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长红+陈伟炯+梁伟波+陈祥燕
摘 要 论文分析了全球智库的发展概况,比较欧美智库与中国智库的不同特点,借鉴国际先进智库的发展经验,指出在信息化社会的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要适应时代的需求,保持竞争力,必须向信息智库进行转型。论文以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为例,从定位原则、资源构建、服务构建、机制构建和影响力拓展等方面研究高校图书馆信息智库构建路径,以便提高高校图书馆的软实力。
关键词 智库 高校图书馆 文献资源 情报服务
分类号 G252
“智库”,源于英文“Think Tank”,又称“思想库”“脑库”,目前一般定义为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为决策者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和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当今世界,智库已成为影响政府决策、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是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枢纽,除了拥有丰富的馆藏外,还通过多种信息咨询方法,向各类型读者提供多种文献信息服务,如市场调研分析、决策研究等等,尤其是高校图书馆,更应该通过建立信息服务中心,利用多学科专家资源,为用户提供多种决策咨询服务。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探索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时代性的特色服务,从智库视角来重新分析和探讨高校图书馆的定位,审视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以进一步扩大和完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1 全球智库发展概况
随着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政策环境的复杂化、多变化,智库对决策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据《2012年全球智库报告》数据统计[1],2012年全球182个国家共有6 603家智库,其中北美洲1 919家(占比29.1%)。欧洲1 836家(占比27.8%);亚洲1 194家(占比18%)。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721家(占比11%)。非洲有554家(占比8.4%)。中东和北非339家(占比5.1%)。大洋洲40家(占比0.6%)。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每年新成立的智库数量大幅减少,智库发展进入内部整合阶段。由于智库之间的激烈竞争,最近几十年来新成立的智库很少有综合性的,多数智库使用专业化策略定位提升核心竞争优势,围绕某一专业领域,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在影响力方面,美国是全球智库领域的绝对领导者。全球智库五十强以北美和欧洲智库为主,中国大陆地区则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三家智库入围。
2 国内外智库主要特点比较
欧美和中国的智库由于历史发展过程不同以及具体的国情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详见表1)。
表1 欧洲、美国、中国智库主要特点比较
近年来,中国智库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已有各类智库2 000多家[2],其中大多数是官方智库,而民间智库发展十分缓慢。官方智库是中国智库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相对世界一流智库和中国发展的决策需求,国内智库的整体水平并不算高。除了少数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智库之外,大多数智库由于各种因素制约,研究队伍日渐老化,研究工作缺乏国际视野,研究成果缺乏应用渠道,相当多的智库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智力支撑[3]。
3 高校图书馆信息智库的构建路径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正逐步取代工业经济时期的物质资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信息匮乏与信息饥渴的现象日益突出。高校图书馆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经费、人员相对稳定,可以依托所在高校多学科专家的智力支持,等等。在新的时代,高校图书馆应该找准方向,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信息智库,将图书馆服务向基于智库理念的个性化服务转型。下文以中国海事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为例,探讨高校图书馆信息智库构建路径。
3.1 高校图书馆信息智库的定位原则
3.1.1 高起点高水平特色性内涵建设原则
跟踪国际国内影响力名列前茅的海事类学术和信息书刊、报告、数据库、网站,按类别规模化引入;自主建设海事特色信息平台。
3.1.2 分阶段有重点积累式持续发展
依据客观需要、资金数量、信息资源的积累性和时效性,对资源作高水平层面的持续积累式建设,对服务和人才作分阶段有重点的持续建设。
3.1.3 信息资源模块化、结构化、集约化原则
信息资源分专业性质模块化地建设到位,以满足和方便海事行业、专业学科的需要,建设三大信息集群“港口·航运·物流”“海事政策与法律”“商船·海洋科学与工程”;对各模块内的资源作高水平结构化、集约化构建,以保证高度满足使用需要和减少重复性浪费。
3.1.4 资源建设、硬件建设、队伍建设一体化原则
在重视海事信息资源建设的同时,同时考虑印刷资源的存贮空间和辅助系统建设,数字资源的存贮空间和网络建设,特别加强海事自生资源(信息加工、情报分析、咨询研究)的智能空间及辅助系统,及人才队伍及激励制度的建设。
3.1.5 立足海事行业,合作共享原则
在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研究咨询等方面,与国内外相关组织、海事专家展开互补互惠的合作共享。
3.2 高校图书馆信息智库的资源构建
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行业对信息所提出的综合性、复杂性、智力性的要求逐步提高,除对政府系统提供的官方正式文献信息外,对其他来源的信息需求也逐步增长。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要寻找突破口,必须先完成自身的转型,积极融入社会生活,尽量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顺应时代的要求基于智库的模式进行资源构建。
3.2.1 完备的文献资源供应链体系
文献供应商的供应体系,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资源采购工作的最终质量。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以海事特色馆藏为重点,形成了独有的海事文献供应链体系(详见图1)。endprint
图1 海事文献供应链体系
3.2.2 充实和完善数据库资源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数据库。数据库是图书馆实现计算机化、网络化的关键,是资源建设的物质基础。不断开发和转化传统馆藏文献资源为网络资源,使其数字化、规范化,为资源共享提供条件。同时,还应进一步开发各种专题数据库,发挥各馆特色资源优势[4]。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购置了Clarkson SIN、Drewry航运咨询报告、CI-
Online、Ports Online、BIMCO、Seasearcher、Lloyds Law Reports等海事类数据库,整集多个免费的海事信息网站,自建海事特色专题数据库,创建了国际领先的海事文献信息三大高地集群。
3.2.3 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提升
