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程银行是企业管理与银行需求结合的新模式,传统部门银行在市场纵向和横向的双重竞争下,弊端不断显现。流程银行的建设是构筑未来银行核心竞争优势的前提。本文研究了流程银行的形成背景,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构建流程银行的必要性,并对国内外流程银行构建的模式进行总结,探讨了农村信用社在构建流程银行的可行性路径,最后对农村信用社流程银行建设的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流程银行 组织构建 客户需求
一、引言
对于流程银行,学术上很难对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或界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终端的客户需求、提供最便利、高效的服务不仅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更是金融机构能否存续发展的关键,在互联网金融快速蔓延的今天,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着改革的双重压力,同行业之间的效率竞争蚕食农村信用社的市场份额,互联网的终端便利性更在在不断施压金融中介市场,传统的部门银行机制中一些不痛不痒的关联,造成银行内部纵向层级多,管理链条长,严重阻碍银行中介功能的有效传递,造成对客户和市场的反映存在时滞,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加入到流程银行的构建中,比如,汇丰、花旗等西方先进银行先后进行了业务流程再造,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民生银行作为国内第一家进行全面流程建设的商业银行,已经用实际的发展展示了流程银行的能效。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内部管理行政色彩浓,客户主题区域性强且群体单一,产品创新力度不够,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移动支付、云计算正在引领一个新的金融模式,尽管农村信用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复制其他商业银行的产品路线,但没有核心竞争力,最终会被淘汰在激烈的竞争中,重塑银行业务流程,优化银行组织结构是农村信用社迅速转型,提升竞争力的优先选择。
二、流程银行建设的背景
流程银行构建是新形势下,银行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基础,根据保罗·阿伦的观点,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不断以客户需求为标准进行成本、质量、反映速度等绩效方面的巨大改变,吸收企业的流程重塑理念,并依此为核心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为银行转变经营体制,增强竞争力奠定基础。流程银行的概念在2005年由刘明康主席引入,具体可以追溯至迈克尔·哈默的企业流程重塑(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理论和保罗.阿伦的银行流程重塑(bank process reengineering)理论。1990年,美国原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再造工作》一文,提出再造(reengineering)概念。1993年,哈默与企业管理咨询专家詹姆斯·钱皮(James Champy)合作出版《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提出企业流程重塑理论。保罗·阿伦在总结美国等发达国家自70年代银行再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哈默的企业流程重塑理论引入银行业,于1994年出版了《银行再造——存活和兴旺的蓝图》一书,提出银行流程重塑理论。
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的本质是解决市场资金需求的信息不对称,在资金的输入和输出中完成实现市场的供需均衡,传统的银行以柜台为终端实现批量化的服务销售,通过各个部门的信息传递实现银行内部的资金闭合循环。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特殊的金融中介机构,尽管作为国家支持三农的重要渠道,其主要职责筹集农村闲散资金,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但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村信用社在选择客户和产品服务上同商业银行越来越相似,模仿性和替代性强,同时吸收的农村沉淀资金没能够有效的流转到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去,反而把目标越来越转向工商企业客户,但在吸收存款方面没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优势,这就出现一方面客户群体相对单一,另一方面资金流转路径不能有效闭合,无法实现农信社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农村信用社内部组合经营管理机制混乱,部门交叉多,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造成信息传递时滞长,严重影响经营效率,如果不能够快速进行体制改革,很容易被后起的农商行,村镇银行所替代。
三、农村信用社构建流程银行的必要性
(一)农村信用社当前的管理模式及特点
