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明
摘 要:转化犯是指行为人在实施基本犯罪的过程中,由于发生了法定情形,使基本犯罪的性质发生转变,转化成为另一重罪,由法律规定按后罪定罪处罚的犯罪形态。它作为一种复杂的犯罪形态,既是一个棘手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在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因此,笔者对转化犯转化的条件作出详细的论述,希望在实践中的转化案件的审理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转化犯;概念;前提条件;实质条件;特征
一、转化犯的基本概念
转化犯是刑法中一种犯罪形态,其在刑法分则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中涉及到十几个条文,包括如下犯罪:(1)非法拘禁罪转化为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2)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转化为拐卖妇女、儿童罪;(3)妨害公务罪转化为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4)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转化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5)虐待被监管人罪转化为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6)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7)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8)挪用特定款物罪转化为挪用公款罪(9)抗税罪转化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10)聚众斗殴转化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11)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转化为盗窃罪;(12)非法组织卖血罪、强迫卖血罪转化为故意伤害罪;(13)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病药品罪转化为走私、贩卖毒品罪;(14)挪用公款罪转化为贪污罪。学界对转化犯的含义并没有达成共识。笔者认为:转化犯是指行为人在实施基本犯罪的过程中,由于发生了法定情形,使基本犯罪的性质发生转变,转化成为另一重罪,由法律规定按后罪定罪处罚的犯罪形态。
二、转化犯的特征
(一)基本犯罪与转化罪之间的异质性。异质性是转化犯最本质的特征。在转化罪中存在两个罪,即转化前罪与转化后罪。转化前罪与转化后罪虽有联系,但前后两罪却有着不同的犯罪构成,分属不同罪种[1]。详言之,转化犯的犯罪事实分为两个部分,前罪的事实与犯罪行为导致的继续发展的另外一部分事实,后罪的部分事实以前罪为基础,具有重合性,但是之所以构成后罪,乃是由于犯罪事实继续发展所致。
(二) 转化条件的法定性。基于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的需要,行为人的罪名需要法律作出明文规定,同时,转化犯的基本犯罪与转化后的犯罪的刑罚是不同的,后罪较前罪有明显的趋重性,因此需要对转化犯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
(三)后罪刑罚较前罪刑罚的趋重性。转化犯是轻罪向重罪的转化,是基于我国刑罚分则条文的相关规定。之所以如此,乃是转化犯罪事实在前罪基础上发生变化,犯罪构成超出前罪范围,对法益造成的侵害不能为前罪所矫正和保护。出于罪行相当的考虑使轻罪转化为重罪。转化犯的前罪是较轻的罪刑,适用的是较轻的刑罚,而转化后罪重于前罪,需要相当的刑罚与之适应。
(四)前罪与后罪必须都是故意犯罪。转化犯中的两罪必须都是故意犯罪。基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刑法要求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的性质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有罪过作为刑法处罚的前提,因此对于转化犯中的后罪,行为人对转化因素必须持有故意的主观罪过,行为人的行为才具有刑法上的可责难性[2]。所以行为人必须故意促使转化因素的出现而使自己行为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
三、转化条件
(一)前提条件。笔者认为,作为转化犯的前提条件的先行行为不能为一般违法行为,而必须是成立犯罪的行为。因为转化犯是罪与罪之间的转化,只有构成了刑法上的犯罪才可以说构成了罪的转化,这是基本的逻辑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犯罪的成立过程和刑法罪责相当原则的约束。
(二)时空条件。转化犯前罪向后罪的转化,是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条件之下完成并最终转化为重罪的。在转化过程中,“时间”和“空间”要素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三)实质条件。转化犯的实质条件是转化犯构成要件的最核心内容。对此,理论界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即“客观条件说”、“主观条件说”、“主客观共同条件说”。
笔者认为客观条件是最可取的,理由如下:第一,转化犯是法定的一罪,转化犯需要有法律的明文规定才能成立。在刑法分则所有关于转化犯的法条中,相关条款只规定了转化的客观要求。第二,仅有行为人主观上变化不能生成转化犯的,但是只要行为造成了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构成转化犯的可挂条件,无论行为人主观是否有变化、犯意是否有变化,都会引起犯罪的转化。第三,主客观条件说反对客观条件说的主要观点是行为人对基本行为意外的危害结果造成的损害缺少主观的故意,对于没有主观认识的岁还后果行为人不应承担责任,如果承担责任,则主客观不一致,同时会导致罪行不相当。笔者认为:以实际危害结果作为转化标准,的确可能行为人对于超出其故意范围的危害后果没有直接故意,但是这部分危害后果已经概括的包含在基本行为的故意范围内了。因为在转化犯中区分前罪与后罪故意的界限非常困难的,只要行为人有概括的故意,并且处罚的结果符合刑法基本原则,并未造成不正义,即可适用。
转化犯既是一个棘手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复杂的犯罪形态。在司法实践中,犯罪的转化情况也是客观普遍存在的现象。转化犯罪司法实践中的正确处理,不仅仅取决于法律规定的准确程度,而且还取决于对它理解的深刻程度。准确的理解转化犯、明确其转化的条件,对与正确的处理转化犯案件必定有所指导。
参考文献:
[1]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537.
[2]金泽刚.论转化犯的构成及立法例分析扛[J].山东法学,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