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体育教师素质结构及自我养成

2014-06-12 20:42赵晨刘竹青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师

赵晨+刘竹青

摘要: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也是改革的主力军。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对体育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和自身修养直接关系着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通过对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现状分析,可以促进体育教师的全面提高,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以及在运动技术、知识结构体系和能力结构体系方面的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出色的完成教育教学中的各项任务。

关键词:素质结构;自我养成;体育教师;新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09702

“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新课程标准不仅为体育教学方式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更为体育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体育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能力是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对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用新的思维,新的视角审视当代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构成。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平等地进行沟通交流。使学生由孤立的学习者转变成合作的学习者,由知识的学习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究者。体育教师能否不断完善自身的素质结构,是体育教学能否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关键。

1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要求

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能力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并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在新课标背景下,对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有了新的要求。

1.1体育教师的自然素质结构

所谓体育教师的自然素质主要是指身体素质,这对体育教师来说是各项素质的基础和桥梁。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使体育教师的身手敏捷灵活,有利于较高难度的技术动作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更加直观的观察到动作的完成过程。

1.2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结构

体育教师不但要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只有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才能展现出体育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心理素质是人们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学习等实践活动而习得的一系列稳定的心理品质。对体育教师来说就是要心理健康,活泼开朗,乐观积极,充满热情与活力。体育教师自身要有较强的抗压能力,无论是生活压力还是面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都要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合理控制疏导自己的情绪。

1.3体育教师的社会素质结构

社会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是组成这个社会的人群的普遍的修养程度、进步程度、文明程度、道德程度以及精神状态的总和,反映这个社会的发育程度和现代化程度。是人与外界环境之间互动所需要具备的素质。作为体育教师来讲,社会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体育教师要有健全的知识体系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教师最宝贵的财富,是科学赋予教师的力量。全面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体育教师要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重点加强对学生心理、社会适应性及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方面的培养。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以下四个方面组成:(1)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体育专业知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学知识、科研方法知识以及体育与健康知识等。(2)条件性知识,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3)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经验的整合。它不是一方面的知识,而是一个系列的知识。(4)创新型知识,也是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中较弱的一环,它在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中处于最顶层的位置,是建立在专业的基础性知识、全面的条件性知识和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性知识的基础上,正因为如此,所以创新型知识经常容易被体育教师所忽视。

1.3.2体育教师要有全面的能力素质

体育专业能力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也是自身专业素质的外在体现,包括运动技术能力和竞技运动能力。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能力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新课标中提出,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担当引路人的角色。科研能力,科研与教学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两者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则可以更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也有助于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还必须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包括运用科学方法对体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体育教师要把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互相融合,构建一个全面、完整又强大的能力结构体系,提高自身境界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习得运动技能,增强体能和改变学习行为。

2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现状分析

2.1体育教师自然素质的现状分析

随着体育教师年龄的不断增加,工作生活越来越繁忙,用于锻炼身体,保持良好身体素质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这导致有些体育教师出现身材发福,体型走样等现象。在体育教学中无法清晰明了的进行体育动作的示范,影响学生对相关体育动作的理解和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即违背了新课标“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也不利于终身体育思想的贯彻执行。

2.2体育教师心理素质的现状分析

心理素质不是外化的具体的而是内部的抽象的,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身心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目前体育教师在教育思想方面受应试教育和竞技体育的影响,教育观念存在较大的偏差,表现在教学模式的陈旧,教学内容落后,人才培养的模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如过分强调“成才”教育,而忽视了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事的“做人”教育。部分体育教师不注重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更新,忽视对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导致学生思维狭隘,视野不开阔。体育教学一般在户外,环境情况较为复杂,体育教师在面对不断变动的教学环境时容易产生紧张心理,导致适应能力下降,增加教学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2.3体育教师社会素质的现状分析

体育教师的社会素质主要包括健全的知识体系和全面的能力素质,这是支撑起体育教师素质结构骨架的主干力量。体育教师只有牢牢抓住这两点,才能在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同时帮助学生较好的掌握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

2.3.1知识体系狭窄而单一

大多数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是类似于直线形的,而不是树状的。这就导致这部分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面过窄,只对跟体育直接相关的知识有较详细的研究而忽视了对跟体育间接相关的知识的学习。容易走入死胡同,这样不利于体育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会导致教学效果降低,不利于学生透彻的理解技术动作。

2.3.2能力结构存在短板

教学、训练、科研是体育教师能力结构的三个最主要的方面,体育教师往往会更多地注重教学和训练,而忽视了科研的能力。认为科研能力是可有可无的。不能把长期积累的教学和训练的经验转化、融合成新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反过来更好地指导教学和训练。这使得科研成为体育教师能力的短板,阻碍自身更进一步的发展。

3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自我养成

3.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原,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智体美,育德为先。体育教师要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尊重学生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措施,力求教育公平。体育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德育的本质不再是控制、管理和约束,而是对学生人性的唤醒和尊重。同时要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2体育教师的自然素质结构养成

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也是优化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的前提。正因为太过于基础,往往容易被忽略。体育教师要通过坚持锻炼来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生理素质,以身作则,亲身践行终身体育的思想。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项目与运动量来保持并提高身体素质和生理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结构养成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在良好的身体素质之上,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有了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关注国家对体育政策的不断修订,改进教学方法,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发展特点。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既不能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方法,也不能为了应付测试忽略学生的承受能力。不能只顾眼前,要从长远考虑,真正为学生的人生发展着想,充分体现体育教师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注重教学经验的累积,保证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安全性,面对突发状况要沉着冷静,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不断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学习。提高心理承受力,面对困难要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敢于迎接挑战。

3.4体育教师的社会素质结构养成

3.4.1在知识结构方面的突围

体育教师要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注意发展横向知识。将科学文化知识、物理化学知识与运动基本理论相结合,形成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可以提升体育教师的气度与眼界,增强大局观。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的发展状况,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方面的状况,管、办、评分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4.2在能力结构方面的突围

在能力结构方面要把握住教学、科研、训练三个大方向,提高专业化水平,把技术体系转变成教育教学体系。关注学术更新,不断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学至于行而后仁”,要把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不仅在体育课上进行锻炼,在课外甚至在整个人生中都能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体现体育教师的意义与价值。

4结论

体育教师要在原有的素质结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标的要求来不断培养和完善自己的自然素质结构、心理素质结构和社会素质结构。在保证良好的身体和生理素质将基础上,不断加强心理建设,提高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体系,注意横向知识的发展,强化教学、科研、训练三方面的能力,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苏元波.论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J].科技视界,2013,12(4):132.

[2]张广玉.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养[J].中国职工教育,2013,(5):37.

[3]石振国.“体育社会化”形势下高师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3):8490.

[4]黄彩虹.新时期高校创新性体育师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体系[J].科教文汇,2013,252(8):3539.

[5]谷忠德.试论高等体育院校“复合型”教师素质及培养——基于知识结构的视野[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3):104109.

[6]郭树青.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J].大家,2013,34,(4):194195.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师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趣”说英语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谈体育教师训练观念的转变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