置,谁就抓住了整条价值链,从而也就控制了该行业,即谁就拥有这条价值链的治理权。Gereffi[6]和Chikashi Kishimoto[7]将价值链治理定义为:通过价值链中公司之间的关系安排和制度机制,实现价值链内不同经济活动和不同环节间的非市场化协调。生产者型价值链一般会控制制造领域最关键的技术研发环节,购买者型价值链一般会控制流通领域最关键的渠道和品牌环节。价值链治理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获得市场准入、能否迅速提升企业能力以及利润如何分配等方面。
化纤纺织产业是璜泾镇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太仓市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璜泾镇化纤纺织产业蓬勃发展,其产品行销国内外,已深度融入全球生产大循环,成为璜泾镇乃至太仓市的特色产业和新的城市名片。但如同其他国内以加工、组装、制造等环节的生产活动为主的地方产业集群类似[8-10],璜泾化纤产业集群也是以“低端嵌入”的方式嵌入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当中的。
一是利润率低。璜泾镇化纤纺织产业属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生产商在全球价值链中仅占到10%的利润,90%的利润都被品牌拥有者、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各个环节瓜分,而这些环节大多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
二是科技贡献率低。长期以来璜泾镇化纤纺织产业主要是以低劳动力成本和丰富原材料供应为发展支撑,技术装备落后,科技投入不够,使得产品总处于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根据国际通用的标准,R&D强度(指R&D支出占销售收入之比)在1%以下的企业很难长期生存,2%左右的企业仅能勉强维持,只有强度达到5%以上的企业才具有竞争力。目前,璜泾镇化纤纺织产业科技投入平均只有0.35%。
三是化纤纺织品结构不合理。随着科技进步,特别是产业用纺织品的兴起,大大拓展了化纤产品的应用范围,使得化纤纺织品从生活消费扩展到生产消费。目前化纤纺织品的消费领域已经形成了衣用、家用和产业用三方消费格局。但目前璜泾镇化纤纺织品主要运用于衣用和家用,高附加值的产业用化纤制品的发展落后于其他地方。
四是缺乏自主品牌。璜泾镇化纤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10%的份额,化纤纺织品质优价廉,得到了世界公认,表现出了很强的竞争力。但也要看到,璜泾镇的产品主要是贴牌,品牌和营销网络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获得的基本是加工的利润。
太仓市璜泾镇化纤纺织产业是典型的购买商价值驱动链。璜泾镇化纤纺织产业的购买商绝大多数来自发达国家,他们在分散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层级生产网络,由发展中国家层层的承包商按照他们设定的标准进行生产并最终向这些购买商出口。由于购买商所驱动的价值链的利润环节取决于研发、设计、营销等,这些环节正是由价值链的购买商所控制,他们是价值链中的主导企业,攫取了价值链中90%的利润。
从上文关于驱动力及其驱动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璜泾镇化纤纺织服装全球价值链的购买商,不论是零售商还是品牌专营商或品牌生产商,他们在价值链上的议价能力都很高,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供应商的控制和要求也很严格,是整个价值链的核心,因此化纤纺织价值链是领导型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的价值分配:璜泾镇化纤纺织产业链主要是生产制造,如图1所示;而化纤纺织在全球价值链的价值分配如图2所示[11-13]。
图1 璜泾化纤纺织产业链(生产制造)
由图2可见,璜泾化纤产业的主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较低。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独特的地方产业比较优势的历史渊源造成。太仓因靠近上海,20世纪80年代末便承接了大量上海纺织业转移的产能,因得风气之先,璜泾镇民营化纤加弹业获得迅猛发展。后来考虑到靠近原材料(加弹原料为化纤POY)以及运输、包装成本等因素,逐渐发展出上游的化纤纺丝及下游的纺织产业,基本覆盖了化纤产业的生产加工环节。因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低,又逢世纪之交国内化纤产业大发展的浪潮,大量的资源相继投入。其次,璜泾化纤产业以民营为主,虽整体产量可观,但单个的企业规模都较小,资金技术缺乏,基本不具备产品研发和设计、市场开拓、品牌运营的条件,同时也无力承担相应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开拓能力低下。再次,璜泾化纤业还极度缺乏具有现代理念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企业往往畏惧风险、害怕失败、安于现状,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这些因素,造成了今日璜泾化纤产业陷入产业链“低端锁定”的状况。
图2 化纤纺织产业全球价值链
化纤纺织价值链的上游织物研发和生产以及下游服装的品牌和营销是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从璜泾镇的化纤纺织集群现状来看,群内化纤纺织企业的研发力度不够,缺乏新型织物、面料的生产,纺织品竞争力不高;大多数服装企业是生产加工型企业,为发达国家贴牌生产(OEM),获利微薄,既依赖于上游的面料和织物供给,又受制于下游的品牌和销售商。可见,璜泾镇化纤纺织集群可以向上游的新织物新面料研发和服装设计方向升级,或者向下游的纺织品服装品牌营销方向升级,或者向更高附加价值的家用、产业用纺织品生产制造升级(如图3所示)。
