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语英雄》看语言文化类节目的发展趋势

2014-06-22 06:33韩启振
传媒 2014年4期
关键词:类节目成语娱乐

文/韩启振

2013年11月,河南卫视推出全新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成语英雄》。节目以绘画猜成语为主要形式,其中融入成语故事及选手间的情感故事,同时邀请钱文忠、蔡志忠、崔永元作为“成语先生”点评。借助《汉字英雄》的前期影响力,节目首播当晚便把河南卫视同时段收视率提升40%,且从收视曲线来看,后势强劲。之后在微博、新闻、微信平台上一直是媒体和网友的热门讨论话题,成为继《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又一档成功的荧屏文化节目。从目前的反响来看,节目未来的收视走向和成长空间不容小觑。通过分析其节目特色,可以看到此类节目给文化类节目带来的影响,并为今后文化类节目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成语英雄》的节目特色

清晰的节目理念:揭开中国文化密码,传承传统文化。当前,各大卫视上综艺娱乐类、相亲类、音乐类和真人秀类节目频频撞车,使综艺市场陷入同质化状态,以至于原国家广电总局不得不发布“限娱令”避免过度娱乐。在此情况下,荧屏迫切需要补充新鲜的形式来优化节目结构,丰富节目类型,《成语英雄》正当其时应运而生。这档节目大打文化牌,明确提出“揭开中国文化密码”的理念,以有别于其他娱乐类节目。定位于“文化中国”的河南卫视,从王牌栏目《梨园春》《武林风》《华豫之门》《汉字英雄》,直至倾力打造的《成语英雄》,无一不是在践行传承中华文化的宗旨。尽管有展示汉字文化的《汉字英雄》成功在前,但《成语英雄》依然有自己的优势,一种语言的习语往往是该种语言高度浓缩的文化精华所在,与汉字相比,成语包含的文化底蕴更为深厚。汉语成语有汉民族独特的文化渊源,通常来自古代文献或俗语,蕴含着中国人在人生、处世、伦理等方面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以成语为载体,把成语作为节目内容是文化节目很好的出发点,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尝试。为此,节目组以成语为工具,努力挖掘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核,精挑细选了一些蕴含有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成语在节目中展现。

崭新的节目样态:地道的本土原创节目。不同于那些引进国外版权的娱乐节目,《成语英雄》是一档地地道道的本土原创文化类节目,在节目样式上有多个创新。首先,将“成语”与“绘画”组合,以画面表现成语。此举不仅要求选手准确理解成语的源义、细节,还考验选手们的想像力和绘画技能,也可借机融入成语故事,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和观赏性,让成语游戏真正鲜活起来。其次,推出大型舞台装置“成语桥”。 成语桥是节目的标签元素,能够迅速抓住受众的眼球,并留下深刻印象。选手闯关成功后,两人的站台合并为一个圆形图案,既有传统文化的意蕴,又有现代的审美。再次,选手以组合形式参赛。组合形式不但对选手的默契和沟通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在答题的同时还能向观众展现丰富的情感故事。这种形式新颖活泼,有极强的互动感。最后,节目赛制扣人心弦。通过初赛、复赛、复活赛、决赛,最终选出一组获胜者。初赛中,参赛者两人为一组,一名选手根据成语作画,另一名选手猜出成语。复赛则由专家作画, 两组选手抢答成语。通过层层闯关,悬念增强,观众也被牢牢吸引。这种娱乐的包装手段,把文化与娱乐无缝对接,让成语的文化内核更加容易被观众接受。

恰当的嘉宾点评:“成语先生”保证节目的文化底蕴。三位嘉宾的点评各管一面,互相补充,恰如其分,是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保证了节目的文化底蕴。三位“成语先生” 请得十分恰当。钱文忠是复旦大学教授,此前担任过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于学识于电视经验都是不二人选。台湾漫画家蔡志忠先生用漫画阐释过大量古典文化,既懂画又深谙传统文化,请他做嘉宾与节目样式十分契合。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极具社会责任感,说话风格睿智、幽默、真诚,他的到来会提升节目的人文情怀。三位“成语先生” 的点评也十分出色。他们各尽所长,让成语中的传统文化和选手们的现代思维连接起来,搭成一座真正的文化之桥。钱文忠剖析成语渊源,讲述成语背后的文化故事,为观众打开更深更广的文化视野。蔡志忠指导选手画技,通过绘画展现成语的源义和本质。崔永元挖掘选手背后的情感故事,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交相辉映。不同于选秀节目评委的犀利搞笑,三位“成语先生”的点评真诚、温暖、实在,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关注。他们的点评过程本身也是传统文化的展示,彰显出浓烈的文化气息和文化氛围,这种点评风格与选手的情感故事相得益彰。借助“成语先生”的点评,节目展示了子女教育、个人修身、家庭伦理、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和、仁、孝、忠”传统价值观。

