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外实践教学中的利用
——以江苏镇江为例

2014-06-12 02:31李英姿
文教资料 2014年8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镇江纲要

李英姿

(江苏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0)

试述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外实践教学中的利用
——以江苏镇江为例

李英姿

(江苏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0)

为落实党和政府相关政策的规定,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纲要”教学应该重视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因此,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迹,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查,追述校史、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等方法,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 课外实践教学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一门以历史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因此,它既是历史课,更是政治理论课。不论是历史课还是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都要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将课程内容与社会实际特别是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的,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前提下,笔者以历史文化名城江苏镇江为例,充分挖掘和利用镇江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围绕“纲要”课程相关内容辅助开设课外实践教学。

一、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纲要”课外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落实党和政府相关政策的需要。

党中央和国务院一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对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并制定了一系列了相关政策。1994年8月中共中央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要进行中国国情的教育”,“国情教育要同省情、市情、县情的教育结合进行”[1]。所谓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是指某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可见,“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是我们了解国情的第一步,而“纲要”教学就是我们了解国情的重要途径。高校在推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应了解包括地方历史文化在内的省情、市情和县情。正因为如此,《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要求:“各类学校可在寒暑假利用基地兴办‘冬令营’、‘夏令营’,还可以把有关的历史事件、英烈事迹、建设成就编入党课、团课和职工轮训教材、学校的乡土教材,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去。”[1]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进大学生头脑”[2]。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纲要”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不仅要抓好课堂教学,还要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抓好课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2]。“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2],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的要求。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3]因此,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社会实践教育中,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导向作用,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

(二)切实感受镇江历史,激发学生对纲要的学习兴趣。

在“纲要”教学的过程中,曾经有一位同学问我:“老师,您这门课费不费流量?”这句话令我费解。后来该生给我解释:“所谓费流量就是由于学生对该门课程不感兴趣,所以上课的过程中,学生都在用手机上网,所以很费上网流量。”这个学生的问题令人深思。其实,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人数众多,少则100多人,多则近200人。又由于学生专业、兴趣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热情非常有限。为此,笔者做了一个调查,让学生就“纲要”学习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谈了很多,但是比较集中的有以下几个观点:“这门课枯燥乏味”、“学习这门课没有用”、“学习这门课与他们今后的生活没有关系”。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看法,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纲要”教学的有效性。在狭小的教室里,无论教师凭借什么手段,都不可能使学生理解,其实历史的常识已经不经意地汇入他们的血液,时刻伴随他们的左右。所以,让学生走出去,开展必要的课外实践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

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在许多国家已经非常盛行。在西欧和澳大利亚,各类学校的历史教师都十分重视让学生进行当地历史的资料搜集和编写工作,以亲身参与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此,法国政府甚至规定每年9月的第三周周末为“历史文化遗产日”。在这一天,全国11518处古迹、历史建筑和国家行政机构免费开放。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30个州的法律明文规定,学校必须开设本州的历史的课程。在国内“纲要”教学过程中,地方历史资源已经被许多专家和学者重视。

镇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资源的城市,该地区的文化不同于周边地区南京的“金陵文化”,苏锡常的“吴文化”和扬州的“维扬文化”,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学生只有走出课堂,遍访镇江历史文化遗迹、深入百姓生活、关注学校发展,才能对“纲要”学习感兴趣,深刻理解该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三)通过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纲要”的教学内容虽然是中国近现代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它又不同于普通的历史课,它的使命不仅是传承历史知识,总结历史经验,还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因此,“纲要”教学比一般历史课要承载更大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在进行“纲要“课外实践教学活动时,必须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社会影响因素,充分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行为特征的积极的一面是:善于思考,崇尚理性,赞赏自主,有政治追求和信仰;对新事物具有极强的接受能力,喜欢追求时尚和新潮;尊重知识,成才欲望强烈;关注交往并乐于交往,喜欢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兴趣,结交朋友;有社会责任感,关注时事,热衷于研讨社会问题。但也存在消极的一方面,如多样化思潮引发迷失和信仰危机;社会不公平现象造成诚信缺失;市场竞争和就业难带来心理畏惧;经济快速发展激起功利取向”[4]。这就要求“纲要”教学因势利导,通过组织课外实践教学充分发扬当代大学生喜欢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兴趣、关注时事和热衷于研讨社会问题等积极方面的特点,尽量避免大学生消极的因素,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且,“纲要”教学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大多数学生对大学教育充满憧憬,但也有一些学生存在消极抵触情绪,如对自己所读高校不甚满意、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以至于对整个社会感到失望,等等。这些消极情绪大多是因为学生年纪轻、社会阅历不足而造成的,可以通过组织“纲要”课外实践教学得以改善和化解。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切实感受当下现实,回顾历史,感悟人生,使自己的思想迅速成熟起来,从而改变以往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不正确的观点和看法。

