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要想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壮大,就要进行科学的税务管理,包括税务筹划及税务风险的应对等,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但是我国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造成了不必要的税务风险,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税务管理的现状,将税务管理划分六大功能,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企业税务管理体系,并提出完善我国税务管理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税务管理;目标模式;对策
一、企业税务管理概述
1.企业税务风险
(1)企业税务风险的涵义
企业税务风险指由于企业的涉税行为没能正确有效地遵循税法规定,致使企业未来利益的或有损失。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企业纳税行为不合乎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未纳税或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和声誉损害等风险;二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恰当,没有贯彻相关优惠政策,多缴了税款,承受了额外的税收负担。
(2)企业税务风险的特点
①主观性:不同税务机构对税收制度的理解各不相同,是得纳税业务在相关业务中表现出主观态度。
②必然性:企业生产经营的终极目标是最大化税后净利润,企业追求税务成本的最小化,而国家税收具有强制性,这一矛盾,经常导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此外,我国税收政策不断变化更新,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对相应政策法规解读的不全面不透彻,使得企业难以完全规避税务风险。
③预先性:税务风险不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后才发生的,早在企业实际缴纳各项税费之前的相关行为中就已经暗藏着税务风险。也就是说,企业税务风险先于税务责任履行行为而存在。
(3)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大的因素:一是外部因素,包括市场竞争和融资环境、宏观经济及产业政策、相关法律规定、地方税收政策、股东的越权及违规行为等。二是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经营理念与发展战略、经营者税务规划及其对税务风险的态度、经营模式或业务流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监督机制、部门间的权责划分与相互制衡等。
为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始终不断调整和更新相关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等,由于不同的人对政策认知与理解的偏差,造成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税务机关实际业务中,不可能一一照搬法律规定,税务人员具有自由裁量权,这也会增加企业产生税务风险的可能性。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将导致企业涉税问题出现差错;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是企业合理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保障,如果财务人员工作出现差错较频繁,企业就会面临较大的税务风险;企业审计制度及内控制度不健全,极易造成企业的税收违规行为。
2.企业税务管理概述
企业税务管理是指企业分析研究、计划筹划、监控处理、协调沟通和预测报告自身的涉税企业与纳税事务的管理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按照要求进行纳税;二是防范纳税风险。
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终极目的,而利润既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衡量绩效的重要指标,这就了决定企业必然会想方设法压低成本,以获取高额利润。企业税务会计通过事先筹划,在多种纳税方案中合理安排公司筹资、投资、经营、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针对采购、生产、经营以及内核等进行合理决策,利用国家法规合理积极筹划税务,既保证企业合规完成纳税义务,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减少税收负担,也提高了税后利润,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现状
1.我国企业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税务管理观念淡薄,认识不全面
我国多数企业的税务管理观念淡薄,认为企业设立专门的税务机构成本较大,且浪费资源,税务工作完全可由财务会计人员兼办;税务人员只管执行税法的规定,没有对管理层及员工进行税务知识的教育培训,税务信息滞后;税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忽视了事先与事后税务管理。对于税务管理的认识较片面,将税务管理等同于税务筹划,但税务筹划仅是税务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层面。
(2)缺乏健全的税务风险管控机制和有效的税务管理手段
一些企业虽然一直在开展相关的税务管理工作,却没有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控机制,在纳税筹划环节钻国家税法的空子,技巧性的减税,一旦被监管部门认定为偷税漏税行为,企业的税务管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多数企业只是单一的进行税务筹划,缺乏有效的税务管理手段,不能充分发挥税务管理的协调作用。
(3)企业税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到位
我国多数企业的日常税务管理工作只是应付税务执法部门关于税务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发票管理等业务的相关规定,没有建立完善的重大业务涉税分析制度、税务信息管理制度、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等税务管理机制,也没有充分借助外部专业人员对企业进行相应的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税务代理等税务实务管理,从而阻碍了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的主要模式
(1)自我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是指企业相关的涉税业务由企业内部人员自己来管理。由于企业自身人员专业知识及工作学习能力方面的限制,这种管理模式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变相增加企业的税务管理的成本。
(2)外包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涉税业务有专业的税务中介机构完成,企业只需向中介机构支付相应的劳务费即可。外包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有效的规避涉税风险,并且利于绩效评价,但成本较高。
(3)自我管理与外包相结合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将专业的税务中介机构与企业自身相应的专职人员与机构相结合展开涉税相关业务。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较成熟的发达国家,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主要选择专业化的中介机构来承担相关的涉税业务。中介机构凭借专业化的管理,效率高,成本低,较大的推动了外包业务的发展。endprint
三、企业税务管理体系构建
1.企业税务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1)纳税遵从原则
纳税遵从就是说企业的经营行为要有效的适应国家的税收政策,并对自身内部发生的新变化作出使用税收政策的判断,避免利益的损失。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发展以及税务征管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因对对有关纳税事项错误处理给企业带来的信誉危机和经济损失愈加严重,企业在构建税务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国家的税收政策,并随时更新信息。
(2)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企业在构建税务管理体系时,应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税务管理也要为这个目的服务。
(3)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是指企业构建的税务管理体系应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根据现实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结构,而非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的理论化,不能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税务管理体系,而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如人员结构,部门结构,业务内容等进行管理。
此外,企业在构建税务管理体系时,还应根据税务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经营的状况等,建立有效的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管理体系。
2.现代企业税务管理系统的构成
