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明白的语文教师适应育才需要

2014-06-13 17:34李灵仙
成才之路 2014年1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文教学模式

李灵仙

教师甲:语文课最好上了,让学生读读书,写写字就行。教师乙:《国家课程标准》有啥学的!还不如多看几份试卷,多选几道习题。教师丙:就这本语文书,我都教几遍了,还要备课?纯属浪费时间,不如多改几本作业呢!教师丁:语文课嘛,掂本书,念几个字,布置个作业,只要让学生多背笔记,多背作文,等长大了,自然也就明白了。

以上说法,以及类似的心态,在学校的一线语文教师中普遍存在。有问题吗?语文教学,不就是听说读写的训练吗?不看《国家课程标准》,教学成绩不还是照样提高吗?不用备课,一节课不照样上下来了吗?如此说来,还真没问题。

其实不然,这种看似“没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试问:语文教学如果只求读书写字,那么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育人目的从何处落实?语文教学如果不按照课程标准的内涵要求,放任自流,如何有目的、有序列地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如果不备课就上课,面对不同层次、个性差异的学生,如何实现因人施教,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目的?语文教学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感知领悟语言文字的美,又如何激发学生热爱、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呢?由此可知,语文教学,是绝对不能糊涂的,作为语文教师,更不能抱着这些心态开展教学工作。

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语文教师必须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教;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语文教师必须明白自己要教什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语文教师必须明白自己应该怎样教。因此,无论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是课堂教学的实践,都需要我们做个明白的语文教师。

一、课程标准体现国家意志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标准”的简称。目前修订颁发的国家课程标准,均注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这表明课程标准体现的是国家意志。这种国家意志突出表现在国家所规定的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上,课程标准围绕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规定各课程门类所要达到的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培养目标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因此,课程标准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同时,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核心要素,其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从而成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前提。而准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并将其物化到备课、课堂教学等教学实践之中,更是当前一线教师必须的基本功之一。

语文教师必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意义,明确语文的性质、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语文教育的方向,进而从宏观上指导引领自己的教育教学,领会贯彻国家意志,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为国家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脱离了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人才的培养岂不是偏离轨道、缘木求鱼吗?

二、优化教学模式

无论大家名师,还是一线教师,对于教学模式的问题,可谓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按照语文前辈的说法,教学要有模式,但不能搞模式化。细察当前语文教学现状,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教无定法”为幌子,诋毁或否定一切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不断花样翻新,求奇求怪,随意性极大。有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缺乏通盘考虑,没有贯穿全局的红线,看不出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逻辑顺序,看不到人人参与、学有所得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往往难以落实,课堂教学泛泛而过,风行无痕。他们不断追风赶潮,充满热情地效仿名师,但总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得见名师一招一式的技艺表演,很少从整体上把握名师教学艺术的科学内涵,导致自己的课堂教学东施效颦,不伦不类,贻笑大方。

那么,模式到底是什么?其实,模式是一种规律性的总结,语文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程度上对语文教学规律的反应。纵观颇有影响的语文教学模式,无论是钱梦龙的“三主三式导读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还是李吉林的“情景教学模式”、于漪的“情感派教学模式”,都是对语文自身规律和教学规律的总结和提炼,进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可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常规模式。因此,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犹如一座桥梁,横跨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把二者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模式是一种整体结构,优化教学模式,就是优化教学的整体结构。

模式好不好,对不对,主要是看是否符合语文的基本规律。“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用语言符号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就是语文自身的规律。任何模式都得从语文自身的规律去考虑,并适应这个规律,遵循这个规律,而不是杜撰、创建一个所谓与众不同的模式。同时,好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正确处理各教学要素、各教学主题之间关系,使之平衡调和。

语文课上,怎样用好教学模式呢?一篇课文的教学,师生有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梳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活动: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如果没有学生的个体学习、自主学习,任何教学活动、教学技艺也是无效的。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活动。三是教师的组织引导活动。什么时候让学生自学,什么时候利用集体的力量进行互帮互学,老师在什么时候给予引导。这三项活动统筹安排好了,关系和谐了,课堂效果理想了,这就是用好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

