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楠
摘 要:
农民工为我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们作为现代人,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却受到了严重的束缚。为此,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角度,通过分析农民工现实问题的根源所在探讨提高农民工现代性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农民工;现代性;人的全面发展
一、马恩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本理论
人,既是一个独立的思维个体,同时又是整个社会的产物,社会性是其本质属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紧密联系。具体说来:人不仅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同时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创造物。人是历史活动的创造主体,离开了人和人的生产活动,人类历史就不能存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人的存在是有机生命所经历的前一个过程的结果。只是在这个过程的一定阶段上,人才成为人。但是一旦人是已经存在人,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而人只有作为自己本身的产物和结果才成为前提。”\+①这段话对于人和人类历史的本质联系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告诉我们任何脱离了人类历史而去认识人,或是脱离了人而去分析人类历史,都是不正确的。只有立足于人的本质,将人置身于整个社会发展之中,才能对人的全面发展作出具体的历史的科学界定。
二、农民工现代性的本质内涵
现代性的元素, 表现为个体的主体性、个性、自由、自我意识、创造性、社会参与意识等现代性的文化特质,而理性化社会的主导性文化模式不仅要作为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渗透到个体的和群体的行为和活动之中, 而且必然作为自觉的制度安排而构成社会运行的内在的机理和图式。
国内有学者认为,农民工进入城市, 不仅体现为一种地域空间的变迁、社会角色的转变, 更体现为一种精神空间的转移, 即变农村意识、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城市意识、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农民工以市民的生活标准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重构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以适应城市生活对自身要求的社会过程。这种新的关系网非常有利于农民工现代性的形成, 他们通过对关系网的运用, 重释了各个关系的意义。此时, 关系成为一种社会资本, 被理性地运用于谋生存、求发展的过程中,这不能不说是巨大的进步。农民工并没有像所预期的那样, 完全抛离了所有类型的传统社会秩序的轨道, 从而形成了新的生活形态, 也并未在城市中获得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 其现代性已经由一种被追求和向往的理想价值而变成在内在精神世界和外部社会领域引发出无穷的困惑、焦虑、紧张和冲突的麻烦问题, 其现代性体验也同样没有出现瞬间由农民彻底向市民转变的全新的感受。
三、以人的全面发展标准衡量农民工现代性的束缚
(一)社会存在感低、政治参与能力弱
我国农民工主要从事着市民不愿意做的脏苦累的工作。他们工资收入低,几乎没有社会保障。生活条件很差,经常遭到城市市民的歧视。农民工几乎成为了社会底层的代名词,其社会地位和所做贡献不能成正比。大部分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及能力普遍较弱。加上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很少有人自觉地去参加政治活动。部分农民工由于缺乏民主法治意识观念,在遭遇不公正待遇时往往偏向采取越级上访,使用暴力等违法违规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农民工作为夹杂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群体,往往农村的政治活动参加不了,城市的政治活动无法参加,合法的政治权利无法实现。
(二)农民工工资收入低、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我国农民工目前的工资收入水平偏低,大部分农民工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许多企业不给农民工购买医疗、工伤、养老等社会保险,他们的工作没有相应政策保障,随时有被辞退的可能。失业后的农民工,没有生活来源,而且农民工大多从事危险的工作,劳动场所没有或者很少有安全设施,工伤事故时有发生。发生事故后他们得不到任何组织的救助,只能默默忍受病痛的折磨。相当数量的农民工住在地下室、简易工棚、集体宿舍或城郊小产权房里。他们的生活质量很低,极易引发卫生、安全等问题。
(三)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平衡,人的重要性被忽略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生产的主体分散、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的销售模式落后、农产品的加工程度低、农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程度低、其他支撑服务不完善等等。而且,由于城市化进程中过多考虑的是城市的空间扩张问题,为满足追求城市化水平数量的提高,从而忽视了质量的重要性,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形式化工程。没有考虑到市场和人的需求,忽略了人的因素。仅仅把农民工当做廉价劳动力,没有从根本上为其融入城市、转化市民、建立家庭提供一系列的制度保障。
四、促进农民工现代性发展的对策探讨
(一)引导农民工及城市市民加强文化沟通与接触,提高农民工的社会认知性
农民工问题的形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文化沟通接触的缺乏所导致的。所以要促进农民工的现代性获得和提高,必须解决好这些问题。
