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利英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儿科,江苏昆山,215300)
穴位按摩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研究
吴利英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儿科,江苏昆山,215300)
新生儿;黄疸;穴位按摩
新生儿黄疸是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和其他器官黄染[1]。其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由于新生儿期体内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对胆红素摄取和结合能力下降,肠肝循环增加所致,严重时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2]。目前,中国国内外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主要有光照疗法、药物疗法、换血疗法等[3]。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患儿身心感到不适,从而影响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能否通过中医穴位按摩促进新生儿的排便,加快体内胆红素的排泄,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4],减少新生儿黄疸治疗时间,本研究对此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1日—2014年2月28日本院新生儿病房黄疸患儿9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穴位按摩组各45例。对照组于蓝光照射治疗8 h/d,穴位按摩组在蓝光治疗8 h/d的基础上予以穴位按摩。2组选择病例日龄均在出生28 d以内,体质量2.43~4.15 kg,出生后Apgar评分为8~10分,血清胆红素范围在220~320μmol/L,同期经皮胆红素范围在295.2~318.0μmol/L,外观无畸形,无先天性疾病,无光照禁忌。2组患儿在年龄、体重、胆红素水平、疾病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穴位按摩操作注意事项:给患儿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的操作环境,病房温度调至26~28℃,湿度60%[5]。穴位按摩前应全面评估患儿情况,确保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全身皮肤无损伤,无吐泻。
1.2.2 穴位按摩时间:每天按摩2次,早上沐浴后按摩1次,下午2次哺乳之间安静无哭闹时按摩1次,每次15 min,连续6 d。
1.2.3 穴位按摩方法:第1阶段:操作者双手涂抹温暖后的婴儿润肤油,于患儿腹部,用右手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指腹轻柔脐旁进行小回旋按摩(逆时针)50次,用掌心轻柔地沿婴儿腹部进行大回环按摩(顺时针)50次,腹部按摩过程需5 min左右[6];第2阶段:采用指按和指揉相结合的综合手法按足三里穴,在婴儿膝盖外下方凹陷的部位下3寸(约3、4横指)的位置就是足三里穴,连续按压该穴位1 min[7];第3阶段:操作者用拇指指面轻轻旋推五指上代表脾、肝、心、肺、肾的部位(大拇指末节掌侧罗纹为脾,食指末节掌侧罗纹为肝,中指末节掌侧罗纹为心,无名指末节掌侧罗纹为肺,小指末节掌侧罗纹为肾)各20~30次[8];第四阶段:背部捏脊,用拇指桡侧缘,食指、中指捏拿脊柱2侧皮肤和皮下组织,双手交替捻动,自下而上从尾端开始连续挟持皮肤,边捏边向枕部推进,每次2~3遍[9]。操作过程中,操作者的手不要离开婴儿的皮肤,手法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均等,并观察婴儿反应,如出现哭闹、肤色改变、肌张力改变应立即暂停。
1.3 测量方法
采用日本产美能达JM-103黄疸皮测仪检测新生儿黄疸指数,取新生儿前额正中为测定点,每天09:00和16:00测定2次,取平均值,直到患儿出院。
2组新生儿给予不同的退黄治疗6 d,2组新生儿退黄疸经皮胆红素值比较,治疗后穴位按摩组测得的经皮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新生儿第1天至第6天经皮测黄疸指数比较(¯x±s)
2组新生儿住院期间各项观察结果比较,穴位按摩组比对照组每日排便次数减少,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穴位按摩组每日排便次数及排便量增多,减少了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加快了胆红素在体内的排泄,缩短了黄疸持续时间(P<0.05),从而减少了住院天数(P<0.05)。见表2。
表2 2组新生儿住院期间各项指标比较(¯x±s)
穴位按摩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蓝光治疗。表1研究结果显示新入院的新生儿黄疸指数在未接受任何治疗时,经皮测黄疸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实施不同治疗后第3天经皮测黄疸指数下降程度比较,穴位按摩组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第4天至第6天,2组经皮测黄疸指数下降程度比较,穴位按摩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穴位按摩有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作用。表2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穴位按摩组新生儿每天排便次数、高胆红素持续时间、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穴位按摩有促进粪便排泄减少胆红素重吸收、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作用。
中医理论分析穴位按摩产生优势的原因: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是感受湿热,寒湿阻滞,淤积发黄。病机为脾胃湿热或寒湿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日久则气滞血瘀,脉络淤阻[10-11]。腹部有任脉、冲脉、足少阳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经脉循行,有中脘、气海、关元、天枢等重要穴位,腹部按摩这些经络和穴位以良性刺激,激发腹部诸穴经气,推动气血运行以滋养脏腑,调节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等功效。通过腹部穴位天枢、中脘[12]的按摩可增强胃肠运动,增加食欲,使大便次数增多,有利于肠内结合胆红素的排泄,从而导致黄疸减轻[13]。在穴位按摩中融入足三里、补脾经以及脾俞和胃俞等穴位的按摩,增强了胃、肠运动[14]。同时通过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皮神经反射性引起脊椎排便中枢兴奋,从而加快胎粪的尽早排出[15],减少肝肠循环造成的肠壁对胆红素的吸收,间接把进入肠道的结合胆红素还原成粪胆红素原,从而减少肠壁对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代湿利水,加速黄疸的消退[1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穴位按摩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新型辅助医疗护理技术,操作简单、安全、成本低,值得推广应用。
[1]田勇,陈天敏.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36例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4):456.
[2]崔炎.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
[3]李俊芳.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新进展[J].当代护士,2014(1):22.
[4]章园,高玉先,张葆荣.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消化道护理干预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0,25(5):91.
[5]修美先,胡爱萍,隋永倩.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224.
[6]严期争.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重要性[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1124.
[7]顾惠英,朱梅珍,朱莉效.游泳联合中医穴位按摩降低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4):62.
[8]肖佩霞,左媛,魏建和.抚触联合穴位按摩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403.
[9]宋瑞祯,郭文星,张传朋.新生儿抚触配合穴位按摩对体重增长不良婴儿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6):145.
[10]韩新民.中医儿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2.
[11]陈余粮,张艳清.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4):25.
[12]肖佩霞,魏建和.抚触配合中医穴位抚摩对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23(6):53.
[13]左媛,郝凤花,肖佩霞.应用“医患联盟”模式护理对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医药与保健,2013(11):81.
[14]查炜,王茵萍,邵永红,等.图解小儿按摩除百病[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
[15]闫苏.腹部按摩与穴位指压在早产儿胃肠道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9):1648.
[16]董明翠,侯莉,刘俊.腹部按摩加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90例[J].陕西中医杂志,2013,34(10):1353.
R 473.72
A
1672-2353(2014)22-185-02
10.7619/jcmp.201422070
2014-07-14
2013年昆山社会发展科技项目立项指令性课题(KS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