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内科病区噪音中的应用

2014-06-23 11:53林莉阮文珍丁桂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14期
关键词:病区噪音品管圈

林莉+阮文珍+丁桂芳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血液内科病区噪音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 对病区噪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 病区各种噪声下降率均达80%以上,其中各类车轮产生的噪音下降率达92.31%,家属大声谈话噪音与各仪器报警噪音也分别达88.24%和88.10%。结论 品管圈方法的应用降低了病区噪音,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提升。

[关键词] 品管圈;病区;噪音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4-0119-03

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简称品管圈,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于住院环境的要求日益增加,病区不仅为简单的治疗提供场所,更是患者在院期间休息修养之处。血液内科患者多数接受长期化疗,身体机能虚弱,高热、营养不良、睡眠型态紊乱等为此类病患的突出问题,安静舒适的病区环境是保证患者休息、治疗、康复的重要前提条件,但是在有限的物质条件和人员条件下,往往对病区噪音控制不够理想,对患者休息治疗以及医护人员工作都造成一定影响。在有限的医疗条件下,多数医院倾向于重视环境清洁度而忽略噪音也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时往往忽略噪音所给患者带来的不适。经过多次尝试探讨,我科室成立QCC小组,对病房噪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制定解决方案,效果明显。2012年1~6月本院血液科开展了以“降低病区噪音”为主题的QCC活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开放床位41张,共80例患者,其中经统计计算得出一级护理患者每日维持在20例左右,其余均为二级护理患者。执业护士共12人,年龄23~45岁,平均31岁,其中主管护师5人,护师4人,护士3人。文化程度:本科11人,中专1人。

1.2方法

1.2.1成立QCC小组 根据科室人员安排,参照自愿原则,成立QCC小组,最终由本病区10名护士组成,为方便工作安排,选出圈长1名,要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专业能力,选定降低血液内科病区噪音为活动主题。活动时间定为2012年1~6月。

1.2.2现状调查 召开圈会,学习讨论噪音的危害及定义,充分认识什么是噪音,噪音对患者及工作人员造成的危害及重要影响,并且经过对现状调查分析,综合多种因素,总结概括病区噪音的主要来源。小组通过现状调查法对病区患者进行病房噪音来源的主观评价,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找出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制定目标活动目标,以求最终实现降低病区噪音,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病区环境。

1.2.3制定实施改进措施 以治疗车、病区呼叫铃和仪器报警、陪护家属及患者这四方面为重点展开实施改进措施。各位圈员按照改进后流程进行管理实施,并将流程作为常规内容贯穿在日常工作中。具体改进措施:①科室根据床位数设立2个护理责任组,每组2名护士,每人负责10~11名患者。每天由本组组长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量及护士的个人能力调整分管患者,实行弹性工作制,保证各时段的人员配备和护理质量。责任护士每天早晨提前30 min上班,了解分管床位患者病情并做好晨间护理,询问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及时为患者解决问题。②对医护人员、护工、保洁员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对噪音控制的重视程度,提倡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关怀。医护人员做到五轻:说话轻、走路轻、移物轻、开关门轻、操作轻[8]。病区查房时不随意议论患者病情,夜间巡视病房时尽量减少干扰并将移动查房系统Itouch音量调至最低。充分利用输液监控系统,提前到患者床边更换液体,加强巡视,夜间输液做到患者输液心中有数,减少呼叫铃声次数。病区工作站电话铃声控制在3声以内,降低讲电话声音量,提醒工作人员严禁在病区走廊高声呼叫、嬉闹,降低音量。③建立二级护士工作站[2],启用多功能护理治疗车[3],开展床边工作制,使护士工作站前移到病房就近完成发药、注射、各种治疗等。病区配置1名秘书,医院建立静配中心[5],有效缩减了护士在治疗室操作时间,将时间还给护士,将护士还给患者。应用输液监护系统[6],及时了解患者输液情况,有效控制呼叫铃声。临床信息系统及护理移动查房系统Itouch的使用[7],使得护理文书书写时间大大减少。打印机全部更换为喷墨式打印机,并且尽量避免晚上使用。监护仪、微量泵使用时应尽量远离患者头部,将暂时不用的项目关掉,根据病情调试报警音音量。以前夜间氧疗的湿化水声也是影响患者睡眠的一个因素,我科使用新型一次性氧气湿化输送装置[9],没有水泡声,将噪音减到了最低。④不仅做好患者的入院宣教和心理护理,更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告知家属陪人严禁在病房内大声说笑喧哗。制定探视时间段,一次探视人员不得多于3人,规定1人陪护,探视时禁止大声喧哗,避免家属在病房内哭闹,保持安静。根据病情合理安排患者床位,尽量让患者得到充分舒适的休息睡眠。夜间及时关大灯,对睡眠欠佳患者指导睡前用温水泡脚,适当按摩,必要时可用镇静催眠剂。夜间呼叫系统声音调至最小,音乐柔和。⑤建立器具维护登记本,护理治疗车、移动查房车等专人管理,及时维修上油或更换,推车时要轻,避免推车过猛过快产生噪音。病区房门安装门吸并定期检查,进出房间用手扶门把关门。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选取实施前1 d与实施见效后的1 d分别进行患者床边呼叫铃声、陪护家属大声谈话争执次数、医疗系统仪器报警声、移动治疗车轮噪音进行量性统计,并对80例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见表1、2。endprint