我国现代企业税务管理系统包括征管主体、服务主体和纳税主体三大主体。税务征管主体是指国家局、省市局、区县局、税务所等税务征管机构。税务服务主体是指从事税务咨询管理的相关人员,如税务师、税务从业人员等。目前,我国拥有3000多家事务所,2万多名税务师以及6万多名税务从业人员。纳税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依法履行纳税义务,进行税款缴纳行为的一方当事人,既包括依照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也包括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等在性质上属于纳税义务的有关主体。
3.企业税务管理体系构建的框架
以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为中心,将税务管理的功能分为核心功能和扩展功能两大类。税务管理的核心功能包括纳税筹划、风险管理以及危机服务三项内容,在构建税务管理体系时,围绕税务管理的核心功能进行业务环境评价,纳税方案的安排、系统设计,纳税风险的预检、评估等,危机事故的分析、处理与规避。通过风险的管理与危机事故的相关处理结果,为税务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技术上的借鉴与支持。同时,要注重企业税务管理的扩展功能,即企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核算审批制度的建设和相应的信息咨询服务。通过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公司制度的完善,降低税务风险,为企业经营管理带来更加便利的条件。企业的税务管理体系框架如图所示。
四、完善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
1.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造成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因此,及时收集税法的最新动态,准确深入地理解税法,恰当使用税收政策是税务管理的基本前提。对此,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如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来加强税务信息的搜集与利用,通过会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税收政策得到应用,促进行业发展。
2.建立奖罚机制
企业税务管理包括企业遵从税法管理和企业税务筹划。建立奖罚机制对于提高员工积极性和企业的经营业绩有很大帮助。一方面,对于没有遵守税法,遭受税务机关处罚的,要给予相关人员相应的处罚。另一方面,对于税务筹划采取正激励机制,即企业税务管理人员若能为企业提出最佳方案,节省税额,并且提出的方案有利于企业项目的发展,那么就应受到相应的奖励。
3.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信息沟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税务管理人员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企业税收是基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而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熟悉的是企业缴税和税务机关征税的业务,而对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税法适用环节不甚了解。因此,需要企业税务和经营管理人员之间相互沟通,或者赋予税务管理人员参与经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二是企业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企业要与当地税务机关建立沟通机制,及时认知、落实新规定,避免不必要的税务风险发生。
参考文献:
[1]芦艳.企业税务管理及其体系构建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17):120-121.
[2]胡国强,吴春璇.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研究综述与框架构建[J].风险与内控,2012(11):65-69.
[3]朱克实.《企业税务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曹冰瑶(1988- ),女,河北秦皇岛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endprint
三、企业税务管理体系构建
1.企业税务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1)纳税遵从原则
纳税遵从就是说企业的经营行为要有效的适应国家的税收政策,并对自身内部发生的新变化作出使用税收政策的判断,避免利益的损失。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发展以及税务征管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因对对有关纳税事项错误处理给企业带来的信誉危机和经济损失愈加严重,企业在构建税务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国家的税收政策,并随时更新信息。
(2)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企业在构建税务管理体系时,应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税务管理也要为这个目的服务。
(3)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是指企业构建的税务管理体系应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根据现实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结构,而非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的理论化,不能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税务管理体系,而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如人员结构,部门结构,业务内容等进行管理。
此外,企业在构建税务管理体系时,还应根据税务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经营的状况等,建立有效的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管理体系。
2.现代企业税务管理系统的构成
我国现代企业税务管理系统包括征管主体、服务主体和纳税主体三大主体。税务征管主体是指国家局、省市局、区县局、税务所等税务征管机构。税务服务主体是指从事税务咨询管理的相关人员,如税务师、税务从业人员等。目前,我国拥有3000多家事务所,2万多名税务师以及6万多名税务从业人员。纳税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依法履行纳税义务,进行税款缴纳行为的一方当事人,既包括依照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也包括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等在性质上属于纳税义务的有关主体。
3.企业税务管理体系构建的框架
以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为中心,将税务管理的功能分为核心功能和扩展功能两大类。税务管理的核心功能包括纳税筹划、风险管理以及危机服务三项内容,在构建税务管理体系时,围绕税务管理的核心功能进行业务环境评价,纳税方案的安排、系统设计,纳税风险的预检、评估等,危机事故的分析、处理与规避。通过风险的管理与危机事故的相关处理结果,为税务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技术上的借鉴与支持。同时,要注重企业税务管理的扩展功能,即企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核算审批制度的建设和相应的信息咨询服务。通过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公司制度的完善,降低税务风险,为企业经营管理带来更加便利的条件。企业的税务管理体系框架如图所示。
四、完善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
1.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造成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因此,及时收集税法的最新动态,准确深入地理解税法,恰当使用税收政策是税务管理的基本前提。对此,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如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来加强税务信息的搜集与利用,通过会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税收政策得到应用,促进行业发展。
2.建立奖罚机制
企业税务管理包括企业遵从税法管理和企业税务筹划。建立奖罚机制对于提高员工积极性和企业的经营业绩有很大帮助。一方面,对于没有遵守税法,遭受税务机关处罚的,要给予相关人员相应的处罚。另一方面,对于税务筹划采取正激励机制,即企业税务管理人员若能为企业提出最佳方案,节省税额,并且提出的方案有利于企业项目的发展,那么就应受到相应的奖励。
3.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信息沟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税务管理人员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企业税收是基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而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熟悉的是企业缴税和税务机关征税的业务,而对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税法适用环节不甚了解。因此,需要企业税务和经营管理人员之间相互沟通,或者赋予税务管理人员参与经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二是企业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企业要与当地税务机关建立沟通机制,及时认知、落实新规定,避免不必要的税务风险发生。
参考文献:
[1]芦艳.企业税务管理及其体系构建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17):120-121.
