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敏华+郭云萍+应莲琴+陈林红+许剑民
[摘要] 目的 评价延续护理对直肠癌造口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 观察组56例Miles术患者,对照组30例Miles术患者,分别给予延续护理和常规护理,出院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的SDS评分和抑郁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度及轻度抑郁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ESCA量表总分、技能、责任感、自我概念及健康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F-36量表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精神健康、精力、整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延续护理有效改善直肠癌造口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造口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延续护理;直肠癌;肠造口术;心理状态;自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4-0102-04
直肠癌是高发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后需人工腹壁造口替代肛门作用,将对患者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心理障碍发生率较高[1]。永久性造口需要患者全面掌握造口周围组织正常功能、造口器材清洁、更换和日常维护等多种技能,并直接影响造口功能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常规院内护理无法对患者出院后造口自我护理进行指导并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因此,本科室采用延续性护理对出院后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干预。本研究观察延续性护理对直肠癌造口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进行评价。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2年2~12月在我院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治疗并直肠癌患者56例为观察组,年龄40~75岁,平均(58.19±7.33)岁,男34例,女22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4例,初中及高中20例,大专及以上22例;以2011年8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Miles术治疗并直肠癌患者30例为对照组,年龄38~79岁,平均(55.94±8.94)岁,男19例,女11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例,初中及高中13例,大专及以上11例。两组患者均行永久性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排除出院前发生并发症、精神障碍、无生活自理能力及无法完成持续随访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相同常规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对照组在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发放造口自我护理手册、提醒复诊及常规每月电话随访1次。观察组出院时为患者制定延续护理方案:①书面资料指导:造口自我护理手册、造口生活记录表、造口门诊复诊时间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使用造口自我护理手册,按造口生活记录表记录饮食、作息、排便、清洁等情况,嘱患者按造口门诊复诊时间表按时复诊,每次复诊均应携带造口生活记录表为医生提供参考;②造口门诊:由专业医生针对患者造口维护情况及身体状况提供专业指导和诊疗,对并发症进行诊治、更换造口用品、演示造口护理操作等,护士每周根据造口门诊的复诊信息反馈了解患者造口现状,并根据医生医嘱确定每位患者随访重点。③电话随访:出院1个月每周1次,出院2个月后每2周1次电话随访,询问患者居家造口护理遇到的问题,并依据造口门诊反馈信息,指导护理重点,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并给予安稳疏导。④造口患者互助组:建立3~4人1组的互助组,以恢复良好、自我护理能力强、积极性高者为组长,鼓励患者相互交流,并且每2周组织1次病友交流会等集体活动,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共同解决困难、抒发情绪、相互鼓励支持。
1.3测评工具及方法
出院前及出院后3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2]和焦虑自评量表(SAS)[3]评价患者抑郁及焦虑程度,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4]评价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采用SF-36量表[5]评估出院后3个月生活质量。SDS包括20个条目,<53分为无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SAS包括20个条目,<50分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抑郁。ESCA 包括4个维度,总分172分,得分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SF-36量表包括8个维度,各维度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并对比随访期间两组造口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出院前与出院后3个月心理状态比较
出院前两组SDS评分及抑郁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SDS评分和抑郁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SAS评分及焦虑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重度焦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度及轻度抑郁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2。
2.2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比较
出院前两组ESCA量表总分、技能、责任感、自我概念及健康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ESCA量表总分、技能、责任感、自我概念及健康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SF-36量表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精神健康、精力、整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3~5。endprint
2.3两组患者造口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3讨论
