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林
截至2013年,青岛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68个、中国驰名商标73件、山东省名牌产品453个、青岛名牌产品523个。“国字号”招牌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自主品牌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半壁江山,成为了国内公认的“品牌之都”,并正在向国际品牌之城迈进。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包括青岛在内的14个沿海城市,这个决定给青岛的开放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新机遇。
虽然当时青岛的工业基础较好,轻纺工业有着“上青天”的美誉,还有港口优势。但与其他城市相比,青岛的水、电、煤、矿产等资源相对缺乏,经济总量和竞争力都居中游。对青岛工业而言,如何把握和利用好中央给予的政策,实现青岛工业的全面振兴,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艰巨的问题。而作为拥有着百年名牌的青啤在国际市场上日益提升的影响力,让我们意识到了名牌的力量。于是,在总结青岛啤酒及部分民用消费品畅销不衰的经验基础上,青岛明确提出了“振兴青岛工业必须培育一批拳头产品”的工业发展思路。
实施重点产品发展规划
1984年,青岛市经济委员会成立了青岛市重点产品规划办公室,组织科学技术、橡胶、化工、纺织、电子仪表、机械、食品、农业、水产、工艺美术、电子计算机等多个专业组的专家,编制了《1984-1990年重点产品发展规划》,从各行业提出的181种产品中,确定了冰箱、电视、计算机、啤酒等57种重点产品作为青岛工业未来发展方向,以此带动相关产品、相关行业的发展。
为了保证规划的实施,青岛一是将重点产品规划纳入青岛市“七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青岛发展工业和经济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把重点产品发展规划与技术引进规划、技术改造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等结合起来;二是在全国率先对原有的工业管理体制和工贸体制进行改革;三是在执行国家规定的前提下,在资金上对重点产品给予重点支持,包括银行给予重点产品技术改造项目低息贷款,将企业上缴的基本折旧费基金优先用于发展重点产品;建立专项基金给予优先补助、增拨科研经费等;四是对列入《规划》的重点产品,其技术引进项目和有关与外商合资经营等涉外经济合作的给予优先安排,对有关重点产品项目的出国考察申请优先考虑;五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改变科技人才储备不足的状况;六是加强水源和能源建设,消除重点产品发展的瓶颈;七是组织有关部门建立以重点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技术经济信息系统,及时提供可靠灵敏的信息。
人们熟知的海尔冰箱、海信电视机、青岛啤酒和双星鞋等产品都是当时规划中重点发展的产品,这为青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
创评“青岛金花”
经过5年的培育和发展,当初确定的重点产品在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具有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形势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一时期,产品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特别是轻工产品的放开搞活,南方沿海乡镇企业的产品凭借新颖的款式和灵活的销售策略,迅速抢占市场,但同时一些假冒伪劣商品也开始冲击市场。轻工产品面临着国外和南方低成本产品的多重压力,一些企业产品产销不对路,知名的“三大件”全面滞销,影响着青岛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事实上,青岛工业大量依靠国家投资,不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通过吸引外资投资建厂,周期长,见效慢,坐等倒退。在对外开放的政策下,要加快青岛工业发展,只有依靠市场,从市场中要产值和效益。经过研究,我们认识到要保证青岛工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就必须改变思维,汲取青岛啤酒国内外畅销不衰的经验,大刀阔斧地助推企业开拓市场。
