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持续面罩湿化法的护理观察

2014-06-12 12:30茅俊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22期
关键词:湿化液面罩微量

茅俊华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苏镇江,212002)

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持续面罩湿化法的护理观察

茅俊华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苏镇江,212002)

气管切开;气道持续面罩湿化法;护理

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患者吸气过程中上呼吸道黏膜丧失了加温、加湿及过滤等功能;加之反复吸痰导致气道黏膜、纤毛等结构受损,出现气道失水,黏膜干燥,黏膜分泌物增多且痰液黏稠、结痂,痰液排出不畅,气道阻塞[1],继而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常见的并发症。有报道称,气管切开4 d以上者,54%的患者出现继发性肺部感染[2],而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率会随气道湿化程度降低而升高[3]。护理气管切开作为创伤性人工气道,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措施之一,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做好术后护理至关重要[4],气道湿化作为气管切开后的重要护理措施,可以使吸入气体在温度、湿度等方面尽量维持生理状态,减少刺激、增强排痰功能、减少并发症以促进患者恢复[5],因此采用合理有效的湿化方法显得非常重要。本科对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住的84例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气道持续面罩湿化法,并与传统的间断湿化、微量泵持续滴入湿化液湿化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8月—2014年8月共收治因病情需行气管切开患者84例,其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20~82岁,气管切开时间1~72 d,颅脑损伤68例,高血压脑出血11例,脑膜瘤术后3例,垂体瘤术后1例,胶质瘤术后1例。

1.2 方法

将84例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丙3组,每组均28例,3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气管切开后每日由呼吸道丢失水分达200 mL,为了补充消耗量、维持支气管表皮细胞纤毛的正常功能,应定时进行湿化,湿化量155~250 mL[6]。3组患者按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均给予湿化液:生理盐水250 mL加入庆大霉素16万U、糜蛋白酶10 mg。①甲组采用间断湿化法,即每15~30 min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湿化液并向套管内滴入3~5 mL,吸痰前后滴入3~5 mL;②乙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24 h不间断、均匀地将湿化液滴入气管套管内的方法,即湿化液配置后用50 mL注射器抽吸,延长管接头皮针,头皮针剪去针头,以静脉推注方式将50 mL注射器固定于注射泵上,头皮针软管置于气管套管内3~5 cm,无菌生理盐水纱布遮盖套管口,接通注射泵电源,调节推注速度,启动开始键进行气道湿化,每小时5~10 mL,使用过程中根据痰液的黏稠度增减湿化液推注速度。观察比较2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③丙组采用气道持续面罩湿化法,即使用氧气连接管连接面罩,面罩下方有杯状湿化雾化器,面罩用固定带固定于患者气管切开处,湿化液通过调节氧气进行湿化,一般氧流量控制在3~5 L/min。

1.3 痰液黏稠度判定

痰液黏稠度的判定是在吸引负压0.03 MPa下,用F12号硅胶吸痰管吸痰。Ⅰ度(稀痰):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提示感染较轻,如量过多提示湿化过度。Ⅱ度(中度黏痰):痰的外观较Ⅰ度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提示有较明显的感染,需加强抗感染的措施。Ⅲ度(重度黏痰):痰的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上滞有大量痰液且不易用水冲净,提示有严重感染或气道湿化不足。

2 结果

患者经不同的雾化方式后,气道持续面罩湿化组在气管切开天数、肺部感染例数上均显著低于间断湿化组和微量注射泵湿化组,留置气管切开管道时间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气道持续面罩湿化组痰液稀薄、颜色白、量少,气道湿化效果显著优于间断湿化组和微量注射泵湿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3组气管切开天数、拔管时间、肺部感染情况比较例

表2 3组痰液黏稠度、颜色、量比较例次

3 讨论

正常生理条件下呼吸道内温度和湿度是稳定的,吸入的气体保持在饱和湿度的状态。气管切开后,通过气管套管进行呼吸,丧失了呼吸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吸入气体必须由下呼吸道加温和湿化,下呼吸道分泌物中水分的丧失也由此增加[7]。充分气道湿化用于咳嗽反射弱的患者仍可以靠纤毛的活动和体位引流排出分泌物,呼吸道湿化不足可导致痰液黏稠和排痰困难、缺氧,而且易形成痰痂,引起或加重呼吸道炎症,降低肺的顺应性,导致肺部感染,所以气道湿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护理工作[2]。实验证明,肺部感染随气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另外气道湿化有利于痰液稀释与排出,可减少或避免痰痂的形成,保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8]。间断湿化法只能起到湿化局部气管内壁的作用,且液滴不均匀,无法控制,不利于气管内渗出物的排出,容易造成气道湿化不足,引起呼吸道过分干燥,使痰液变得黏稠并形成痰痂,只能起到局部消炎、抑菌、稀释痰液的作用。此外,护士每15~30 min湿化1次,工作量较大。此法适用于长期留置气管导管、痰液量极少的患者。微量注射泵控制持续湿化法的优点是较为安全、湿化效果较好,缺点是微量注射泵湿化不均,如果湿化速度过快,进入气道的湿化液过多易引起患者呛咳和刺激性咳嗽,同时微量泵达不到每人使用,护士每天需配制5次,但使用过程中需观察注射泵的使用情况,工作量偏大。气道持续面罩湿化法中吸氧、湿化、雾化可同时进行,具有操作简便、作用明显等优点,便于临床的广泛推广,其可使药液变成细小的微粒,微粒随着患者的呼吸进入呼吸道,从而使痰液稀释,容易咳出,保持呼吸道湿润、通畅。气道持续面罩湿化法只需要调节氧流量即可调节雾量的大小,消除了间断湿化和微量泵持续湿化的湿化程度波动和湿化不均的缺点,有助于保持呼吸道正常功能。本组患者痰液湿化效果较好,痰液量少,气管切开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缩短,肺部感染率大大下降。

[1]刘新会,孙磊,杨秀娜.持续恒温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35(21):3281.

[2]董红岩,晋慧芬.气管切开病人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1):142.

[3]潘亚菊.气管切开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实验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3):162.

[4]宋安秀.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保护罩与微量泵持续泵入进行气道湿化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71.

[5]赵岩,赵秀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性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11,8(20):169.

[6]刘美玲.使用呼吸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1986,1(3):45.

[7]俞森洋.现代通气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09.

[8]武淑萍,陈京立.输液泵控制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193.

R 473.6

A

1672-2353(2014)22-147-02

10.7619/jcmp.201422053

2014-09-04

猜你喜欢
湿化液面罩微量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理想面罩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不同湿化液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比较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临床护理进展
湿化液温度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氧疗效果的影响
自动变光焊接面罩的使用和保养
早期微量肠内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