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与读书

2014-06-20 23:25邵火焰
前线 2014年4期
关键词:温习顾炎武资治通鉴

邵火焰

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学问渊博,被后世称为“清朝开国儒师”、“ 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有如此成就,与他从小勤奋好学、热爱读书是分不开的。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由此,可以看出他对读书的重视。

6岁刚入私塾的顾炎武,识字不多,读书的方式是“听”。顾炎武的祖父蠡源公读书喜欢大声地吟诵,顾炎武就在旁边“听”。有一次,祖父问他:“你听得懂吗?”顾炎武回答:“听不懂,但感觉很好玩。”随着年龄的增长,顾炎武开始自己捧着书本阅读了。11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读过《史记》《诗经》和《太平广记》等书籍。

但少年时期的顾炎武,读书没有一定的目的性,有时拿起一本书只是翻翻目录和纲目,浅尝辄止。有一次,祖父看到顾炎武在读《资治通鉴》,就想考考他。祖父问顾炎武《资治通鉴》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是什么?顾炎武由于没有深入阅读与思考,嗫嚅了半天也回答不上来。祖父郑重地告诫顾炎武,年轻人读书千万不能浅尝辄止,为图省事而只浏览纲目。这种读书态度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是不足取的。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对待它。

祖父的话深深触动了顾炎武。他从中领悟到读书不是少儿的游戏,只是勤奋还不够,还要严格一点。于是他开始反省自己,并逐步摸索出一套读书方法,顾炎武将其称为“自督读书法”。具体做法是:首先,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必须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这样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然后,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读书笔记,写下心得体会;最后,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在温习读过的书籍时,他给自己立下规定,每天要温习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顾炎武就是用自创的“自督读书法”遍览了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了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等方面的材料。崇祯十七年清兵入关后,顾炎武由昆山县令杨永言推荐,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务之职。这时的顾炎武尽管公务繁忙,但仍没有放弃读书。读书之余还撰写了《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即著名的“乙西四论”,为朝廷出谋划策。南明政权瓦解后,顾炎武亲身参与的抗清活动也一再受挫。但是顾炎武并未因此颓丧,他用读书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后来,顾炎武因“通海”的罪名被捕入狱。在狱中,顾炎武买通狱官,让外面的亲友偷偷送书进来阅读。狱中的顾炎武再次通读了《战国策》《左传》和《国语》等史书。

顾炎武的读书笔记,后来被汇集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在这本书中,顾炎武列举了很多他用“自督读书法”读书大有收获的例子,至今还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和体味。

责任编辑:魏晔玲

猜你喜欢
温习顾炎武资治通鉴
顾炎武谢鼠
顾炎武谢鼠
胡三省苦心作注
温故知新
火了1000年,一套被毛泽东翻碎了的书
顾炎武“拜师”
忠孝两全顾炎武
《资治通鉴》25句至理名言
《资治通鉴》带我玩穿越
温故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