腹壁造口对患者来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其排便方式就此完全改变。这种改变带来的不仅是生活方式的重新学习和适应,更重要的是对患者心理状态、情感角色、家庭关系和社会功能的影响[6]。术后到出院前的1~2周的时间经健康教育所教会的技能可能尚未熟练掌握,或者仍存在心理抵触,研究显示,出院初期是造口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发时段,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较差是重要的原因之一[7]。以往常规护理缺乏有效的延续性支持机制,延续性护理概念的推广为需长期自我护理和疾病控制的患者提供了一个专业医疗及社会心理支持途径[8]。
抑郁和焦虑是临床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由多种应激事件引发,多数可随应激消退而缓解,恶性肿瘤和手术都是引起患者抑郁或焦虑的主要诱因,而恶性肿瘤所造成的心理冲击性刺激使患者抑郁或焦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以往研究显示由于造口造成的排便行为障碍和心理障碍,患者缺乏自信,孤僻、逃避交流,出现明显抑郁或焦虑[9,10]。因此在延续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出院前呈现相似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出院后3个月,两组经历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抑郁和焦虑程度均得到明显改善,抑郁状态患者由42例减少至21例,半数患者脱离抑郁状态,SDS评分和抑郁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抑郁患者不降反增,这与造口对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的影响逐渐显现有关。观察组焦虑状态改善甚至优于抑郁状态改善,患者对恶性肿瘤后续治疗和造口护理的长期性质逐渐接受后,焦虑担忧程度可能有所缓解[11]。结果提示,延续性护理在患者出院后的心理干预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采用的主要心理干预方式是以社会交流为主的患者互助小组,将有相似病情的患者组合为一个团体,组员们具有相同的问题和心理经历,更容易交流,组织者通过协调和组织,鼓励小组成员抒发、表达、提问、宣泄,由病友间的交流中获得鼓励、心理安慰和护理经验,逐渐消除心理负担,有助于患者与家庭成员沟通和相互理解,逐渐重新融入社会[12,13]。同时,电话随访时主动询问患者心理困扰,从医学角度给予疏导和安慰,患者能感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心[14]。
经过住院期间的学习,患者在出院时对自我护理技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但3个月后,观察组技能、责任感、自我概念及健康知识均显著提高而优于对照组,其中责任感和自我概念体现了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性[15]。进而主动管理自我疾病,追求更好的生活状态,随着心理和自我护理技能的提高,观察组生活质量也显著改善,SF-36量表中与心理、社会关系及整体状态的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造口的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的干预方式是基于书面指导、造口门诊和电话随访主动指导,并建立一套机制使患者能获得更有针对性的诊疗意见,其中造口生活记录表不仅是一种行为记录也是一种促进生活方式改变的监督方式,患者和医生能从中了解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为改善提供依据。造口是一个污染环境,对正常组织是一种刺激,如果没有规范的护理操作极易诱发多种并发症,从而影响粪便收集和患者健康[16]。观察组经延续性护理干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主要并发症为与造口皮肤相关的感染性炎症,经随访和造口门诊复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后均治愈,对照组出现的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回缩等并发症与患者不规范护理和延误治疗有关。
综上所述,延续护理能有效改善直肠癌造口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许文青,张艳芳,梁瑞. 综合护理干预对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婚姻质量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2013,11(7):1143,1152.
[2] 王伦英,黄远丹,袁小芬. 造口治疗师随访干预对结肠造口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 19(9):1005-1007.
[3] 陆云,朱勤芬,屈惠琴. 护理干预对直肠癌造瘘口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319-321.
[4] 刘丹东. 系统护理干预运用于改善直肠癌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价值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2):2486-2487.
[5] 刘胜男,汤海燕. PDCA循环在肠造口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护理管理,2013,22(1):68-69.
[6] 张六一,王建才,张静平. 不同年龄组结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随访及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787-1790.
[7] 文莎丽,张静平. 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9):2290-2292,2295.
[8] 钱小兰,谢玲女,陈亚萍. 不同支撑方式对袢式回肠造口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24(3):248-250.
[9] 张铁玲,胡爱玲,徐洪莲,等. 结肠造口患者残障接受度与社会关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3, 48(3):241-244.
[10] 邓新生,刘增亮,梁海生,等. 结肠灌洗联合生物电反馈治疗改善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研究[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3,7(3):237-240.
[11] 刘翠玉. 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术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577-578.
[12] 季艳平,黄歆,周立.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后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3):15-17,68.
[13] 徐淑伟. 48例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4):15-17.
[14] 叶新梅,厉群,姚秋琼. 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在直肠癌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12,11(9):12-15.
[15] 杨多,张玲,马微微. 心理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2):98-99.
[16] 程芳,孟爱凤,羊丽芳,等. 同伴教育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术后早期社会心理适应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06-108.
