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读史注重古为今用
毛泽东一生好史。他读史,除个人兴趣,主要是为了以古鉴今,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借鉴治国理政的方法。
一是关注古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经验。他在《汉书》里读到汉武帝曾经沿汾河乘楼船到闻喜一带,就感慨地说:可见当时汾河水量很大,现在汾河水干了,我们愧对晋民呀!由此他赞成“引黄济汾”的工程计划。
二是研究历代战局、战略、战役材料。毛泽东对史书上记载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尤感兴趣,批注最多,评论也最多。诸如《史记》所载楚汉成皋之战,《后汉书》所载刘秀指挥的昆阳之战,《三国志》所载袁曹官渡之战、曹孙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晋书》所载谢安、谢玄等人指挥的淝水之战等,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取胜。毛泽东读之,批注有加,在论著和谈话中经常引用。
三是看重记叙乱世和反映人才辈出的内容。延安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派到延安任联络参谋的徐复观,曾向毛泽东请教如何读历史,毛泽东的回答是:“中国史应当特别留心兴亡之际,此时容易看出问题。太平时代反不容易看出。西洋史应特别留心法国大革命。”
四是汲取古人积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这方面的内容,最能方便古为今用,用起来也很具体。毛泽东读《南史·韦睿传》,称道韦睿领兵打仗“善守”、“将在前线”、“敢以数万敌百万,有刘秀、周瑜之风”。除了赞赏韦睿的军事才能外,毛泽东更看重的是韦睿“不贪财”,遇功不争,遇事敢担当,能够团结干部,善于“躬自调查研究”,是一位“劳谦君子”,因而“仁者必有勇”等等,结论是:“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
(维之摘自《党的文献》2013年第5期,陈晋文)
1978年:邓小平批准中外汽车企业合资经营
1978年8月,主管汽车行业的第一机械工业部(以下简称“一机部”)向美国的通用、福特,日本的丰田、日产,法国的雷诺、雪铁龙,德国的奔驰、大众等著名企业发出邀请电,希望它们能够来考察中国市场。很快,反馈回来了:繁忙的丰田公司以正在和中国台湾洽商30万辆汽车项目婉拒,傲慢的奔驰公司则说不可能转让技术,除此之外其他公司都表示了兴趣。
第一个来的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10月21日,通用派出由汤姆斯·墨菲带队的大型访问团来洽谈轿车和重型汽车项目。后来出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接待了他们。在这次洽谈中,墨菲第一次提出了“合资”的概念。他说:“你们为什么只同我们谈技术引进,而不谈合资经营(joint venture)?”
李岚清后来对中央电视台记者回忆,尽管中方人员懂得一些英语,知道“joint”是“共同或共担”,“venture”是“风险”,连在一起似乎应当是“共担风险”,但对它的确切含义并不清楚。于是墨菲就让他手下的一位经理向中方人员详细介绍了“joint venture”的含义:就是双方共同投资,“合资经营”企业。这位经理还介绍了合资经营企业的好处,怎样搞合资经营,以及他们与南斯拉夫建立合资经营企业的经验,等等。
这位经理介绍以后,墨菲还补充说:“简单地说,合资经营就是把我们的钱包放在一起,合资共同办个企业,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是一种互利的合作方式。若要再说得通俗一点,合资经营就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
听了这番介绍后,李岚清感到新鲜有趣。会后,李岚清当即将谈判内容做成简报,上报给国务院和中央政治局。邓小平批示:合资也可以谈。
(融冰摘自《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吴晓波著)
张治中在“文革”中
据张治中女儿张素我回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很多老干部“靠边站”,父亲想不通。父亲对“文化大革命”很不理解,非常反感。他对一纯(张治中的儿子)说过,“文化大革命”比军阀混战还乱,谁也管不了谁,政府说话也不管用。
听说彭德怀被打倒,父亲写信给毛泽东;听说刘少奇被打倒,父亲也写信给毛泽东。他写了1万多字的信为彭德怀讲话。他在信里讲彭德怀非常艰苦朴素,他绝对不会反对您老人家。
1967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检阅红卫兵。父亲执意要见毛泽东,当时他的身体很不好了,就让一纯推着他到了天安门城楼上,见到毛泽东后他说:“主席啊,你走得太快了,我跟不上了。我一向认为共产党的干部都是好的,怎么一下子这么多好干部都变成走资派了?”接着又说:“现在被打倒的干部早就超过5%,党内我有许多老朋友都被打倒了。那些元帅都被打倒了,你怎么办呢?”