首先,引导城市居民了解农民工。针对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可以广泛利用媒体加强宣传,让市民更深入地了解农民工,了解他们人格的质朴与工作的坚辛,意识到他们对这个城市和他们自身的重要意义。要注重引导城市居民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整体发展全局的高度,善待农民工,逐步树立城市居民认可外来农民工是“新市民”的观念,突破传统二元社会结构的思维模式,公平地对待农民工。
其次,引导农民工加强对城市居民的了解。农民工对城市居民的偏见和误解会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发展进步,甚至会促使他们误入歧途,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工现代性的获得和提高。农民工必须主动冲破周身的狭隘的圈子,与更多、更开放的人群接触,尤其城市居民群体。鼓励农民工主动和城市居民接触,认识到他们和自己一样,也需要为生存付出自己的努力,他们现有的生活也大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从而减少农民工对城市居民的抵触、怨恨甚至恶意破坏等心理和行为,增强对城市居民的理解和认同,并通过更多的接触与交流发生积极的互动。endprint
(二)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会制度,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
当农民工离开家乡,迁移到城市,家族背景随之消失,农民工零星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往往是松散的、不可支撑的。甚至可以说,目前农民工并没有能力建立或参与那些能使他们改变自己被动地位的持久、正式的关系组织,进而导致他们在市场中缺乏像其他阶层一样的权力和机会。当他们遇到需要一些社会组织帮助处理的问题时,往往得不到积极的回应和明确的帮助。许多农民工在对外参与中受到伤害之后,经常会做出极端的举动,例如通过伤害自身与他人等方式索要被拖欠的工资,更多的农民工遇到合理权益被侵犯时,选择忍气吞声或退让回避,而不是积极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
要解决这一难题,政府需责无旁贷,以法律的形式在农民工务工单位强制建立农民工工会制度,利用组织的力量维护农民工的正当权利,为农民工现代性的获得和提高建立组织保障。已经建立农民工工会的,要切实保证工会的权益得到落实。针对目前农民工的实际知识水平、组织水平还比较弱等情况,有关部门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
(三)加快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促进农民工现代性转变发展
城镇化水平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过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要在现阶段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积极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具体来说,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实现农村生产率的现代化发展。通过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经营程度,加大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农村从业人口数量的下降和收入的增加。二是实现社会保障的现代化发展。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让农民工长期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使农民工的现代性获得和提高严重缺乏社会保障。因此,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必须考虑广大农村人口的福利待遇,使政策福利向农村倾斜。只有实现了这点,农民工在务工期间才有了坚实的精神和政策依靠,才敢完全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三是实现农村人口生活和行为模式的现代化发展。通过积极的宣传和引导,帮助全体农民逐步摆脱传统不良的生活和行为模式,养成健康文明的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理念,使广大农民不仅在物质上,更要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解放和提高。只有全体农村人口得到更高层次的全面发展,农民工的现代性获得和提高才有了无穷的空间和动力。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1972.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
[2]贾楠、郭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分析——现代性的渗入与缺失》,《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3]李广贤:《人的全面发展与农民工现代性的提高》,《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1期。
[4]许林、袁桂林:《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审视》,《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第3期。
[5]江小容、王征兵:《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及路径选择》,《求索》2012年第1期。
[6]杨莉芸:《公民意识:农民工市民化的内在驱动力》,《求索》2012年第5期。
[7]王安全:《价值理性关照下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工具理性》,《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第3期。
(作者单位: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上海 200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