(收稿日期:2013-11-14)endprint
2.3两组患者造口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3讨论
腹壁造口对患者来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其排便方式就此完全改变。这种改变带来的不仅是生活方式的重新学习和适应,更重要的是对患者心理状态、情感角色、家庭关系和社会功能的影响[6]。术后到出院前的1~2周的时间经健康教育所教会的技能可能尚未熟练掌握,或者仍存在心理抵触,研究显示,出院初期是造口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发时段,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较差是重要的原因之一[7]。以往常规护理缺乏有效的延续性支持机制,延续性护理概念的推广为需长期自我护理和疾病控制的患者提供了一个专业医疗及社会心理支持途径[8]。
抑郁和焦虑是临床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由多种应激事件引发,多数可随应激消退而缓解,恶性肿瘤和手术都是引起患者抑郁或焦虑的主要诱因,而恶性肿瘤所造成的心理冲击性刺激使患者抑郁或焦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以往研究显示由于造口造成的排便行为障碍和心理障碍,患者缺乏自信,孤僻、逃避交流,出现明显抑郁或焦虑[9,10]。因此在延续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出院前呈现相似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出院后3个月,两组经历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抑郁和焦虑程度均得到明显改善,抑郁状态患者由42例减少至21例,半数患者脱离抑郁状态,SDS评分和抑郁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抑郁患者不降反增,这与造口对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的影响逐渐显现有关。观察组焦虑状态改善甚至优于抑郁状态改善,患者对恶性肿瘤后续治疗和造口护理的长期性质逐渐接受后,焦虑担忧程度可能有所缓解[11]。结果提示,延续性护理在患者出院后的心理干预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采用的主要心理干预方式是以社会交流为主的患者互助小组,将有相似病情的患者组合为一个团体,组员们具有相同的问题和心理经历,更容易交流,组织者通过协调和组织,鼓励小组成员抒发、表达、提问、宣泄,由病友间的交流中获得鼓励、心理安慰和护理经验,逐渐消除心理负担,有助于患者与家庭成员沟通和相互理解,逐渐重新融入社会[12,13]。同时,电话随访时主动询问患者心理困扰,从医学角度给予疏导和安慰,患者能感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心[14]。
经过住院期间的学习,患者在出院时对自我护理技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但3个月后,观察组技能、责任感、自我概念及健康知识均显著提高而优于对照组,其中责任感和自我概念体现了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性[15]。进而主动管理自我疾病,追求更好的生活状态,随着心理和自我护理技能的提高,观察组生活质量也显著改善,SF-36量表中与心理、社会关系及整体状态的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造口的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的干预方式是基于书面指导、造口门诊和电话随访主动指导,并建立一套机制使患者能获得更有针对性的诊疗意见,其中造口生活记录表不仅是一种行为记录也是一种促进生活方式改变的监督方式,患者和医生能从中了解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为改善提供依据。造口是一个污染环境,对正常组织是一种刺激,如果没有规范的护理操作极易诱发多种并发症,从而影响粪便收集和患者健康[16]。观察组经延续性护理干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主要并发症为与造口皮肤相关的感染性炎症,经随访和造口门诊复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后均治愈,对照组出现的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回缩等并发症与患者不规范护理和延误治疗有关。
综上所述,延续护理能有效改善直肠癌造口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许文青,张艳芳,梁瑞. 综合护理干预对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婚姻质量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2013,11(7):1143,1152.
[2] 王伦英,黄远丹,袁小芬. 造口治疗师随访干预对结肠造口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 19(9):1005-1007.
[3] 陆云,朱勤芬,屈惠琴. 护理干预对直肠癌造瘘口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319-321.
[4] 刘丹东. 系统护理干预运用于改善直肠癌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价值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2):2486-2487.
[5] 刘胜男,汤海燕. PDCA循环在肠造口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护理管理,2013,22(1):68-69.
[6] 张六一,王建才,张静平. 不同年龄组结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随访及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787-1790.
[7] 文莎丽,张静平. 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9):2290-2292,2295.
[8] 钱小兰,谢玲女,陈亚萍. 不同支撑方式对袢式回肠造口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24(3):248-250.
[9] 张铁玲,胡爱玲,徐洪莲,等. 结肠造口患者残障接受度与社会关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3, 48(3):241-244.
[10] 邓新生,刘增亮,梁海生,等. 结肠灌洗联合生物电反馈治疗改善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研究[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3,7(3):237-240.
[11] 刘翠玉. 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术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577-578.
[12] 季艳平,黄歆,周立.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后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3):15-17,68.
[13] 徐淑伟. 48例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4):15-17.
[14] 叶新梅,厉群,姚秋琼. 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在直肠癌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12,11(9):12-15.
[15] 杨多,张玲,马微微. 心理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2):98-99.
[16] 程芳,孟爱凤,羊丽芳,等. 同伴教育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术后早期社会心理适应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06-108.