尽管农村信用社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采取的是直线-职能制的組织结构,它是在直线制和职能制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吸取这两种形式的优点而建立起来的。目前,我们绝大多数企业都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是把企业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领导机构和人员,按命令统一原则对各级组织行使指挥权;另一类是职能机构和人员,按专业化原则,从事组织的各项职能管理工作。直线领导机构和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有一定的决定权,并对自己部门的工作负全部责任。而职能机构和人员,则是直线指挥人员的参谋,不能对直接部门发号施令,只能进行业务指导。但是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农村信用社依然延续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组织构架,以部门为中心组织相关的业务活动和职能分配,细化部门职责,并依此进行分工和协作,县联社是农村信用社的主力军,市联社大多是省联社的办事处,省联社是扩大化的县联社,具体的特点可从以下几方面看:
从管理结构来看:金字塔式的部门设计流程,业务流程管理层次多,影响信息的传递,决策滞后,业务分管利益主体多,机构重叠严重,协调成本高,容易造成风险的集中,且效率低下。
从流程模式来看:同一个业务被不同部门分割管理,内部资源占整个系统比重大,不能有效的服务终端的客户群。业务审批的程序多,容易在服务本身出现“劣币驱良币”的现象。
从风险控制看,业务流程分块但集中管理,容易产生风险堆积,主观判断的偏离,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不能有效的权衡。
(二)农信社现行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
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开展严格建立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同时介于农村信用社肩负国家对三农的相关支持政策,行政色彩浓厚,这与流程银行的再造性格格不入,同时由于客户群体的特殊性,不可控因素的复杂性,使得现有的业务流程严重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比如要申请一笔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要经过如下流程:
从上图可以看出一笔基础贷款的发放就需要经过9个步骤,不可避免在这中间产生交叉重复,服务时间周期长,效率低下,同时会产生服务驳论,特别是在限额审批时,联社审贷小组权限只有50万,50万以上贷款上报地区联社审批,层层上报,分级审批,自下而上的信息传递往往出现递减的趋势,一个层级不能够顺利完成审批,整个服务链就很断裂,同时也容易造成越是大的客户服务越是复杂的服务驳论,最后造成優质客户流失,同时相互之间的责任不能明确划分,风险看似每个阶段都控制,但最后一旦出现问题会集中爆发,从风险和收益上都无法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具体的情况可总结如下:
四、国内外流程银行构建的特征及优势
(一)国外流程银行的模式及特征
国外流程银行的构建也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阶段,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更多的是关注产品和服务的营销来组织内部管理架构,业务划分不明确,总行、分行以及支行之间的管辖呈现综合化的趋势,上下级之间的考核机制是指标制,前中后业务交叉执行,市场信息逐层传递、扩散,我国现行的银行管理架构大多也源于此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直接融资的崛起,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客户对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商业银行依赖性不断减弱,市场开始向买方市场转变,如何快速适应客户的需求成为银行当务之急,改革银行的内部管理架构、转变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欧美发达国家很多银行逐步加入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变的行列,进行自上而下的业务板块划分和流程组合,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专业化、集中化的信息处理加速了流程银行的构建,代表的银行有:美洲银行、德意志银行、巴黎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具体的特点可总结如下:
(二)国内流程银行构建的发展状况
国内主要银行的组织构建在学习西方早期银行模式的基础上加入了行政区域划分和政府层级序列元素,不同层级的机构设置具有相似性,即每一个层级都有完整的部门设置,上级机构负责本级和下级机构的部门构建和人员安排,具有直接的业务指导关系,具体可概括为“四级管理、一级经营”。这种模式在发展早期能够保证经营的稳定性,但会造成信息链传导路径长,业务交叉管理,风险点状积累、片状爆发等问题,同时上下级协调成本大,严重影响经营效率.国内银行业在,试流程银行的构建,转变传统部门银行的经营模式,基于专业化和独立性划分业务线条。从2007年开始,民生银行先后成立了地产、能源、冶金、交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石材等行业事业部,以及贸易金融部和金融市场部等产品事业部,同时分支行进行职能转变,退出事业部经营的业务和客户,主要从事特色经营和小微金融业务。目前民生银行各事业部在专业化方面的优势已经显现,事业部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实现了良好的盈利能力,从而使民生银行2012年实现利润375.6亿元,同比增长34.5%,处于上市银行领先地位,这表明民生银行流程银行建设已经基本取得成功。在随后的发展中,浦发、兴业、平安也在不同程度实施组织架构改革。