二、利用镇江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纲要”课外实践教学的具体途径

(一)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迹,尤其是红色革命遗迹。

镇江有着非常丰富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它不仅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而且是六朝文化的中心,更是古代漕运的重要枢纽。镇江处于京杭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是古代漕运的枢纽。2009年江苏省镇江发现了13个宋元粮仓,作为运河漕运枢纽的实证,该项目也因此而入围了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而且,镇江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作为一个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的宗教文化古老深厚,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五大宗教齐全。镇江茅山道院是中国道教正一道上清派的祖庭,被道教列为“第八通天,第一福地”。2012年10月,江苏13古刹入选“中华佛教100名寺”,其中镇江的定慧寺、金山寺、隆昌寺入选。另外,镇江还有着比较独特的隐士文化。历史众多文人墨客都曾在镇江隐居。如东汉末年,名士焦光结草为庐,隐居焦山;南朝音乐家戴顒不求士禄,中年隐居南山;六朝齐梁时的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归茅山隐居达44年;六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隐居镇江南山编撰《文选》;北宋米芾和米友仁父子在镇江创作了许多独特的米氏山水画;沈括于57岁隐居梦溪园,并完成科学巨著《梦溪笔谈》等。

对于“纲要”教学来说,更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当属红色革命遗迹。学生在进行所处区域经典寻访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直观的认识,了解了自身的责任,而且更激发了爱国热情。在几千年的历史画卷中,镇江人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充分体现。1911年镇江人赵声(伯先)和黄兴共同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后,赵声在香港病逝,归葬镇江故里。1911年11月,林述庆、李竟成在镇江组织新军举行反清起义,镇江光复后,镇江驻军即配合浙沪等地军队进攻张勋固守的南京,镇江军队奋勇战斗。1938年6月,粟裕利用有利地形,在镇江韦岗指挥了伏击日寇军车的“韦岗战役”,取得了新四军挺进江南敌后第一仗的胜利。陈毅、粟裕在句容茅山开辟了苏南敌后最早的抗日根据地。镇江地区有很多革命遗迹,如圌山塔、新四军纪念馆、贺甲战斗纪念馆、许杏虎烈士故居、镇江伯先公园等。这些“红色资源”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直接体现,是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精神的物质载体,这些资料内容真实、信息鲜活,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为“纲要”教学提供了优质的课外教学资源。

(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公民意识。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在当前的背景下,公民意识的培养已然成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大学生不仅要走访历史文化遗迹,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公民意识。在实践中,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是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十分有效的手段。学生通过大型青年志愿者活动、参观考察、“三下乡”活动、社区法律咨询服务、学生干部进村进社区、企业交流实习等实践活动,强调将知识的学习与鼓励调查、讨论和参与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因此,“纲要”教学更应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开展参与式观察和服务式体验,在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彰显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担当。

(三)进行社会调查。

“纲要”课的重要特色是用历史的眼光思考现实,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广泛地与社会接触,进行相应的社会调查研究。社会调查的完整过程包括资料收集、实地调研、撰写报告、汇总讨论等环节。通过完成某个问题的社会调查,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自身的理论和思想素质水平。

镇江是古代漕运的重要枢纽,拥有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所以清朝政府曾经派一支八旗部队驻守于此。2009年镇江市发现了13个宋元粮仓,证明了镇江是古运河漕运的枢纽。以此为调查对象,让学生追寻“活着的历史”,走访镇江的老街巷,看是否可以寻找到当年八旗驻守的遗迹。亲临宋明粮仓和西津渡的古渡口遗址,让学生实地调查,从历史的视角得出改进现实的结论,以便培养学生关心周围自然环境、关心社会发展,增强历史责任感。

香醋是镇江的特产。1840年10月,镇江城最早的一家专业酱醋作坊——朱恒顺糟坊,创办人是朱兆怀。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中悄然开张,抗日战争时几近停产,建国之后焕发生机到改革开放的大发展,可以说,恒顺酱醋厂百余年的兴衰发展史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史曲折发展的过程。以此为调查对象,让学生到档案馆查找近代以来镇江香醋发展的历史,并结合对当代制醋人的采访,以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眼光,看待镇江香醋的兴衰发展的历史,进而使学生深刻理解“三个选择”的必然性。

(四)利用地方历史或特色校史的校内实践基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校史追述知识竞赛和参观校史展览厅、本校模范人物、优秀校友事迹展览厅等,让学生通过学校的小历史来感知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历史,认识到学校的发展、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相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觉培养接班人的意识,由此激发学生爱国爱校情感。

学校应该配合“纲要”的课外实践教学,因势利导地开展多种校园文化建设。如组织宿舍、教室和食堂的文化建设,在学生最熟悉的地方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重大历史纪念日有意识地策划一些相关的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切身感受历史和现实;在学校网页上开设与镇江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相关的栏目,建设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网络阵地。将“纲要”课外实践教学自然地与校园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优质课程的开展需要教师创新思路,尤其是“纲要”教学,过往的历史既无声又无形,所以“纲要”教学更应该利用既有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江苏镇江拥有丰富而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开展新型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契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作出贡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96-198.

[2]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典[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505-507.

[3]人民出版社.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赵迎欢等.当代大学生特点及环境影响研究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08-110.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镇江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