路径1:向上游研发设计环节升级。这种升级主要基于研发能力的扩张,又有两条路径可以选择,路径a转向纺织服装的设计环节升级;路径b转向更上游的高档纺织面料、织物的研发和生产进行升级。路径a的实现机制可以是化纤纺织产业集群在OEM的生产过程中,利用全球价值链的信息流动,知识溢出和学习效应,不断实现工艺流程的升级和产品升级后,逐渐转向一些设计环节,实现向自行设计制造升级,最终创立自己的品牌来营销自己设计的产品;路径b是在OEM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整体资源能力和经验,注重对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和更新。加大研发投入,逐渐培养自己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从低附加值的简单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制造转向高端面料织物的研发和生产。在高科技纤维的开发应用、面料尤其是高档面料的设计和加工技术方面,中国与国际的差距很大,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基本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这样那些从事低档纺织品服装生产的集群可以从低档纺织品服装生产的贫困化增长路径转到更有利可图的高档纤维和面料的生产出口。
路径2:向下游品牌营销环节升级。这种升级主要基于市场能力的扩张,璜泾镇化纤纺织产业集群可以利用目前为发达国家贴牌生产的机会,与发达国家建立稳定和持久的供应关系,之后可以考虑将生产环节再转包给更低劳动力成本的区域,而自己专注于市场的开拓和品牌的创立与维护。这条升级路径可以借鉴韩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的模式,这些国家或地区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上升,以及货币升值和关税、纺织品配额压力的影响,逐渐把纺织品一些生产环节转移给周边的低工资国家或地区,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而产成品直接被运送到全球购买商手中,这些国家或地区从欧美发达国家的供应商角色转变为价值链的中间商角色。因此我国的纺织产业集群在升级过程中可以首先通过贴牌生产,建立与欧美购买商的紧密联系,利用他们的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不断提高学习能力,逐渐创立自己的品牌,将主要精力转向市场开拓、营销网络构建、品牌运作和维护等,而将生产环节转包给越南、斯里兰卡等更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当地厂商的选择可以是自己的分支机构或者合资建厂或者是独立的当地承包商。
路径3:向更有利可图的价值链升级。这种升级是指集群从目前所处的附加值较低的价值链,过渡到附加值较高的价值链中,璜泾镇化纤纺织行业内部衣用、家用和产业用三者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产业用纺织品比例太低,而普遍的产业用、家用纺织品的利润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因此向这两条价值链进行升级也是提高璜泾镇化纤纺织集群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这种升级既需要更多的基于技术和研发能力的扩张,也需要基于市场能力的扩张。进行价值链的升级,一方面需要重新掌握一套工艺流程,尤其是产业用纺织品是一个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这些产品的制造多半涉及化学或者纤维产业,掌握最新的科技和技术才是升级的重要环节,而目前璜泾镇纺织品企业规模小、骨干企业少、科技力量薄弱、开发经费不足、技术更新慢、低技术含量产品占相当大的比重,无法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方面,在市场开拓上相对较慢,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出口只有10%左右。璜泾镇化纤纺织产业集群链的升级,需要增加科技投入、技术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通过创立自主的家用、产业用纺织品品牌,不仅供应本国需求并延伸至出口市场,也可以与国际纺织品企业集群进行共同的技术研发和合作,建成战略同盟等,更重要的是需要整个集群内部上下游互相衔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才能带动这个集群进行链的升级。
图3 璜泾化纤纺织产业集群升级路径
从上述三个升级路径的特点和内涵来看,要实现价值链低端锁定的突破,其实都离不开技术力量和市场信息这两大因素的支撑。由于背靠上海的地域优势,璜泾化纤产业升级所需的这两个条件都很幸运地易于实现。
上海曾是中国纺织业的首善之地,现因城市进化产能不再,但多年积聚的技术力量得以保留且随现代科技的进步获得长足发展。上海的高校、科研院所在纤维新品种、差别化纤维开发、高性能纤维制备技术以及纺织品检测技术上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此外,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在时装的品味、消费以及设计能力方面也是独领风骚。借助上海的技术力量,生产高档次的纺织品,共同成就东方大都市“时尚之都”的美名,是太仓璜泾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优势。
深入分析化纤产业集群治理理论,研究企业产业升级协同创新机制,需要璜泾化纤企业、从业者以及政府共同研究相应对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5,16,17]:
(1)创建新型产学研协同机制。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协同配套,加大投入,借助现代通讯手段,公开发布技术人才需求信息,以更大胆的利益分配和合作模式吸引顶级的科研技术力量参与技术开发项目竞标。同时,从人财物全方面加强企业自身技术平台建设,以配合技术外援并加强成果转化力度。
(2)创建新型企业生产共享机制。克服单个企业势单力薄的不足,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力量,必要时加强政府的引导力,聚百舸为航母,一方面以参股形式集中力量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升产业整体的开拓能力;另一方面在实现技术和市场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生产能力,防止恶性同质竞争。
(3)创建新型政府服务机制。政府充分发挥在信息、资源积聚和政策方面的优势,做好以下服务工作:一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特别是通过资源整合加强对从事化纤新品种和高技术纤维生产的孵化企业的支持力度,争取实现技术储备和领先;二是以政府的权威性为校企合作牵头和背书;三是加强对高技术化纤企业的引资和引智的政策倾斜力度。
本文基于对太仓璜泾镇化纤纺织产业集群的特点和现状的分析,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出发,以提升璜泾化纤纺织集群产品附加值为目标,提出了三个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及对策,供相关决策者参考。
[1]胡大立.我国产业集群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诱因及其突围[J].现代经济探讨,2013,(2):23-26
[2]Kaplinsky,R,& Morris,M.A Handbook for Value Chain Research[R].Brighton: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1:1-24.
[3]Gereffi,G.A Commodity Chains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Global Industries[R].Brighton: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9.
[4]Dicken,P,Kelly,P F,Olds,K,Yeung H W-C.Chains and networks,territories and scales:towards a relation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global economy[J].GlobalNetworks,2001,1(2):89-112.
[5]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port 2002/2003:competing through innovation and learning[R].Vienna:UNIDO,2002:107-116.
[6]Gereffi,G,Humphrey,J,Sturgeon,T.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J].Reviewof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my,2005,12(1):78-104.
[7]Chikashi Kishimoto.Clustering and upgrad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s:the Taiwanese personal computer industry[A].Schmitz,H.(ed.).Local enterprises in the global economy:Issues of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C].Chehenham: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3.
[9]陈继祥.产业集群与复杂性[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2.
[10]梁琦.产业集聚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4.
[11]李创,王丽萍,任荣明.中国纺织产业发展历程与存在问题分析[J].江苏纺织,2005,(2):8-9.
[12]黄永明,何伟,聂鸣.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升级路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6,(5):56-63.
[13]谢立欣.中国地方纺织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与升级研究——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为例证[D].杭州:浙江大学,2005.
[14]陈倩.全球价值链与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的升级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7.
[15]李国全,郭运生.产业集群治理理论研究述评[J].河南科技,2014,(1):209-210.
[16]崔朋飞,郑行行,王晓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企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3,25(2):125-130.
[17]罗兴鹏,张向前.福建省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