五、农村信用社流程银行构建的可行性
农信社作为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金融机构,在促进农村发展中一直扮演这主力军的角色,农信社也在不断的进行体制改革,激发农村信用社的内生动力。尽管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服务观念落后,尤其是基层信用社“等客上门”“官商”依然明显,各级机关仍习惯于管理角色的定位,追求内部秩序井然,职责分明,管理粗放,内部审批环节多,管理粗放,无相关专业数据支撑等问题依然存在,但正是这些因素的集中爆发,为农信社的流程银行建设提供的佐证,激烈的市场竞争“倒逼”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同时农村信用社可以再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发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在事业部线条的引导下向专业化发展。具体的可行性如下:
(一)网点优势
依托遍布城乡的28万个营业网点,继续深化与农村。农民的密切关系,关注城镇化进程中城建的需求点,农民工返乡消费、投资市场空白,乡镇企业的培养,延续农信社在乡村的品牌效应。为农村信用社流程银行的构建提供了业务的可能性。
(二)政策红利
相关的农业政策扶持也为农信社业务的专业化改进提供支撑,可以利用政策红利在产品和服务上领先一步,同时农村收入的增长,理财意识的跟进也为农信社专业化服务指明方向,在金融民主化的扩展中,政府也希望农村信用社能真正的实现服务三农,实现金融的民主化扩展,这为农村信用社流程银行的构建提供了环境的可能性。
(三)垄断时滞
国内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抢占已达到白热化局面,但是由于农村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进入的壁垒相对较大,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短期内不会过多的涉及农村市场,村镇银行、农商行的发展也需要不断的跟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农信社依然是农村市场的主力军,为农村信用社流程银行的构建提供了时间存续期。
农村信用社的部门设置应在参照国外先进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色,在确立银行业务流程和报告路线的基础上,根据业务的需要划分板块,人员配置和相关的职能。介于农村信用社客户群体的相对单一性,可以继续把服务农村作为主线,融合农村小额信贷,乡镇企业信贷,农民工业务需求,其业务部门可以整合为农村业务部、零售业务部和资金业务部三大块,并依此为基础设立相关的风控、财务、人力、稽核、技术、法律等辅助部门,从而实现重点突出,专业化流水,提高经营效率。农村信用社流程银行的设计可以尝试设计如下:
图1 农村信用社扁平化组织结构设置
在事业部划分的前提下实现业务的垂直化,各业务板块在内部实现系统垂直管理,借助相关的辅助部门统一核算,单独向上级管理层报告业务动态,实现上下级之间实线汇报,平级间虚线汇报,团队围绕产品、服务、项目协调工作。
六、农村信用社流程银行的建议
(一)加强思想教育,转变传统观念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过程一直具有浓厚的计划色彩,内部管理机制构造在很大程度上有行政的烙印,农村信用社员工的思维定式很容易停留在部门银行阶段,对流程银行的相关机制没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同时机制的构建是改革的一部分,改革的成效要看内部员工的实践情况,只有对流程银行有本质上的认同感才能后保证相关业务流程的顺利实现。
(二)继续强化服务“三农”目标,以客户为中心,扩大服务半径
农村信用社流程银行的构建是为了提高其综合竞争力,服务“三农”的经验积累使得农村信用社相比其他银行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应该以此为基础,不断发现客户的需求点,多样化经营,不断研发适合农民理财,农村发展的业务,尤其是商业银行不能服务到位的小微机信贷、个体农户信贷,充分参与到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真正实现资金融通的功效。当然,农村信用社也要参与到当前由科技革命引发的新的金融竞争格局中,但不能够顾此失彼,先守好阵地,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与大型商业银行合作,增强综合能力。
(三)强化数据库建设,加强业务的专业性
流程银行的构建减少管理体系,强化矩阵合作,需要信息的高效率流通,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客户原始信息的积累,以数据为基础,快速感应客户、市场需求的变动,有效改变过去靠经验审批的主观片面性,科学归类客户信息,细分业务种类,并利用相关信息的分析快速定位市场创新点,比如城镇化过程中的融资服务,农民工跨区域流通的金融需求,乡镇工业园的资金流向等,同时也能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及时了解往来客户的经营状况,及时、合理的防范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明康.从部门银行到流程银行[Z].在“上海银行业首届合规年会(2006)”上的讲话稿.
[2]田晓军.银行再造[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苏红,张同建.我国商业银行流程再造体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2.
作者简介:刘文芳(1987-),女,河南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商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