高校图书馆员应当成为信息的管理者和导航员,通过对不同载体、不同渠道的信息进行有序化、优化整合,为用户在信息海洋中寻求知识提供帮助甚至直接提供知识,增强信息资源的活性与利用价值,并进而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把研究成果提供给社会,从而实现信息的增值。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自建“国际海事信息网”,聚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汇聚航运经济、港航物流、海事法律、船舶与安全和港口方面的相关信息,从快讯、数据、评论、文献等多角度、全方位及时把握国内外航运业动态,出版情报月刊《海运纵览》,对校内外用户提供海事信息、情报支持。
3.3 高校图书馆信息智库的服务构建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为用户提供有效信息服务,实现智库功能时,应先根据本馆实际情况有效定位。高校图书馆在馆藏建设初期都是依据本校学科特色来建设、发展本馆的馆藏文献。即使综合性大学的图书馆,其馆藏建设一般也偏向本校的某类重点学科、优势学科。高校图书馆应认真分析本馆的馆藏特征,找出馆藏优势,从而确定区域范围内适合的用户,在服务用户时做到有的放矢。不同的企业,由于其生产经营状况、规模、层次不同,对信息服务的需求范围也不同[5]。高校图书馆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根据用户信息需求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采用灵活多变的服务方式:阅览服务、文献检索服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情报服务、科技查新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等,以“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实际效果”作为追求目标。高校图书馆要认真调研分析用户在信息服务领域里的真实需求,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走访面谈等方式了解用户期望的信息服务种类、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和方式以及获取信息服务产生的经济费用,在双方相互了解认可的基础上,建立用户长效合作伙伴关系,安排具体部门、人员担任信息服务工作,做到服务效果及时反馈。
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及浓缩加工、分析总结,构建了集海事信息搜集、海事情报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为一体的海事情报服务体系(详见图2)。
图2 上海海事大学海事情报服务体系
3.4 高校图书馆信息智库的机制构建
高校图书馆要从智库发展的角度,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机制,注重创新型团队建设,着力营造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创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重视科研人员的培养,重视“政产学研”的结合。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情报需求,高校图书馆可临时或经常性地设置一些跨部门的知识服务小组。吸纳具有各种专业背景的人才,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情报人员专业包括图书情报、航运经济、航运管理、海事法律、信息技术等,采取边建设、边培养的模式,在专业学科信息资源和咨询服务、海事行业信息资源和咨询服务的复合效应下,构建了情报服务能力共生机制和人员培养模型,馆研究骨干列入校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针对航运企业广泛地收集整理情报,形成可靠性专业性强的知识产品,给企业提供集调研、收集、整理、分析、决策信息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在管理方面,馆内部定期展开自我检查工作,积极了解和掌握学界和研究机构对海事行业研究的前沿理论动态与成果,对情报研究项目进展情况定期进行汇报讨论。
3.5 高校图书馆信息智库的影响力拓展
高校拥有许多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图书馆可以把相关专业的学者教授介绍给企业,形成企业、学校、图书馆联合的科研团队。推动高校内部资源和外部创新力量的有机融合,具体可以建立三类协同创新模式:(1)校—校合作,把各高校相关资源整合起来,促进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扩大共建共享范围。(2)校—馆合作,图书馆要加强与各学科专家教授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校内的智力资源,提高专业化信息服务能力,放大社会化服务效应。(3)馆—企合作,加强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深入把握创新主体需求的变化,有效进行互动和联动,促进地方企业技术创新进程[6]。
高校图书馆信息智库建立和发展的目的就是要影响政策和舆论,服务行业、地方乃至国家发展战略。智库的影响力可分为“向上”与“向下”“对内”与“对外”四个维度。“向上”指的是对政策决策者的影响力,“向下”指的是要影响社会、教育公众,通过大众传媒影响世界。“对内”是指在国内的影响力,“对外”则是强调国际影响力。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一方面深入行业进行资源及服务推广,另一方面通过参加海事行业内各种会议论坛,了解行业的需求及发展动态;同时,也通过参加情报业界会议论坛,保持与情报业的交流与互动。由此,形成良好的双轨循环生态机制。
4 结语
在信息化大环境下,面对新的机遇及新的挑战,高校图书馆必须积极分析自己的优势并加以充分发挥,在做好传统服务的同时,积极向智库的个性化服务转型,建立机构信息服务中心,加快资源的共享和流通,提升高校图书馆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 1 ] 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 Internati-
onal Relations Program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12 Global Go To Think Tanks Report and Policy
Advice[R].2013-01-28.
[ 2 ] 朱旭峰.中国智库的角色:代言人[C]//全球智库比较研究:“全球智库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 3 ] 朱旭峰.中国思想库:政策过程中的影响力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 4 ] 赵青娥.信息时代图书馆资源建设构想[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1):101-102.
[ 5 ] 尹鑫.建立高校图书馆与区域企业资源共享合作模式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4):103-109.
[ 6 ] 靳茜,揭玉斌,左浩泓.图书馆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新模式的探索[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1(4):576-579.
吕长红 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科技情报研究所馆员。上海,201306。
陈伟炯 上海海事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上海,201306。
梁伟波 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科技情报研究所馆员。上海,201306。
陈祥燕 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科技情报研究所馆员。上海,201306。
(收稿日期:2013-07-30。 编校:刘勇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