3讨论

噪音是指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10]。国际噪音协会规定:日间噪音应低于45 dB,夜间噪音应低于20 dB[11]。噪音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噪音会加重患者的顾虑、恐惧、悲伤和急躁等不良心理反应,对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精神疾病,这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护理前辈南丁格尔曾说:“不必要的声音是护理中最大的缺点,它无论对患者或健康人都会给予打击。”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十分重视噪音的危害。

3.1噪音来源分析

3.1.1来源于医疗设备的噪音 来源于病房治疗车,血液内科治疗大多集中在上午8点至9点半以及下午3点至3点半,治疗车推车过猛过快导致产生较大的噪音,这段时间内治疗车推动产生的噪音是此时段内噪音的主要来源。病区呼叫铃声也是噪音产生的重要因素,大多是因为患者输液后需要更换液体的缘由,上下午均可产生,而夜间较少。监护仪报警所产生的噪音也对患者造成较明显影响,血液内科一级护理患者相对较多,监护仪使用者在数量上也有所增加,各种因素造成的监护仪报警噪音多数为60~70dB,也造成病房噪音。输液微泵产生的报警声也对患者休息造成一定影响。我们的医护办公室均为开放式,由于电脑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所有的病历内容、领药单、各种文件等均需打印,打印机产生的噪音时间长还刺耳。本院使用移动查房,夜间护士巡查时,护理移动查房系统Itouch所产生的提示音也时常惊扰患者睡眠。

3.1.2来源于患者及其家属的噪音 血液内科住院患者因自身疾病免疫因素,极易肺部感染,咳嗽咳痰且不易咳出者较多,两人间及三人间病房,患者之间所发出的声音影响其他患者休息。家属之间相互高声攀谈或者打电话声音较大,白天探视人员过多,都影响患者休息,成为病房噪音的主要来源。

3.1.3来源于医护人员本身的噪音 医护人员本身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也不可忽视。医护人员、工作人员的说话声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噪音,Marie-Christine Chambrin报道在教学查房时的噪音可达65 dB[4]。由由于长期处在高噪音环境中,形成了提高音量进行交流的习惯,此类噪音可达65~85 dB,特别是与工作无关的嬉闹声由于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发出,有时会高达75~90 dB。此类噪音对患者的干扰影响最大,因为这种声音是意外的、多变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严重影响了患者休息。

按照品管圈实施的步骤发现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确认和处置[12],调整工作流程、合理分配护理资源,对病区噪音的主要来源患者床边呼叫铃声、陪护家属大声谈话争执次数、医疗系统仪器报警声、移动治疗车轮等重点展开实施改进措施,追踪管理、及时调整,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解决问题。开展QCC活动后人人参与,提高主动服务意识。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科室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13],同时与患者及家属也加强了沟通,增进了理解,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活动,有效地降低了病区噪音发生频次,为住院患者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旺君,王利香. “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2007,7(5):55-56.

[2] 张媛嫒. 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2):91-92.

[3] 刘小川. 多功能护理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临床护理,2010,9(8):75-76.

[4] Kronlund P,Lind F,Olsson D. Hyperbaric critical cared patient data management system[J]. Diving Hyperb Med,2012,42(2):85-87.

[5] 黄丹丹,龚晓霞,谢玲.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巡回班护士工作流程的设计与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 17(8):250-251.

[6] 葛学东,卢敬泰,吕晓娟. 基于无线网络的临床教学查房系统研究与实现[J]. 中国数字医学,2012,7(8):56-58.

[7] 杨艳,胡伟全,程荣龙. 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智能输液监护系统[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2):174-175.

[8] 李雯. ICU噪音污染与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52-53.

