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琦
晚上过了9点,夜市里就变得格外热闹,所有小食摊前都坐了三三两两的顾客。不时有住在附近的居民,睡前过来宵夜,坐在炖品摊前要一碗芙蓉蛋慢慢品尝,吃完再踱回家,精神和味蕾便获得了双重满足。
芙蓉蛋是蛋的水性文本,也是蛋的一种另类叙事方式,其微妙之处,是焕发了人们视觉上的暧昧感。当娇嫩如凝脂的蛋羹固化在碗盏内,那种颤颤巍巍的姿态,令人横生联想。故相比“蒸水蛋”、“炖蛋”这些一本正经的名字,芙蓉蛋一名暗含了娇柔妩媚、清丽嫣然等女性符码,显然也更得人们的青睐。而且作为餐桌上的日常版本,芙蓉蛋的意识形态读解,亦多有着温情的语义。如妻子心疼男人在外面工作辛苦,母亲想要为不爱吃饭的孩子增添营养,蒸一碗芙蓉蛋就是最为常见的爱意表达。也很少有人会排斥芙蓉蛋,它不仅嫩滑鲜爽,易于落肚,食者亦能从中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凝视。
甜咸不同口味的芙蓉蛋,也有着不一样的生命力。夜市里卖的多是甜品,是用牛奶将鸡蛋搅匀蒸熟,以增加香润甜美的口感。家常版本的芙蓉蛋则是咸的,返璞归真的做法,是油盐之外,一概不放,如此味既鲜美,也容易消化。稍为懂吃的人都知道,芙蓉蛋做得是否成功,最重要的环节是把鸡蛋打匀。须与两倍的水搅拌,务使蛋黄蛋白彻底胶合到一起,蒸出来的蛋羹才嫩。要不然蛋羹会分成上下两层,沉落底部的蛋白,口感胶结老韧,与蛋黄互不搭界。蒸的时候,容器上面还要加盖子,避免过多的水气进入,使蛋羹稀散不凝结,影响风味。只有多具一分细微的用心,才能把家常的芙蓉蛋做出不一样的味道来。
清代笔记里的芙蓉蛋,与今时大同小异,只是用料更为讲究。一种是取蛋白蒸成豆腐状,用蘑菇、火腿丝、鸡丝煮成鲜汤,调匀而食。另一种做法是将蛋敲入到碗里,加水至八分满,打匀,再加虾仁、鲜虾、肉末、笋丁一同蒸熟。而后一种,与我曾在食肆里吃过的一道芙蓉蛋蒸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厨师将一条鲈鱼治净,铺放到大碟子里,旁边淋上调好味道的蛋汁,入锅蒸熟。上桌时,只有几根临时撒放的芫荽和姜丝覆在鱼身上,下面的芙蓉蛋羹嫩凝如豆腐,除了几星隐约可见的油花,再无别的调料。
正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也信奉大味至简的原理,见店家如此自信,深知这道菜必有过人之处。一尝,果然,两种简单的食材组合到一起,精彩非常。鱼肉在蛋羹的衬托下尤为鲜美腴嫩,而芙蓉蛋被鱼汁浸入,也是咸鲜可口,到最后,连残存的羹汁都被众人裹得干干净净。而那种饱食惬意的心情,不也正是饮食的最高境界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