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了人物的精气神

2014-06-20 09:00
博览群书 2014年11期
关键词:铺路精气神报告文学

○ 王 晖

写出了人物的精气神

○ 王 晖

王国平的报告文学《一枚铺路的石子》具有鲜明的新闻性和现实性。它所书写的对象——兰辉,是一位不久前因公殉职的48岁的四川北川县原副县长,一位上至总书记、下至老百姓称赞的“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作者用艺术之笔生动再现了这位新世纪中国基层领导干部勤政清廉、务实为民的新形象。有形的“兰辉小道”,让人性的温度“畅行无阻”;无形的“兰辉小道”,让人间的爱意如花绽放。作品里这样的感叹正是对兰辉形象的诗意概括。新世纪以来,类似于何建明的《永远的红树林》、李春雷的《木棉花开》等短篇报告文学佳作并不多见,王国平的这篇作品可以称得上是这一体式报告文学的重要收获。

作为仅万余字的报告文学,《一枚铺路的石子》的着力点在于再现主要人物形象的精气神。作品开篇就还原了兰辉冒着暴雨泥石流塌方危险,驱车崎岖山路去乡镇查看灾情的情景。这位刚刚做完手术、借故从医院“逃走”的副县长“叮咛了一路,协调了一路,也疼痛了一路”,不幸跌落悬崖,牺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接着,作者通过采访兰辉的家人、同事、好友等,用三个部分的篇幅凸显这位“甘做一枚铺路石子”的基层领导干部的个性、品位、境界和思想。他曾是“最美乡村教师”,为他人点亮一盏盏明灯。他堪称“精神贵族”,钟爱文学,“对知识的汲取和渴望,贯穿他的生命始终”。他开辟了一条条“兰辉小道”,用行动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他为残疾村民王诗山铺设方便其出行的专用通道,为进城务工人员母军贤解决生计问题,为“可乐男孩”杨彬自主创业提供条件。他与时俱进,用微博问政、贴吧问政等方式扩充执政为民的信息通道。他秉公行政,决不马虎,“硬气得很”。在充满激情和深情的叙述中,一个有境界、有品位、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感的共产党员形象栩栩如生,一个为民、务实、清廉的当代领导干部形象呼之欲出。

在当今网络等多媒体的盛行时代,报告文学仅止于真实性、新闻性和现实性,是远远不够的。《一枚铺路的石子》塑造了一位引领时代精神高度的领导干部。这既得益于作者的深入采访之功,也得益于作者的艺术感悟力和表现力。这篇作品对兰辉这一现实人物形象的表现,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在结构上,作品运用的是非线型结构,以三个内容组团,清晰地展示出人物的主要经历和性格个性,并比较多地运用闪回、插叙等结构手法,使叙述不至于过于呆板,而是张弛有度,更显灵活性。作者还注重细节的表现,诸如描写兰辉的衣着、体型、打着绷带协调公交站点设置事宜、督查公路质量、跳羌族舞、喜吃酸菜等,生活和工作的细微之处在这里被极富镜头感的画面强调出来,给人以或温暖或震撼或感动等多重叙述体验。

与细节相联系的是作品的叙事性话语。它们简洁朴实,又诗意蕴藉,情感性和可读性强,往往寥寥几笔便使人物个性凸显、形象活现。譬如作者写兰辉:“他个子不高,干瘦,雨衣披在身上,显得肥大,不协调。发白的牛仔裤上,淤泥点点,扎眼。手机不离手,电话一个接一个,多半时间对着手机吼,要车,要人。” 与虚构作品不同的是,报告文学文体还需要呈现非叙事性话语,用来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或思考,或以此引领读者的阅读。《一枚铺路的石子》里也遍布着这类话语。“他有一颗滚烫的心,时常热情似火,奔波在路上,甘于做一枚铺路的石子,垫高他人的身躯,畅通前方的路。他乐于在精神世界里徜徉,以诗的品格,以歌的旋律,蓄满力量,反哺他挚爱深沉的一方水土。”这是作者叙述完兰辉殉职当天情景时发出的感慨,既是作者个人的情感和思绪的迸发,也是其面对读者试图阐释兰辉这一人物的精神实质。

一般来讲,英模人物的报告文学很容易写成宣传稿、表扬信之类的文字。此类报告文学是一个高难度的写作,是一个易学难攻的“瓷器活”。从王国平的《一枚铺路的石子》里,我看到了这种题材报告文学新的活力,也看到了短篇报告文学的新曙光。当然,我更为欣喜的是像王国平这样的青年才俊加盟报告文学创作队伍,这或许将改善报告文学的创作生态,使之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新的复兴。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铺路精气神报告文学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画与理
永葆党员领导干部的精气神
以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碓窝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从陈克勤作品看海南建省以来报告文学的发展
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凝聚扶贫精气神
活出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