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伤心”之夏
很早以前,古人便已洞察到了夏季和心脏之间的奥妙——《素问·金匾真言论》云:“南方赤色,入通于心”。《黄帝内经》称:“心者,生命之本……为阳中之太阳,应于夏气。”四季中夏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因此夏火旺盛,相较于其他三季,对心脏的影响是最大的:
伤心阴:夏天一动就容易出汗,而在中医看来,汗为心之液,汗液外泄过多,容易损耗心阴。
损心阳:夏季人体阳气趋于体表肌腠,体内尤其是腹部阳气偏虚、阴气潜伏。在热浪滚滚的盛夏季节里,人们往往喜爱寒凉的环境和食物——孵空调和吃冷饮。但是如果稍不谨慎,过于寒凉则很易使体内的阳气更加虚损,而导致腹痛、泄泻等疾病。恰如养生歌诀中所言:“四时惟夏难养息,伏阴在内腹惧冷”。
心阴不足表现 心阳不足表现
盗汗、潮热、口渴
大便干燥、小便赤短(量少而呈黄色)
舌红少苔
心悸失眠 心悸气短、乏力
微微怕冷
舌色偏淡
夏天帝王养心忙
乾隆必喝莲心茶
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每年去避暑山庄避暑必喝的一道茶就是用荷叶露珠泡的莲心茶。莲心具有清心火、敛液止汗、止血固精的效果,夏夜饮用有一种两腋生清风的舒爽。
宫廷夏季“定心丸”
《清太医院秘录医方配本》中记载着一种清宫冰霜梅苏丸。夏季皇帝妃嫔出外远行总会带上它,在心慌、心烦、心神劳倦的时候,服用一颗,必能消烦渴、生津液、定心慌。这种清宫冰霜梅苏丸用四两盐梅肉,一两麦冬、一两薄荷叶、一两柿霜、一两细茶、五钱紫苏叶、一两人参和四两白糖炮制而成。麦冬、薄荷叶都对养心阴有好处,而人参能补心阳,所以称它是夏季消暑“定心丸”一点不为过。
夏季养心食&补
食物级养心之法
宜吃甘凉之物
以前夏天,农民们每天清早都会运着鲜榨的生地汁、藕汁等去药房,这些鲜榨汁是夏令养阴的“抢手货”,总是供不应求。虽然这一传统已在药房失传,但是夏天多吃些甘凉之物对养心阴大有好处。百合、绿豆、藕、梨、西瓜都属此类。相反,热性食物如樱桃、杏子、荔枝、木瓜、石榴等则应浅尝即可。
多点酸,来点苦
俗话说:夏天不吃酸,出门打“窜窜”。《素问·藏气法时论》云: “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对于那些爱出汗的人来说,汗液外泄过多容易伤心,而在五味中,酸有收涩的作用,能在体表为你筑起一道“防洪堤”。所以,早在古代,上至皇亲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家家户户必喝的酸梅汤生津止渴,宁养心神。除此之外,柠檬水、番茄汤、放了醋的紫菜蛋花汤,都是敛汗护阴的不错之选。同时,夏季应该适当吃些苦味食物。中医认为苦能入心,也能滋阴,可以像釜底抽薪一样为人体降火气。因此,喝点带有淡淡苦味的温茶如苦丁茶、莲心茶常令人舌下生津,比吃冷饮更解体渴。
好吃好喝养心阴
推荐一:苦瓜蜜茶
制作方法:15克苦瓜干放入杯中,冲入300毫升开水,加盖闷泡12分钟至味道渗出,加入一大勺蜂蜜调匀饮用。
适用人群:苦瓜的苦味能清火养心,而蜂蜜不仅能润燥,而且有扩张血管、营养心肌、调节血压的作用,特别适于血压偏高,又易出汗的人饮用。
推荐二:复方乌梅茶
制作方法:乌梅10克、五味子5克、红枣3颗、茶叶2克,放入杯中,倒入300毫升开水冲泡,加盖闷泡10分钟后,即可滤除残渣饮用。
适用人群:乌梅能生津止渴,五味子能止汗安神,红枣则能补气血,在心烦燥郁的夏天喝上一杯,能带你重回平静的世界。
推荐三:双耳汤
制作方法:黑木耳、白木耳各10克,冰糖30克。将黑木耳、白木耳用温水泡发、洗净后加糖和清水上笼蒸1小时,至木耳熟烂即成,每日吃两次。
适用人群:黑木耳被称为“血管清道夫”,能扩张血管、清除血管垃圾;白木耳有清心养阴,强心神的功效,明代嘉靖皇帝因常服“丹药”而心神烦躁、彻夜难眠,后来服用银耳才心神安定,睡了好觉。因此,有夏季失眠、心慌的朋友不妨一试哦。
补品级养心之法
夏天巧服参
很多人都听过夏天适合服用西洋参的说法。确实,在各类参中,西洋参属于凉性,补气的力量较弱但有较好的养阴作用,夏天用5~7克西洋参泡煮成茶,能清热生津,滋养心阴。
不仅是西洋参,人参也是夏令补品之一。对普通人来说在阳气升发最旺盛的大暑连服用一周人生晒参,每次5~10克,对补养心气阳大有裨益;而对原本有心衰的人来说,夏天坚持服用人参,能补气益血,稳定病情。 不过,无论西洋参还是生晒参,体内有湿阻明显者即有腹痛溏泄、头重身困、舌苔白腻、食欲不振等症状的人不宜服用。
Q&A:泡、煮、蒸、口嚼,哪种吃参法最好?
A:在这四种吃参方法中,最传统的也是最好的方法是蒸。将参切片,放在参盅里,1/3参,2/3水,然后隔水蒸好后喝其汤水,这样最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了。
枫斗煮水
说到养阴,石斛不可不提,铁皮枫斗则为其中上品,对于出汗多、头晕耳鸣、疲劳乏力、心烦不安、盗汗、腰膝酸软、睡眠不佳、舌偏红少津的人来说,夏天喝枫斗茶是最适合的了。有的人喜欢用开水泡枫斗茶,其实是一种浪费。枫斗中的有效成分一定要经过煎煮才会析出,而且煮的时间要久,枫斗茶滋养心阴的效果便越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