(收稿日期:2013-11-14)endprint
2.3两组患者造口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3讨论
腹壁造口对患者来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其排便方式就此完全改变。这种改变带来的不仅是生活方式的重新学习和适应,更重要的是对患者心理状态、情感角色、家庭关系和社会功能的影响[6]。术后到出院前的1~2周的时间经健康教育所教会的技能可能尚未熟练掌握,或者仍存在心理抵触,研究显示,出院初期是造口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发时段,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较差是重要的原因之一[7]。以往常规护理缺乏有效的延续性支持机制,延续性护理概念的推广为需长期自我护理和疾病控制的患者提供了一个专业医疗及社会心理支持途径[8]。
抑郁和焦虑是临床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由多种应激事件引发,多数可随应激消退而缓解,恶性肿瘤和手术都是引起患者抑郁或焦虑的主要诱因,而恶性肿瘤所造成的心理冲击性刺激使患者抑郁或焦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以往研究显示由于造口造成的排便行为障碍和心理障碍,患者缺乏自信,孤僻、逃避交流,出现明显抑郁或焦虑[9,10]。因此在延续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出院前呈现相似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出院后3个月,两组经历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抑郁和焦虑程度均得到明显改善,抑郁状态患者由42例减少至21例,半数患者脱离抑郁状态,SDS评分和抑郁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抑郁患者不降反增,这与造口对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的影响逐渐显现有关。观察组焦虑状态改善甚至优于抑郁状态改善,患者对恶性肿瘤后续治疗和造口护理的长期性质逐渐接受后,焦虑担忧程度可能有所缓解[11]。结果提示,延续性护理在患者出院后的心理干预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采用的主要心理干预方式是以社会交流为主的患者互助小组,将有相似病情的患者组合为一个团体,组员们具有相同的问题和心理经历,更容易交流,组织者通过协调和组织,鼓励小组成员抒发、表达、提问、宣泄,由病友间的交流中获得鼓励、心理安慰和护理经验,逐渐消除心理负担,有助于患者与家庭成员沟通和相互理解,逐渐重新融入社会[12,13]。同时,电话随访时主动询问患者心理困扰,从医学角度给予疏导和安慰,患者能感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心[14]。
经过住院期间的学习,患者在出院时对自我护理技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但3个月后,观察组技能、责任感、自我概念及健康知识均显著提高而优于对照组,其中责任感和自我概念体现了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性[15]。进而主动管理自我疾病,追求更好的生活状态,随着心理和自我护理技能的提高,观察组生活质量也显著改善,SF-36量表中与心理、社会关系及整体状态的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造口的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的干预方式是基于书面指导、造口门诊和电话随访主动指导,并建立一套机制使患者能获得更有针对性的诊疗意见,其中造口生活记录表不仅是一种行为记录也是一种促进生活方式改变的监督方式,患者和医生能从中了解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为改善提供依据。造口是一个污染环境,对正常组织是一种刺激,如果没有规范的护理操作极易诱发多种并发症,从而影响粪便收集和患者健康[16]。观察组经延续性护理干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主要并发症为与造口皮肤相关的感染性炎症,经随访和造口门诊复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后均治愈,对照组出现的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回缩等并发症与患者不规范护理和延误治疗有关。
综上所述,延续护理能有效改善直肠癌造口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许文青,张艳芳,梁瑞. 综合护理干预对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婚姻质量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2013,11(7):1143,1152.
[2] 王伦英,黄远丹,袁小芬. 造口治疗师随访干预对结肠造口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 19(9):1005-1007.
[3] 陆云,朱勤芬,屈惠琴. 护理干预对直肠癌造瘘口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319-321.
[4] 刘丹东. 系统护理干预运用于改善直肠癌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价值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2):2486-2487.
[5] 刘胜男,汤海燕. PDCA循环在肠造口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护理管理,2013,22(1):68-69.
[6] 张六一,王建才,张静平. 不同年龄组结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随访及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787-1790.
[7] 文莎丽,张静平. 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9):2290-2292,2295.
[8] 钱小兰,谢玲女,陈亚萍. 不同支撑方式对袢式回肠造口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24(3):248-250.
[9] 张铁玲,胡爱玲,徐洪莲,等. 结肠造口患者残障接受度与社会关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3, 48(3):241-244.
[10] 邓新生,刘增亮,梁海生,等. 结肠灌洗联合生物电反馈治疗改善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研究[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3,7(3):237-240.
[11] 刘翠玉. 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术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577-578.
[12] 季艳平,黄歆,周立.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后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3):15-17,68.
[13] 徐淑伟. 48例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4):15-17.
[14] 叶新梅,厉群,姚秋琼. 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在直肠癌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12,11(9):12-15.
[15] 杨多,张玲,马微微. 心理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2):98-99.
[16] 程芳,孟爱凤,羊丽芳,等. 同伴教育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术后早期社会心理适应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06-108.
(收稿日期:2013-1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