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镐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腰站学区中心校
“生本教育”
——语文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石镐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腰站学区中心校
“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将教育回归人的本性,与以往的一些教育模式相比,更加人性,更加自然,或者说更加”接地气”。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往往只注重教师的讲解,是一种典型的”师本”教育。在这种”满堂灌”学习当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其思路只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转,思维受到了束缚。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虽然他们也能学到知识,但更多的是无意义的劳动。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下,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而并非学习上的主人。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个人的观点,通过集体中的相互学习、相互讨论,互通有无,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集体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觉、主动地去探索,寻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内在联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讨论,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虽不成系统,只是抽样性的谈一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权当自己的一些收获吧!
如今的社会都讲究合作共赢,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学生在自己思索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体会课文、体会作者、品读人生,人生是多样性的,那么对于课文,对于人生的解读也就一样是多种形式的。只有将所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感受全拿出来和别人交流讨论,才能创造出一节高效而缤纷的课堂。
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交流,享受课堂、享受学习成果呢?我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谈谈我的理解。
首先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在众多的知识层面上找到适合学生交流的题目,这题目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个体是无法全面正确完成的,只有需要几个人共同探讨,合理分配任务,才能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总结出最完美的答案。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种问题设计我们的课堂
1.矛盾型问题。
即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2.假设型问题。
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
3.发散型问题。
既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多种方法解答。由于这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孩子们的思想是十分活跃的,可能一个问题有若干古怪的答案,难以捉摸,但是孩子的思想又是最容易被引导的,教师合理而适时的引导,对于孩子抓住主题交流讨论而不偏离是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
交流是指个人将自己的观点拿出来与他人分享,从而实现更深更高层次的获取,那么在交流之前就必须人人有”流”,而对于一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这个想法和感受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形成,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充实、完善与组织。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记住一点:交流之前一定要自主思考,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形成自己的认识,否则,便会在小组学习中出现”旁听者”。
经过有理有据,有内容的交流,个人先前某些认识定能形成更高层次的见解,灵感是转瞬即逝的。这时候要提醒学生,”你们所交流出来的知识是多么宝贵,你能让它在脑海中淡淡的流失吗?”学生当然理解你的意思——拿出笔书写你本课的感受吧。
一节成功精彩的语文课,离不开小组合作,只有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悟出的真知,才能在脑中深深地记忆,只有自我的参与,才能不断地提升能力,才能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本,实现教育人性化。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小组学习的优点会更加显现,这就要依靠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