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凯 赵宏 周婧玥 辜琦蕲
摘 要:本文以西南地区某高校公益组织为例,分析目前高校公益组织的发展现状,并对公益活动的形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开展活动
目前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在扶贫支教、宣传环保节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方面开展志愿活动,但由高校公益组织体系不成熟,资金来源少,公益知识方面的相关培训少等一系列原因,使其活动在社会不断发展、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日新月异的同时却依旧没有大的改变,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缺少创新,活动的影响力较局限。通过对相关学校和社团的调查和采访,我们对当前高校公益型社团的现状和活动形式进行剖析。
一、高校管理体制的束缚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社团是在校团委的统一管理下开展工作。社团举办活动的场地、资金以及对外拉赞助都需要校团委的审批,且审批程序十分复杂。就我校而言,团委为了打造社团自己的活动基地,要求社团宣传只能在专用地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宣传效果。在赞助方面,团委的审批也比较严格,而且对于公益型社团而言,在赞助方面学校的管制较严,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团的发展。
二、活动形式单一,影响力不足
通过调查,大部分高校拥有5到6个左右的公益型社团,但受组织规模和资金的限制,这些公益社团的活动范围局限在高校内部,很难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在影响力方面,就学校而言,公益型社团不像体育运动类社团具有一呼百应的吸引力,因而活动规模同体育运动类社团相比也是略逊一筹;而相比较就业创业类社团,公益型社团也很难让参与的同学在活动中获得直接收益。综上知高校公益社团先不不足和后天畸形,使其在活动开展中所受到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都不够。
三、指导老师配备不足
社团活动理论指导对社团活动开展尤为重要,学校普遍对这方面管理力度不足。团委领导的组织社团数量众多,学校配备的指导老师不足;老师配备不足,社团干部同指导老师的交流不够;部分社团指导老师并非是相关专业的老师或并没有掌握相关的知识,老师对社团在理论上和实际活动的开展中指导不够,真正能发挥作用的社团指导老师为数并不多,其指导作用显得很薄弱。
四、社团领导人综合素质不全面
高校的同学因一致的兴趣爱好自发聚集在一起,根据一定的组织原则形成公益性组织。在社团组织中的学生领导者大多数是因思想先进,做事认真负责被推选为负责人,却缺乏公益知识方面相关的专业培训;其次,部分学校在社团负责人能力和知识方面的培训不够重视,未能组织相关的培训以提高社团组织领导人的相关能力。
五、公益型社团存在信任危机
公益的动机是为社会服务,帮助弱势群体,保护生态环境,但如今的社会中不乏一部分公益项目有做秀的“嫌疑”或存在“形式化”的倾向。这些不良事件的屡次发生让大学生在组织和开展公益活动之时缺乏社会信任感。信任感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参与者的自信和积极性,也阻碍了公益型社团自身的发展,同时还导致公益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受到限制。
六、解决方案
(1)适度放宽对社团的束缚。团委应该尽量精简审批程序,进而提高双方的工作效率;其次,校团委应给予公益社团大力的支持和高度关注。根据社团大小和实际情况,划出专项经费支持社团活动。最后,应给予社团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利于社团发挥自主能动性,积极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去做公益活动,更好服务社会。(2)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据高校公益型社团实际情况,对社团活动进行推陈出新式的改革,实行优胜劣汰机制,保留积极的社团。利用全体社团的力量,发挥集体智慧,策划贴近公益型社团性质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并兼具吸引力的活动。(3)充分发挥指导老师的作用。学校应给社团配备一些热心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促进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充分发挥指导老师在社团发展和活动开展中的指导的作用;其次,加强指导老师与社团领导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社团领导人定期向指导告知社团最新的活动动态,指导老师针对社团发展现状及时提出专业中肯的意见。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加强社团理论建设,共同研讨社团发展的方向。(4) 加强社团干部队伍建设。将社团干部真正当作学生积极分子中的一员,组织他们参加党课的学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思想理论水平;其次,可开设一门学生干部选修课,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业务素质,指导和鼓励他们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5)维护和建立社团信誉。明确社团的定位,形成社团理念,不走形式主义的道路。以“服务社会,奉献爱心”为宗旨开展社团活动;其次,在活动过程中,坚持协会的一切工作都公开透明化,让参与活动者能够清楚了解整个活动。特别是涉及到捐款和捐赠物资等方面的活动,社团自己要做好账目统计,并在网络平台等相关媒介上进行公布和及时反馈。唯有社团踏实认真地将把每个活动办好之后,才能够赢得大家的信任。
高校公益型社团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因而目前我们需要集中力量解决好当前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公益型社团更好地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闫小龙. 武汉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发展研究[D]. 湖北:华中科技大学, 2012.
[2]韩文雅. 参与视角下大学生社会公益困境的分析与破解[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0, 23(4):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