走名牌发展道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有人提出评选“青岛名牌”,但又怕被人认为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于是,决定评选“青岛金花”,作为启动名牌战略的第一步。“金”表示金贵,“花”意味着美,“金花”比喻青岛的优质产品,这也规避了用“青岛名牌”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后,青岛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日用工业产品争创“青岛金花”活动的通知》(青政发[1989]71号)。根据规定,凡在青岛地区的企业定型批量生产的民用工业产品,均可申请参加“青岛金花”创评活动。除了对参选产品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外,还要求参加创评活动的企业必须制定本单位争创金花产品具体实施规划,并根据创评条件及要求,找出企业在基础管理工作、产品质量水平、工艺管理及市场信誉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帮助企业制订争创金花产品的规划和措施。所以,青岛市在创评金花产品之始,就注重用创评活动带动和提高全市工业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创评条件把加强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
青岛牌特制钙奶饼干、即墨牌即墨老酒、琴岛一利勃海尔BCD-220型豪华电冰箱、青岛牌青岛6型135自动曝光照相机、得贝牌BCD-274(FF40)立柜电冰柜、金鹿一海德曼自行车、琴岛牌XPB36-35双桶洗衣机、青岛牌SR5108型彩色电视机、金羊牌胶粘男皮鞋、金菱牌86-1-88型组合柜、青空牌KFR-50GW分体式房间空调器等11种产品,都是在1989年的“青岛金花”首次评选上选出来的产品。
从1990年开始,“青岛金花”创评活动开始推广到全市工业系统。1992年,单一型号的“金花”产品,也被扩展到金花系列产品。全市先后举办了4次较大规模的创“金花”展评展销活动,组织240个企业的2300种产品参展。到1993年,共认定金花产品31个。
“青岛金花”的评选和宣传,开辟了富有青岛特色的品牌发展之路,提升了青岛工业的档次和水平,享誉国内外的青岛“五朵金花”——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就是通过这一活动涌现出来的知名品牌,这也进一步促进了青岛产品在国家级评奖中的获奖率。
1990年4月,在全国首届科技贷款金箭奖评选活动中,青岛电冰箱总厂生产的BCD-220型电冰箱荣获金箭银奖;1991年,琴岛-利勃海尔牌电冰箱与青岛啤酒、茅台牌(酒)等老字号同时获得首批“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第一批中国名牌共10个,青岛占了4个;第一批全国质量奖共5个,青岛占了3个。到1992年,全市有78种产品获得国家质量奖,1100多种产品获部、省、市优质产品称号,海尔冰箱、海信彩电以及澳柯玛冰柜开始享誉全国。
青岛作为“品牌之都”由此发轫。
向国际品牌之城迈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外国品牌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崇洋媚外”盛行,名牌效应也被放大。伴随着国家和各省市创评名优产品活动的相继开展,青岛也认识到有必要树立自己的名牌,用统一的“名牌产品”来表述。而经过4年的“创金花”实践,青岛也有了创立自己名牌的勇气和底气。
1994年11月,青岛市经委向市政府上报了《关于实施名牌战略开展争创青岛名牌活动的报告》。随后,青岛名牌战略开始正式实施,由此在全市工业企业中拉开了“培育名牌、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的新一轮工业名牌序幕。青岛不仅把争创名牌产品、名牌企业摆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给予企业大力支持,还先后采取了对名牌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借助品牌和技术优势实行强强联合、加快名牌企业上市步伐等一系列扶优措施,着力培育和发展名牌。青岛的工业企业也把争创名牌产品、名牌企业作为了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崭新意义的名牌战略,很快便在青岛工业开花结果,并向其他行业延伸。“情满旅途”、“海尔——真诚到永远”、“微尘”等服务品牌和公益品牌纷纷涌现,并逐步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从“创金花”产品到评“青岛名牌”,再到大企业梯队建设,直至推进大企业国际化;从开展品牌策划,组织品牌展示,鼓励项目投入,支持资本运作,到大张旗鼓地奖励品牌企业、宣传大企业和企业家。同时,实施了大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和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名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等战略。青岛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引导全社会力量推动品牌战略不断升级,其中创评“青岛金花”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截至2013年,青岛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68个、中国驰名商标73件、山东省名牌产品453个、青岛名牌产品523个。“国字号”招牌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自主品牌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半壁江山,成为了国内公认的“品牌之都”,并正在向国际品牌之城迈进。
(作者时任青岛市经委副主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