讲到这时,毛泽东站了起来,他本来一直坐着,说到这他站起来了。毛泽东说:“文白兄啊,你放心吧,我们可以甄别嘛!”父亲也站起来了,因为毛主席站起来了,一纯就扶他站了起来。但是站起来后,父亲并没有说话,一纯说看着他很沉闷、很沉闷,没有说话。他不能跟我讲什么心里不高兴的话,但他闷闷不乐。
(戎兵摘自《回忆父亲张治中》,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张素我口述,周海滨撰述)
彭士禄和他的绰号“彭拍板”
烈士彭湃的儿子彭士禄是中国核潜艇的首任总设计师、大亚湾核电站总指挥,因此曾荣耀地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核电事业的开拓者”。
在四川青衣江畔中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彭士禄有个著名绰号叫“彭拍板”。在核潜艇研制过程中,技术上大大小小的问题都需要他拿主意。为最大限度争取时间,彭士禄遇事往往不会等到有十足把握才做,而是有七分把握就敢拍板,余下三分交给实践。在遇到各方争执不下时,他也勇于拍板。他常说:“对了,功劳算你的;错了,责任算我的。”
作为工程师,彭士禄强调,他的拍板绝非盲目。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们拿数据来和我讲话”。
有时,他会大胆冒险,但是建立在“有把握”的基础上。在订制核反应堆设备时,按常理应先订制一套陆上模式堆的设备,经过试验完善后再订制水下试验设备。但彭士禄凭着自己学机械出身的经验认为,原理已经弄得很清楚,经过陆上试验后,设备上的小修小改一定会有,但不可能推倒重来,所以完全可以同时订制两套设备,因为一套设备价格太高昂。这是一个要承担很大风险的决定,但仅凭这一个决定,就将造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时间提前了两三年。
至今,提起“彭拍板”这个绰号,彭士禄表示很喜欢,将其视为一种褒奖。
(晓政摘自《人民画报》2013年第7期,李舒亚文)
“文革”中秘密重建天安门城楼
由于年久失修和受1966年邢台地震的影响,天安门城楼受损严重。为了安全,1969年底国务院决定重建天安门。
重建天安门城楼的工程经周恩来亲自批准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组成了由总参、北京卫戍区、北京市革命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天安门城楼重建领导小组”。承担这项任务的是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简称“五建”,现北京建工集团五建公司)。
接受任务后,“五建”选派了一批“根正苗红”、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精兵强将组成施工队。施工队伍按军队编制管理,组成了木工连、瓦工连、彩油连、架子工连和混合连5个施工分队,施工人员总计约500人。为保证施工过程的绝对安全,有关部门还调派了北京卫戍区两个连的解放军战士加入到工人队伍,参与施工,防止坏人破坏。整个工程是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所有参与这项工程的人员不得透露内情,对家人也要守口如瓶。
为了确保工程秘密进行,施工时还将整个天安门城楼用苇席严密遮盖起来。
(阡陌摘自《文史精华》2013年第1期,王梦悦文)
20世纪70年代的“文物外交”
故宫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破四旧”开始后,故宫被批判为封建主义的堡垒,红卫兵要冲入故宫内砸烂“封建余孽”。得到消息后,1966年8月18日,周恩来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关闭故宫并停止开放。故宫关闭期间,一些外宾要求看故宫,同时国外流传着故宫三大殿被红卫兵砸毁的谣言。对此,1970年五一劳动节前后,周恩来指示要抓紧故宫的恢复开放。
1971年7月5日,故宫重新开放。故宫开放后,引起国内外极大关注。在当时文化生活十分贫乏的情况下,每日观众达4万人次。7月10日,秘密访华的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参观故宫。1972年2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参观故宫。1973年9月,法国总统蓬皮杜参观故宫。国内外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报道,反响热烈。故宫博物院重新开放不仅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而且拉开了闻名世界的“文物外交”序幕。为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周恩来还指示组成展览领导小组,积极筹备和组织出土文物到国外展出。
对于当时文物在促进国际交流方面的作用,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总结指出:“当时推动我们外交活动的两个重要项目是‘乒乓外交和‘文物外交。尼克松、田中角荣、希思、蓬皮杜等等来华时参观的重要项目就是故宫、长城、云冈、龙门等等。通过举办出国文物展览与许多国家进行了文化交流,促进了解,增进了友谊。这可以说是文物发挥作用的又一大举措。”
(筱蕾摘自《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4期,刘建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