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永达 张峻峰
(1 浙江省奉化市中医医院,奉化315500;2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200233)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但也有10%~40%的患者在第一次手术摘除髓核后,并未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1],手术对腰部肌肉的损伤是引起手术后腰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2]。手术对腰部组织结构的损害,如对腰部肌肉、筋膜和骨组织的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肌力不平衡和肌肉损伤。一段时间后,少数患者出现软组织疼痛,主要是椎管外肌肉和筋膜性疼痛,而非椎管内病变所致。其中少数患者可发展成难治性下腰痛,其治疗非常棘手。笔者予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对我院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出现顽固性腰痛采用牵引配合痛点封闭治疗112例,并与对照组对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出现腰痛,反复发作2年以上的患者224例。采用简单数字随机表法 (用信封法随机化分组方案隐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12例。治疗组男48例,女64例;年龄35~62岁,平均 (48.3±10.8)岁;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2年,平均病程(32.26±1.21)月。对照组男55例,女57例;年龄32~65岁,平均 (49.5±12.3)岁;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2年,平均病程 (31.56±1.71)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n,±s)
组别 n 年龄 性别男 女 病程治疗组112 48.3±10.8 48 64 32.26±1.21对照组112 49.5±12.3 55 57 31.56±1.71
1.2 纳入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结合有腰椎间盘手术史为标准:①既往有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病史;②CT或MRI检查示:腰椎间盘术后改变;③腰痛反复发作2年以上;④年龄在30~65岁;⑤自愿加入试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①痛点封闭。病人取俯卧位,局部触诊,准确定位痛点,严格消毒,取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ml、2%利多卡因5ml与0.9%生理盐水5ml混合,予痛点处穿刺皮肤,皮下组织,用针头寻找痛点,针触及痛点后,稳定注射器,回抽无血后,将药物注射予痛点处。每周一次,连续3周。②骨盆牵引。骨盘牵引,患者取仰卧位,采用智能温热牵引系统 (型号:YK-6000),用腰围将下腰部固定,在轴位上行牵引,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的1/3~1/2Kg,每次30min,每日一次,连续牵引3周。
1.3.2 对照组 口服美洛昔康片 (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出品,国药准字H20030392),每次7.5mg,饭后用水或流质送服。每日1次,连续服用20d后观察疗效。
1.4 疗效评定
1.4.1 疼痛程度分级标准 采用直观模拟标度尺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0~10数字标尺表示疼痛强度[4]。“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极度疼痛。
1.4.2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腰痛及其相关症状全部消失,不影响活动及工作,随访3个月无复发;显效:腰部疼痛基本消失,仅劳累或天气变化时轻度疼痛,功能恢复,不影响日常工作,或病情由重度转为轻度;有效:腰痛的症状和体征有减轻或改善,但病情不稳定,停药后复发,对重体力劳动有影响;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甚或加重[5]。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的假设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VAS评分比较 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 (P>0.05),治疗后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组内比较VA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差异 (P<0.01),提示两种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腰痛,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n,±s)
表2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n,±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12 6.55±1.25 2.78±1.36对照组 112 6.34±1.54 3.52±1.45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112例,临床治愈12例,显效61例,有效31例,无效8例,显效痊愈率为65.18%,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112例,临床治愈7例,显效35例,有效42例,无效28例,显效痊愈率为37.5%,总有效率75%。经统计分析,治疗组显效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顽固性腰痛的原因很多,手术后所致的下腰部肌肉痉挛或损伤可压迫或刺激感觉神经,当肌肉筋膜出现无菌性炎症、粘连或瘢痕时,可压迫或使穿过肌肉筋膜的感觉神经发生粘连,在这些感觉神经穿过肌肉筋膜处可出现局部压痛点,久之,感觉神经本身也可发生继发性退变。这种病理性的刺激,长期存在使得病变逐渐加重,造成临床治疗上的困难。一些化学物质,如缓激肽、前列腺素、组织胺等其他多肽类物质,可作为痛觉感受器激活的介质[6]。
本法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ml、2%利多卡因5ml与0.9%生理盐水5ml混合液痛点局部注射,因为低浓度酶局部麻醉剂能选择性地阻断神经末梢和神经干的冲动传导,使局部疼痛消失,改变或阻断疼痛病因病理的恶性循环,而激素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使毛细血管收缩,改善微循环,消除充血和水肿,使局部静脉回流畅通,降低神经根的敏感性,可减轻或结束无菌性炎症的病理过程。大剂量的液体局部注射能使病变部位的肌肉筋膜扩张,分离与神经根的黏连,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封闭疗法用的药物是作用在痛点局部,将最有效的药物、在最短时间内、透入最需要的病灶处,不是让药物注射后吸收到全身发挥作用。因此,只要封闭部位准确,即可达到迅速止痛的目的,封闭疗法用药量小,安全性大,很少发生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再配合骨盆牵引,通过牵引能使肌肉达到静力性疲劳,可解除肌痉挛,牵引治疗使病人脊柱得到制动,减少运动刺激,有利于充血水肿的消退和吸收,同时也能解除腰椎后关节负载,使腰椎后紊乱的关节,嵌顿的滑膜趋于正常,得到重新调整,达到椎体内外组织之间内环境平衡。继续让患者卧硬板床,同时鼓励患者早期作腰背肌的锻炼,对其恢复脊柱生理弧度,改善腰痛症状及防复发有很大帮助。
[1]Korres DS,Loupassis G,Stamos K.Results of lumbar discectomy:a study using 15 different evaluation methods[J].Eur Spine J,1992,1:20-24.
[2]Kawaguchi Y,Matsui H,Tsuji H.Back muscle injury after posterior lumbar spine surgery[J].Spine,1996,21(8):941-94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4]李鉴,李彦平,李树人,等.腰椎间盘突出症脑脊液炎性反应水平与VAS疼痛评分值的相关性[J].现代康复,2001,5(2):4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1993:252.
[6]归良祯,王炳森.颈肩背部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学观察[J].中华病理学杂志,1984,13(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