广泛的大众参与:老少皆宜,妇孺通吃。通过精巧的赛制和新媒体的运用,《成语英雄》的参与主体、参与途径比传统文化节目更加多样化。与《汉字英雄》的选手局限于“7~17岁”不同,《成语英雄》对选手年龄不做限定,只是要求以组合形式参赛。于是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组合类型:亲情组合、友情组合、爱情组合;中外组合、国际组合;师生搭档、母子搭档、夫妻搭档、同事搭档、网友组合等等。这些组合显示出选手在年龄、国别、职业、阶层、地域、教育水平等方面具有相当的广泛性。这种广泛性同时也带动了受众的广泛性,使得节目老少皆宜,妇孺通吃。《成语英雄》还推出了同名APP游戏软件,装上此软件后观众可以与电视节目同步答题。此举实现了场内场外同时参与,实时参与之后还有延时参与,大大提高了观众的亲密感,成为电视互动新亮点。

丰富的情感故事:传承文化,温暖心灵。节目中适时穿插了诸多触动人心弦的情感故事,一改以往文化节目缺乏情感表达和人文关怀的弊病。一对耄耋夫妻携手相伴走过60年,为了创造一次“二人世界”,报名参加了《成语英雄》,还特意挑选了唐装以彰显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两位老人默契十足,现场三位“成语先生”都被这种氛围感染。但在节目播出时,老太太因突发疾病已经去世,子女们为了传承对母亲的爱,决定代替父母参加复赛。此举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孝道的传承。这样的情感人物在节目中比比皆是,如乐观积极、勇于担当的小红帽奶奶;热爱生活、酷爱相声的殡葬礼仪师;经历丰富、爱岗敬业武侯祠的解说员等等。因此,《成语英雄》不是冷冰冰地传递知识,而是在传承文化中感受普通人的情感,让成语鲜活起来。

总之,《成语英雄》秉持传承传统文化理念,把传统成语文化以娱乐节目形式展示出来,注重大众参与和快乐体验,集趣味性、功能性、思想性于一身,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是一档成功的新型文化节目。

语言文化类节目的发展趋势

《成语英雄》之前,语言文化类节目主要有央视的《百家讲坛》《汉字五千年》《子午书简》《探索与发现》,旅游卫视的《国学堂》,凤凰卫视的《文化大观园》等。此外,河南卫视自己也办有《梨园春》《武林风》《华豫之门》等文化节目。与这些节目相比,《成语英雄》在多方面有发展有创新,堪称是这些节目的2.0版。纵观此类节目的发展变化,我们清晰地看到文化节目的演进过程和今后的趋势。

从以知识性为主到知识性娱乐性并重。早期语言文化节目特点是严肃教化,注重于知识的传达,多是传统书籍和历史的讲解,枯燥而沉闷,俨然成了一个“电视课堂”。这些节目虽然也曾赢得了一定的关注度,但娱乐大众并不是其真正属性。而以《成语英雄》为代表的新兴文化节目则大力提升娱乐效果和可看性,在娱乐元素与传统文化的平衡中找到新的发展动力。从《成语英雄》的情况看,具备以文化性为主、娱乐性为辅的特点。在这些节目中,娱乐为文化传播服务,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和工具。目前明星、情感故事、娱乐性节目样式是提升娱乐性的主要手段。但需注意的是,若要良性发展,切不可娱乐过度、陷于低俗,让文化沦为节目的外衣,应努力做到:有文化,但不故作高深;有娱乐,但不低俗喧嚣;有情感,但不故意煽情。

从单向传播到互动传播。早期文化节目在形式上有纪录片、讲坛、学者访谈、学者对话等,其传播特点基本呈一种明显的单向流动性,即:传者→内容→媒体→受众→效果。在这一流程中,媒体、主讲人处于绝对的主导位置,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无法直接参与节目,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成语英雄》在嘉宾、选手、观众之间实现了多向互动。节目组借鉴选秀类娱乐节目的制作手法,广泛发动社会各阶层爱好传统文化的人士来参与节目,提供一个全民文化秀的平台。通过猜成语,选手们能够与嘉宾、观众分享自己的文化情感经历,在传播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自己也成为传播的主角之一。主讲人也不高高在上,而是和选手一起分享传统文化。此外,场外观众通过APP软件、微博、贴吧等新媒体手段也能够参与、评论。

从窄众到广众。早期节目由于更注重于知识的传达,以至于观众群体呈现专业化和高知化的特点,令普通大众敬而远之。《成语英雄》秉承《汉字英雄》的长处,降低知识深度,更加通俗化、娱乐化,兼顾放松身心,迎合了当下大多数观众的心理。在选手组合选择方面,从中学生到82岁老人,从普通人到国际模特,照顾到了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群。同时,请到的嘉宾都是各自领域内出类拔萃的代表,都有一批忠实的“粉丝”。相比之下,同属河南卫视的《梨园春》《武林风》等早期节目主打戏曲、武术,收视人群相对受限;而成语属于语言类,稍有文化者都会关注。基于这些因素,受众群体大大增加。

因此,《成语英雄》带来的启示就是:在坚持文化性为主的基础上,增加娱乐性,增强参与性,扩大受众群体。这可视为语言文化类及其他文化类节目的一个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类节目成语娱乐
拼成语
娱乐眼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猜成语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