[2]胡国强,吴春璇.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研究综述与框架构建[J].风险与内控,2012(11):65-69.
[3]朱克实.《企业税务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曹冰瑶(1988- ),女,河北秦皇岛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endprint
三、企业税务管理体系构建
1.企业税务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1)纳税遵从原则
纳税遵从就是说企业的经营行为要有效的适应国家的税收政策,并对自身内部发生的新变化作出使用税收政策的判断,避免利益的损失。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发展以及税务征管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因对对有关纳税事项错误处理给企业带来的信誉危机和经济损失愈加严重,企业在构建税务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国家的税收政策,并随时更新信息。
(2)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企业在构建税务管理体系时,应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税务管理也要为这个目的服务。
(3)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是指企业构建的税务管理体系应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根据现实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结构,而非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的理论化,不能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税务管理体系,而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如人员结构,部门结构,业务内容等进行管理。
此外,企业在构建税务管理体系时,还应根据税务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经营的状况等,建立有效的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管理体系。
2.现代企业税务管理系统的构成
我国现代企业税务管理系统包括征管主体、服务主体和纳税主体三大主体。税务征管主体是指国家局、省市局、区县局、税务所等税务征管机构。税务服务主体是指从事税务咨询管理的相关人员,如税务师、税务从业人员等。目前,我国拥有3000多家事务所,2万多名税务师以及6万多名税务从业人员。纳税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依法履行纳税义务,进行税款缴纳行为的一方当事人,既包括依照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也包括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等在性质上属于纳税义务的有关主体。
3.企业税务管理体系构建的框架
以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为中心,将税务管理的功能分为核心功能和扩展功能两大类。税务管理的核心功能包括纳税筹划、风险管理以及危机服务三项内容,在构建税务管理体系时,围绕税务管理的核心功能进行业务环境评价,纳税方案的安排、系统设计,纳税风险的预检、评估等,危机事故的分析、处理与规避。通过风险的管理与危机事故的相关处理结果,为税务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技术上的借鉴与支持。同时,要注重企业税务管理的扩展功能,即企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核算审批制度的建设和相应的信息咨询服务。通过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公司制度的完善,降低税务风险,为企业经营管理带来更加便利的条件。企业的税务管理体系框架如图所示。
四、完善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
1.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造成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因此,及时收集税法的最新动态,准确深入地理解税法,恰当使用税收政策是税务管理的基本前提。对此,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如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来加强税务信息的搜集与利用,通过会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税收政策得到应用,促进行业发展。
2.建立奖罚机制
企业税务管理包括企业遵从税法管理和企业税务筹划。建立奖罚机制对于提高员工积极性和企业的经营业绩有很大帮助。一方面,对于没有遵守税法,遭受税务机关处罚的,要给予相关人员相应的处罚。另一方面,对于税务筹划采取正激励机制,即企业税务管理人员若能为企业提出最佳方案,节省税额,并且提出的方案有利于企业项目的发展,那么就应受到相应的奖励。
3.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信息沟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税务管理人员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企业税收是基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而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熟悉的是企业缴税和税务机关征税的业务,而对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税法适用环节不甚了解。因此,需要企业税务和经营管理人员之间相互沟通,或者赋予税务管理人员参与经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二是企业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企业要与当地税务机关建立沟通机制,及时认知、落实新规定,避免不必要的税务风险发生。
参考文献:
[1]芦艳.企业税务管理及其体系构建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17):120-121.
[2]胡国强,吴春璇.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研究综述与框架构建[J].风险与内控,2012(11):65-69.
[3]朱克实.《企业税务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曹冰瑶(1988- ),女,河北秦皇岛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