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三叉动脉3例报告

2014-06-23 16:24高宝祥朱先进马国林
罕少疾病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三叉供血基底

高宝祥 朱先进 马国林

中日友好医院放射诊断科,北京 100029

原始三叉动脉3例报告

高宝祥 朱先进 马国林

中日友好医院放射诊断科,北京 100029

原始三叉动脉(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PTA)又名永存三叉动脉、持续性三叉动脉等,是一种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异常吻合,属罕见的脑血管病变。报道中的发生率差异较大,在成年人脑血管造影中发生率约为0.02%~0.6%[1,2,3]。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一 女,47岁,高血压10年,既往有脑梗死病史,因舌部感觉异常就诊。门诊查血压150/90mmHg,行头颈CTA检查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可见一粗大血管影沿鞍旁三叉神经走行区向后走行,与基底动脉汇合。基底动脉近端纤细,基底中远段及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主要由颈内动脉发出的异常血管供血(图1-3)。

1.2 病例二 男,59岁,左侧肢体无力,麻木2天,头颅MRI示右侧丘脑急性脑梗死。入院查血压140/70mmHg,左侧肢体肌力IV级,左侧面部、躯体、上肢针刺觉减退。左侧共济欠稳准。入院后行MRA检查示:右侧颈内动脉C4段可见一异常增粗血管在鞍旁走行,穿过鞍背在中线与基底动脉汇合;吻合部远侧基底动脉直径尚正常,吻合部近侧基底动脉发育低下,双侧后交通动脉显示不清。右椎动脉纤细(图4-5)。

1.3 病例三 男,75岁,因发作性头晕4月入院。入院查血压130/80mmHg,四肢肌力、肌张力未见异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入院后行MRA检查示:双椎动脉血流信号减弱,管腔纤细,基底动脉由右侧颈内动脉虹吸段分支供血,左侧大脑后动脉由后交通供血。双侧颈内动脉虹吸局限性狭窄,右侧为著(图6-7)。

2 讨 论

在颅内血管胚胎发育阶段,原始颈动脉与后循环之间存在四支暂时的吻合血管,分别为原始三叉动脉、原始舌下动脉、原始内听动脉与第一颈结节动脉[1,2]。正常情况下,到胚胎45天(胚长14mm)时,胚胎性吻合动脉应完全消退,其功能完全由后交通动脉和椎动脉替代;若有吻合血管未完全消退并一直持续到成人,便成为永存的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吻合血管,其中原始三叉动脉最为常见,约占85%~87%[4]。绝大多数为单侧发生,双侧发生者罕见[5]。

PTA分型常用Saltzman标准[6]:I型最常见,其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由PTA供血,伴PTA吻合点下方基底动脉发育不良,双侧后交通动脉发育不良或消失;II型为双侧小脑上动脉由PTA供血,大脑后动脉由后交通动脉供血;III型为其他表现,PTA可止于小脑动脉、大脑后动脉或分支状无吻合。本组病例都属于Saltzman I型,可见PTA与基底动脉吻合,且基底动脉近侧发育不良。

PTA一般无特殊症状,头痛为最常见主诉。文献报道25%的PTA患者可伴发其他脑血管性疾病[1],较常见的是缺血性疾病,主要是因为PTA向基底动脉及其分支供血,而导致颈内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出现“盗血”现象;同时PTA本身常伴有椎基底动脉发育不良,又可引起后循环血流量的减少。本组3例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可能与椎-基底动脉“盗血”及后循环本身血流不足两者有关。

除缺血性疾病之外,由于PTA管壁中层先天薄弱,并受到两组动脉系统血流的压力,可能会合并动静脉畸形、动脉瘤[7]。另外由于PTA代偿供血,会引起血流压力增大,使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压迫邻近的三叉神经根,可引起三叉神经痛[8]。

以往临床诊断PTA主要依靠脑血管造影,但其只能提供有限视角的图像,也无法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难以准确判断PTA的类型;同时脑血管造影不能反映血管周围组织的情况,不便于判断PTA与临床症状的关系。而在本组病例中,我们可以初步看出,CTA与MRA都可以较好的对PTA做出诊断并鉴别分型。CTA图像可以清晰观察血管的起源、形态、走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多方面信息;采用后处理技术可以多角度观察血管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明确其具体分型;如MIP图像可获得类似于血管造影的图像,VR图像立体感强,能直观地显示PTA的三维空间解剖关系。MRA图像效果类似CTA,但血流较慢或管腔较细的血管信号可能较弱。但随着MRI技术的进步,MRA基本可以达到CTA的效果,而且无需造影剂,没有电离辐射,相信其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总之,PTA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血管变异,但其可能合并多种脑血管疾病,因此了解其患病特点和准确分型,对临床的诊断、治疗都会起到一定作用。其中,CTA或MRA对诊断PTA及鉴别其分型可能会有较大的帮助,值得引起重视。

1. 李松年,译.脑血管造影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9.

2. Osborn AG. Diagnostic Cerebral Angiography[M]. Philan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0:91-93.

3. 樊立林.持续性三叉动脉1例[J].罕少疾病杂志,2004,06:34-35.

4. Chidambaranathan N, Sayeed ZA, Sunder K. Persistent trigeminal artery: A rare cause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MR imaging[J]. Neuroimage, 2006,54(2):226-227.

5. Lin Ya-Ju, Helen L, Sho-Jen Cheng Po. Reversible ophthalmoplegia associated with ipsilateral persistent primitive trigeminal altery: A case report[J]. Acta Neurologica Taiwanica, 2002,11(6):97-102.

6. Saltzman GF. Patent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 studied by cerebral angiography[J].Acta Radiologica.1959, 51(5): 329-336.

7. 赵海玲,王之平.永存三叉动脉CT血管成像表现及临床意义[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4):631-633,636.

8. Harada K, Uozumi T, Kurisu K. Evaluation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with persistent carotid-basilar anastomosis[J]. No Shinkei Geka. Neurological Surgery, 1994, 22(12):1153-1158.

R743

D

10.3969/j.issn.1009-3257.2014.03.14

2014-05-25

短篇报告

Case Report

高宝祥,男,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住院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高宝祥

猜你喜欢
三叉供血基底
回鹘男子首服三叉冠形制探究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等速球头三叉节设计改进及性能提高
广西博白县三叉冲矽卡岩型钨钼矿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预测
辣语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向量方法——基底建模法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