对于新上岗的语文教师,不妨了解几种语文教学模式,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其中一两种模式,认真揣摩,用心领悟,勤加实践,化为己用,待自己的理论基础日益坚实,教学经验日渐丰富,便可改进完善、探索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备课的奥秘在于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备课是每个教师的必修课,也是课堂教学的预设准备和实施基础。但备好课与上好课是既紧密联系又存在差别的。我们对课堂教学的共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我们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预案——即备课时,也应该把学生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使其融入预设活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状况,遵循学习的规律,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智慧地化解教与学的矛盾,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实现教学同步、师生同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从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看,教师的教学预设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存在较大问题。教师的备课设计随意性过大,导读导学设计空洞无物,学生学习思路错综纠缠,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学习过程“蜻蜓点水”,甚至现在很多教师都想搞独到的设计,尤其在导入环节绞尽脑汁,费尽周折。可现实情况是,老师独特的设计、巧妙的切入往往让学生莫名其妙,不知所措。为什么?因为这些并不一定是学生所需要的。这是教师为了达到自己的设想而设下的“圈套”,是教师一厢情愿的“作秀”,学生买不买账就另当别论了。

如果硬要说备课的方法,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第一,必须通过研读课文,清楚应该让孩子在课堂上学到哪些读书方法、提高哪些读书能力,从学语文的角度获得什么、积淀什么。第二,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障碍或困难,设计用什么方法来引导、帮助,满足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第三,教师应针对不同体裁、类型的课文,在备课中围绕课程目标,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阅读线路,帮助学生掌握一套基本的阅读策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需求。

同时,备课不仅仅是方法的问题,教师的素养和智慧也是关键因素。叶圣陶先生说过:“只有教师自己善读善做,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一个语文教师最起码、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喜欢语文。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书,从来不写文章的老师能教好语文。只要语文老师读起来,写起来,备课时就会有很多想法,就会感到容易了,也有趣了。

四、提高教学效率要坚持“三问”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不单单是向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要质量,更重要的是着眼课标的落实,学生能力的提高,文本价值的体现,语言文字的实践等。因此,教师在精心备课、解读课文时,要坚持三问。①课文提供的是怎样的语文事实,其文本价值在哪里?②课文可在哪些方面兑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如何保证落实?③学习这篇课文,应采用怎样的加工方式,给学生留下哪些规律性的东西和发展的空间?

如今,大多数教师都已明白:语文课不是“教课文”,而是要“用课文来教”。那么,需要用课文来教的是什么呢?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完全可以提取不同的教学内容,组建不同的教学方式,当然,其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正如米可以煮饭,也可酿酒。原料虽同,但取向不同,结果是大不一样的。正确认识各类课文的功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文本价值,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无疑是具有前瞻性、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在教《鞋匠的儿子》一课时,许多学生认为矛盾的焦点是众议员们能不能看起鞋匠。细心的老师则提醒学生注意:价值观的不同,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议员们看人的标准是出身和社会地位;林肯看人的标准是做事和奉献。教师的引导之功,就是在学生的功力未到之处,点破迷津,促其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品味语言,揣摩语言,继而能触摸到语言文字背后的世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真正使命。歌德有句话:“会读书的人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着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能看到纸的背后。”语文教师应是语言文字之师,应该有本事让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标点,都能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活起来、具体起来、生动起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里畅游,才能以心灵的火花点燃心灵的火花,以生活的智慧启迪生活的智慧,以情感的美好感染情感的美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语文实践,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只有做个明白的语文教师,才能明明白白教学,明明白白育才,明明白白工作。做个明白的教师并不难,主要看你想不想做,去不去做。只要你心中有理想,脚下有方向,一路前行,相信将来一定有属于你的一片新天地!

(河南省西峡县城区四小)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课文教学模式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