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基层行信贷审批存在的问题、关系现状及改进和调整措施

2014-06-23 01:34刘柯杉
时代金融 2014年14期
关键词:经营层信贷人员

刘柯杉

从新增贷款质量看信贷审批,总体而言基层的二级分(支)行审批工作情况较好,但撇开领导层的正确决策和经营部门严把“第一关”等有利因素,信贷审批仍有不少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如何进一步独立发挥审批工作对于降低风险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能动性,是信贷管理审批人员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现阶段信贷审批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审批规章制度细化不够、创新不足

二级分(支)行现行的信贷审批规章制度基本上是照用省级分行的蓝本,而省级分行下发的这部分文件主要解决审批中共性的东西,同时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也是基于提高省分行一级的审批效率和二级分(支)行对上报信贷项目质量自我约束的考虑,如果基层行不作细化和创新,就很难应付一些复杂的审批问题,无法全面提示项目的潜在风险。特别是信贷项目申报书对客户評价、业务评价和担保评价的要求过粗,无法从制度上给予客户经理深入研究项目的压力。

(二)对市场、行业研究不深入,主观判断的成分重

信贷管理审批部门对消费、生产、投资和对外贸易领域的有效信贷需求缺乏深入的研究,无法较为准确地测算市场规模,难以从总量上控制风险。

依靠网络和有关媒体仅对全国及全省的行业情况有所了解,而对二级分(支)行区域内各行业的经营情况、地位、发展前景及相互间的关联关系未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无法从本地行业的角度把握风险。

由于对市场和行业缺乏实证的分析,信贷管理审批人员的判断只是建立在经验和个人的感性认识之上,科学性不足。

(三)对信贷政策的把握和执行缺乏定期的沟通机制

由于信贷管理审批人员在信息来源、勤学程度和业务素养等方面的差异,加之相互间缺乏一定的交流沟通,导致他们对信贷政策的把握难以更为协调,从而不利于提高执行政策的水平和审批效率。

(四)审批人之间分工不合理,不利于提高审批效率和质量

审批人之间未合理分工,对同一项目进行重复的劳动,而未针对客户、业务、担保以及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作有重点的合作评价分析,不利于提高审批效率和质量,也难以对审批人员形成较强的责任约束。

(五)审批提问随意性大,重点不突出

审批会上审批人员提问的框架不明确,主要依靠个人偏好提问,询问的质量很难在每次审批会上保持一致,不能有重点地揭示风险。

(六)项目审批通过的标准模糊,主观经验、个人感性认识的成分偏重

由于上述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现阶段项目审批在宏观把握、微观分析的标准上较为模糊,导致审批人员主要凭经验和个人感性认识评价项目,难以全面掌握风险。

二、审批层与名层次及其内部之间的关系

(一)审批层与经营层之间的关系

经营层是信贷风险的“第一道关卡”;审批层是信贷风险的“第二道关卡”。

经营层可以全面按触营销对象,掌握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审批层只能依据经营层上报的书面材料作分析。

因上级给予的营销压力和现行的审贷分离体制,经营层有为扩大营销而降低办理信贷业务条件的主观倾向;而营销业绩与审批层无直接的利益关系,审批人员有重质量轻规模的意愿。

(二)审批层与决策层之间的关系

审批层和决策层在信贷审批方面的代理和被代理关系不明确,导致信贷审批人员的定位模糊,工作的重心难以把握。

由于决策层在信贷政策和项目评价基本标准等方面对审批层无明确的指引,使审批人员缺乏基本的审批依据。

(三)审批人之间、牵头人与审批人之间的关系

如果将信贷审批从合规性审查上升到风险性审查的高度,由于基本审批标准的缺乏,审批工作重复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均十分明显,审批人员之间难以建立合理的分工关系。

三、解决问题和调整关系的措施

上述问题和关系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彼此联系紧密,且具有一定独立性,要有效发挥审批在降低信贷风险和提高资产质量方面的能动性,就必须协调好解决问题和调整关系的步伐,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解决存在的问题

1.以省级分行下发的信贷审批规章制度为依据,进一步细化,同时根据二级分(支)行的实际应有所创新,将审批的合规性审查职能逐渐向风险性审查职能转变,特别是须细化项目申报书的内容,通过对分解后各项问题的回答,来支撑客户评价、业务评价和担保评价的结论。尝试性建立项目审批的微观模型,将财务性和非财务性因素的量化数值代入模型中演算,从而得出微观层面的项目评价客观结论。

2.依据历史数据和科学的预测,较准确地测算出消费、生产、投资和对外贸易领域的市场规模,根据各领域的安全融资比例,计算出有效信贷需求总量,作为总体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参考。利用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通过市场调查和重点企业的深入研究,全面及时掌握二级分(支)行所在区域重点行业总体经营财务情况、发展前景和区域地位等,把准本地的行业风险脉搏。

对市场和行业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有利于揭示区域性宏观经济风险,更好地趋利避害,确保信贷资产总体质量。

3.建立信贷审批人员对信贷政策把握和执行的定期沟通机制,根据内外部环境统一对有关政策的理解,交流执行政策的难点及面临的问题,收集适时调整政策的意见和看法,提高对信贷政策把握和执行的水平。

4.在全面审查项目资料的前提下,各审批人之间可进行合理的分工,分别对各部分和各方面进行重点评价,从而有利于提高审批的总体质量和效率。

5.在对信贷项目基本风险点把握的基础上,结合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的特点,分别确定信贷审批会的基本提问问题,确保有关的询问重点突出、框架完整。

6.要提高信贷审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在宏观风险把握和微观风险研究方面做好基础性工作,应用信贷审批运行机制,发挥审批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合力,确保信贷审批质量。

(二)调整关系

1.审批层和经营层应在市场总量和宏观风险的把握以及优势行业、重要区域和重点客户的确定上经常保持协调与沟通,从而有利于达成一致的信贷营销主攻方向,提高项目经营审批效率。在统一的整体风险框架下,对具体信贷项目的审批,审批人员应积极发挥风险提示和最终裁判的作用,严把贷款质量关。

2.决策层有必要在信贷经营审批人员对信贷市场和风险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和适时调整信贷政策和项目评价基本标准,为审批人员定下基本的审批依据。信贷审批人员应坚决贯彻决策层的信贷营销战略意图,同时向决策层反馈具体项目审批时存在的问题。

3.审批人之间应加强业务和信息的交流,以提升审批素质;根据各审批人的特长,作合理的分工,以提高审批效率。贷款专职审批人制度是建行等国有商业银行现行信贷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在基层行的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完善机制、夯实基础和协调关系上下工夫,以充分发挥信贷审批在确保信贷资产质量方面的能动性。

猜你喜欢
经营层信贷人员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如何缴费
以经营层履职尽责推进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民营企业经营层职业经理人绩效考核体系探究
企业集团所属公司经营层绩效管理体系探讨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国有企业引入EVA激励及应用注意事项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