[9] 王越. 新型氧气湿化装置在老年科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7):12-13.

[10] 韩冬韧,刘雯. 对护理人员进行宣教降低NICU病房噪音的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5):3027-3028.

[11] 李平,冯凤. ICU 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A):62-63.

[12] 朱泓.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药房工作质量中的应用[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8, 8 (6):466-467.

[13] 鄢雨英,林莉莉,郑佳音.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病历书写完整性的效果观察[J]. 护理与康复,2010,9(7):624-626.

(收稿日期:2014-01-02)endprint

3讨论

噪音是指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10]。国际噪音协会规定:日间噪音应低于45 dB,夜间噪音应低于20 dB[11]。噪音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噪音会加重患者的顾虑、恐惧、悲伤和急躁等不良心理反应,对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精神疾病,这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护理前辈南丁格尔曾说:“不必要的声音是护理中最大的缺点,它无论对患者或健康人都会给予打击。”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十分重视噪音的危害。

3.1噪音来源分析

3.1.1来源于医疗设备的噪音 来源于病房治疗车,血液内科治疗大多集中在上午8点至9点半以及下午3点至3点半,治疗车推车过猛过快导致产生较大的噪音,这段时间内治疗车推动产生的噪音是此时段内噪音的主要来源。病区呼叫铃声也是噪音产生的重要因素,大多是因为患者输液后需要更换液体的缘由,上下午均可产生,而夜间较少。监护仪报警所产生的噪音也对患者造成较明显影响,血液内科一级护理患者相对较多,监护仪使用者在数量上也有所增加,各种因素造成的监护仪报警噪音多数为60~70dB,也造成病房噪音。输液微泵产生的报警声也对患者休息造成一定影响。我们的医护办公室均为开放式,由于电脑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所有的病历内容、领药单、各种文件等均需打印,打印机产生的噪音时间长还刺耳。本院使用移动查房,夜间护士巡查时,护理移动查房系统Itouch所产生的提示音也时常惊扰患者睡眠。

3.1.2来源于患者及其家属的噪音 血液内科住院患者因自身疾病免疫因素,极易肺部感染,咳嗽咳痰且不易咳出者较多,两人间及三人间病房,患者之间所发出的声音影响其他患者休息。家属之间相互高声攀谈或者打电话声音较大,白天探视人员过多,都影响患者休息,成为病房噪音的主要来源。

3.1.3来源于医护人员本身的噪音 医护人员本身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也不可忽视。医护人员、工作人员的说话声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噪音,Marie-Christine Chambrin报道在教学查房时的噪音可达65 dB[4]。由由于长期处在高噪音环境中,形成了提高音量进行交流的习惯,此类噪音可达65~85 dB,特别是与工作无关的嬉闹声由于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发出,有时会高达75~90 dB。此类噪音对患者的干扰影响最大,因为这种声音是意外的、多变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严重影响了患者休息。

按照品管圈实施的步骤发现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确认和处置[12],调整工作流程、合理分配护理资源,对病区噪音的主要来源患者床边呼叫铃声、陪护家属大声谈话争执次数、医疗系统仪器报警声、移动治疗车轮等重点展开实施改进措施,追踪管理、及时调整,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解决问题。开展QCC活动后人人参与,提高主动服务意识。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科室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13],同时与患者及家属也加强了沟通,增进了理解,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活动,有效地降低了病区噪音发生频次,为住院患者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旺君,王利香. “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2007,7(5):55-56.

[2] 张媛嫒. 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2):91-92.

[3] 刘小川. 多功能护理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临床护理,2010,9(8):75-76.

[4] Kronlund P,Lind F,Olsson D. Hyperbaric critical cared patient data management system[J]. Diving Hyperb Med,2012,42(2):85-87.

[5] 黄丹丹,龚晓霞,谢玲.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巡回班护士工作流程的设计与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 17(8):250-251.

[6] 葛学东,卢敬泰,吕晓娟. 基于无线网络的临床教学查房系统研究与实现[J]. 中国数字医学,2012,7(8):56-58.

[7] 杨艳,胡伟全,程荣龙. 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智能输液监护系统[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2):174-175.

[8] 李雯. ICU噪音污染与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52-53.

[9] 王越. 新型氧气湿化装置在老年科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7):12-13.

[10] 韩冬韧,刘雯. 对护理人员进行宣教降低NICU病房噪音的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5):3027-3028.

[11] 李平,冯凤. ICU 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A):62-63.

