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甄浩 刘叶飞
类似于其他职业,体育解说几十年来都在不断地成长、发展、改革与创新。在一个个历史阶段中,宋世雄、孙正平、黄健翔等都是典型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体育解说的水准和审美观。历史中耳熟能详的解说评论员数不胜数,其中央视体育频道出现的相关人才更可谓层出不穷。
在生活中,观众通常会一边观看体育节目,一边评价解说员的解说,在网上的评论更为激烈。好的解说让观众赏心悦目,而糟糕的解说则会让观众厌烦。若自己所支持的比赛一方输掉的话,亦可能会责怪于解说员。
由此可见,解说评论的优劣对于体育比赛和观众来说,是极其关键的。
至今,我国体育解说历史界公认的创始人是陈述先生,他在上海广播解说评论了全运会赛事。
按照历史时代性和代表典型人物特征来划分,可将我国体育解说成长、发展分为以下五个时期:第一时期的开垦者就是最先尝试体育解说评论的陈述先生和体育比赛专业播音的张之老师,这两位领路人基本奠定了我国体育解说的整体发展方向;第二时期的代表就是张之老师最得意的徒弟宋世雄先生,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体育解说员之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广播解说直接过渡到电视直播解说;第三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孙正平、韩乔生,他们是由于我国体育电视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专业解说群体,一方面他们继承传统解说风格,另一方面努力改革,提升个人素质与解说评论能力;第四时期以黄健翔为典型代表的体育解说员们在之前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树立起各式各样的解说风格;第五时期,也就是最盛大的北京奥运会时期,央视精心挑选了一批优秀解说员,其中有张萌萌、邵圣懿和李然。上述每一阶段体育解说的成长、发展都和时代特点密切相关。
在大型体育赛事中,体育解说水平直接影响观众对体育节目的热情度,其作用不可低估。在大型赛事中,体育解说具有三大传播功能,即知识传播、情绪传播、形象传播。
知识传播。传播体育文化知识是新闻传播事业中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所有解说员向观众传播的体育资讯。体育频道直播的观众千千万万,有的可能是看了二十几年比赛的铁杆“粉丝”,有的可能是刚涉及体育的新手。最明显的是,自从我国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后,社会大众对体育赛事的热情直线上涨。自此以后的比赛中,观众对体育解说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各比赛解说也褒贬不一。通常,观众对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不甚了解,对其中陌生体育项目的比赛结构、规则要求以及运动员基本资料都不甚熟悉。在这种情况下,向观众传播与比赛规则有关的信息、帮助观众欣赏比赛、了解运动员的背景知识就是对一名合格体育解说员的基本要求。在比赛进行过程中,解说员通常需要向观众传播的知识包括:比赛的性质特点或历史起源、参赛队伍的整体水平及之前交手胜负率、运动员身体特殊情况、使用的技术特点等,并穿插一些与比赛有关的人文、地理等知识。
在电视体育解说时,要确保知识正确无误。在真实的电视直播进程中,媒体通常难以确保某些细节性问题的正确性,不能控制错误知识的传播。如果在体育解说评论时出现了知识性的小错误,就会无限量地被他国或本国媒体放大,直接影响到观众收看比赛的享受效果。
情绪传播。体育赛事在融合电视网络媒介以后,一定程度上延伸了整个体育赛事的场地,使其不再局限于有限的比赛场馆中,电视网络媒介也变成传播体育实时动态的重要渠道。凭借自身魅力,体育比赛本身就吸引了众多观众,随着电视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直播变成大部分观众收看比赛、享受比赛的平台。
直播的实时性和体育赛事的不可预知性,牵动每一位电视观众的心情,其所拥有的心态就如同在现场观看比赛一样紧张刺激,整个情绪随比赛的进展而跌宕起伏。体育解说员本身首先就是体育赛事的一个观众,其次才作为解说评论员。他们不仅要将自己在现场亲眼目睹的比赛情况和相关体育知识讲述给观众听,还要积极带动观众看比赛的情绪。在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上,解说员杨扬的激情解说让所有观众都印象深刻。2月21日,在1500米短道速滑女子决赛最后时刻,中国队员周洋孤身一人对抗三名韩国选手,以一敌三,经过激烈的拼搏,最终不负众望一举夺得冠军。周洋优秀的表现让在现场做解说工作的杨扬老师激动不已,她和于嘉因为周洋获得这块举足轻重的金牌而激动不已。在观看周洋最后三圈的比赛中,众人耳边不断充斥着杨扬的兴奋解说:“周洋,节奏,注意节奏,坚持住,最后一圈,周洋,冲刺!周洋,周洋……太棒了!”在这个时刻,不管是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还是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都随着杨扬的激动解说而屏住呼吸、紧张等待,在最后胜利的一刻,共同欢呼。很多网上的观众都评论说:“即使记不住中国选手周洋的夺冠瞬间,也会记住解说员杨扬那振奋人心的加油声 !”
通常情况下,体育解说都是充满激情的,这是传播情绪的基本方式,当然目前针对这种过于个人情感化的解说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性。换角度思考,如果你是当时在现场的解说员,你会不会如此激动,会不会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管是体育解说评论者还是一般观众都要顺应比赛规律,应尽可能地融入到体育赛事中,让解说情绪变得自然,让观众享受赛事。
形象传播。体育直播最大的特点就是即时性,即和现场保持同步。赛场上实时发生的情况都会毫无保留地通过电视、网络而客观地呈现在观众视线内,可谓声形并茂,给观众带来视觉与听觉两方面的强烈冲击。同时又由于比赛本身的不可预知性,让观众感受到比看比赛录像更强烈的紧张、兴奋。另一方面,体育解说也带给观众意想不到的惊喜。深层次看来,体育解说评论自身形象尤为重要。其形象传播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比赛选手形象、解说评论员形象以及国家自身形象。
在大型赛事解说过程中,评论员们时刻注视着比赛场内运动选手举手投足间的动作,并穿插着发表自己的解说言论,这时候如果出现一些错误性评论的话,就会影响到场上运动员们的个人形象。比如很多运动员在解说员的口中都有各自的称号,“大叔、胖子、宝宝……”这些称呼可能让观众不能认同,并对运动员产生不利影响。不同的解说员拥有各不相同的解说风格。但是无论是什么风格的体育解说,在一定程度上都能体现出这一解说员的形象特点。
在国际性的大赛中,会看到各国解说员的身影,每一位解说评论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到其所代表国的形象。在2012年的8月7号,“体操王子”陈一冰在伦敦奥运会的吊环比赛中,呈现给观众近乎完美、标准的动作,却遗憾地只获取一枚银牌。尽管如此,陈一冰仍表现出运动员的职业体育精神,微笑地面对观众、面对“失利”。当时英国BBC解说员就对此感慨到:“体操王子陈一冰是观众心目中永远的冠军,他足够大气,足够迷人。”这样的解说是积极正面的。体育解说不应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对胜利的欢呼激动原本无可厚非,但也应该尊重事实,顾及他国运动员的感受。权威性的媒体解说员都应该给予比赛以无限的宽容,尊重每一位奋斗过努力过的运动选手、解说员,尊重他们代表的国家,尊重他们自身的人格品质,让各国的解说员、运动选手都能感知到他国的礼仪风范和豁达情操。
经过积极的探索努力,不管是愈加明确的解说专业技能指示,亦或是潮流所趋,都能让体育解说从中学到更多有利的宝贵经验,让其传播功能发挥到极致。当然在体育解说评论成长的进程中,仍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阻碍,需要每一位体育事业工作者去深入剖析,发现问题根源,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进一步发挥体育解说在赛事中的传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