[12] 朱泓.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药房工作质量中的应用[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8, 8 (6):466-467.

[13] 鄢雨英,林莉莉,郑佳音.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病历书写完整性的效果观察[J]. 护理与康复,2010,9(7):624-626.

(收稿日期:2014-01-02)endprint

3讨论

噪音是指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10]。国际噪音协会规定:日间噪音应低于45 dB,夜间噪音应低于20 dB[11]。噪音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噪音会加重患者的顾虑、恐惧、悲伤和急躁等不良心理反应,对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精神疾病,这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护理前辈南丁格尔曾说:“不必要的声音是护理中最大的缺点,它无论对患者或健康人都会给予打击。”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十分重视噪音的危害。

3.1噪音来源分析

3.1.1来源于医疗设备的噪音 来源于病房治疗车,血液内科治疗大多集中在上午8点至9点半以及下午3点至3点半,治疗车推车过猛过快导致产生较大的噪音,这段时间内治疗车推动产生的噪音是此时段内噪音的主要来源。病区呼叫铃声也是噪音产生的重要因素,大多是因为患者输液后需要更换液体的缘由,上下午均可产生,而夜间较少。监护仪报警所产生的噪音也对患者造成较明显影响,血液内科一级护理患者相对较多,监护仪使用者在数量上也有所增加,各种因素造成的监护仪报警噪音多数为60~70dB,也造成病房噪音。输液微泵产生的报警声也对患者休息造成一定影响。我们的医护办公室均为开放式,由于电脑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所有的病历内容、领药单、各种文件等均需打印,打印机产生的噪音时间长还刺耳。本院使用移动查房,夜间护士巡查时,护理移动查房系统Itouch所产生的提示音也时常惊扰患者睡眠。

3.1.2来源于患者及其家属的噪音 血液内科住院患者因自身疾病免疫因素,极易肺部感染,咳嗽咳痰且不易咳出者较多,两人间及三人间病房,患者之间所发出的声音影响其他患者休息。家属之间相互高声攀谈或者打电话声音较大,白天探视人员过多,都影响患者休息,成为病房噪音的主要来源。

3.1.3来源于医护人员本身的噪音 医护人员本身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也不可忽视。医护人员、工作人员的说话声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噪音,Marie-Christine Chambrin报道在教学查房时的噪音可达65 dB[4]。由由于长期处在高噪音环境中,形成了提高音量进行交流的习惯,此类噪音可达65~85 dB,特别是与工作无关的嬉闹声由于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发出,有时会高达75~90 dB。此类噪音对患者的干扰影响最大,因为这种声音是意外的、多变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严重影响了患者休息。

按照品管圈实施的步骤发现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确认和处置[12],调整工作流程、合理分配护理资源,对病区噪音的主要来源患者床边呼叫铃声、陪护家属大声谈话争执次数、医疗系统仪器报警声、移动治疗车轮等重点展开实施改进措施,追踪管理、及时调整,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解决问题。开展QCC活动后人人参与,提高主动服务意识。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科室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13],同时与患者及家属也加强了沟通,增进了理解,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活动,有效地降低了病区噪音发生频次,为住院患者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旺君,王利香. “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2007,7(5):55-56.

[2] 张媛嫒. 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2):91-92.

[3] 刘小川. 多功能护理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临床护理,2010,9(8):75-76.

[4] Kronlund P,Lind F,Olsson D. Hyperbaric critical cared patient data management system[J]. Diving Hyperb Med,2012,42(2):85-87.

[5] 黄丹丹,龚晓霞,谢玲.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巡回班护士工作流程的设计与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 17(8):250-251.

[6] 葛学东,卢敬泰,吕晓娟. 基于无线网络的临床教学查房系统研究与实现[J]. 中国数字医学,2012,7(8):56-58.

[7] 杨艳,胡伟全,程荣龙. 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智能输液监护系统[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2):174-175.

[8] 李雯. ICU噪音污染与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52-53.

[9] 王越. 新型氧气湿化装置在老年科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7):12-13.

[10] 韩冬韧,刘雯. 对护理人员进行宣教降低NICU病房噪音的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5):3027-3028.

[11] 李平,冯凤. ICU 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A):62-63.

[12] 朱泓.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药房工作质量中的应用[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8, 8 (6):466-467.

[13] 鄢雨英,林莉莉,郑佳音.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病历书写完整性的效果观察[J]. 护理与康复,2010,9(7):624-626.

(收稿日期:2014-0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病区噪音品管圈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噪音,总是有噪音!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无法逃避的噪音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噪音的小把戏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