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乾锋 胡文聪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中央确定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2013年为基层组织提升年,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机遇,提出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抓手深化创先争优,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着力解决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等具体要求。如何针对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开创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新途径,富有成效地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推动高校工作上新台阶,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中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思考的重要课题。
在经济转型期对高等教育体制的探索中,高校党建工作的模式和主流思想观念还没有从计划经济体制中得到根本转变。随着党建工作重心的转移和高校重点工作向教学和科研的转移,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形式没有太大改变,一般仅限于组织生活和理论方面的学习,大家的兴趣普遍不浓厚,对党的理论学习和队伍建设作用有限。所以新的形势下高校教工党建的模式需要创新,方法需要改进。
目前某些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学生党建工作,相比而言,教师党建高校教工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大多是系(部)、科(室)领导兼职的,他们承担着大量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工作繁重。某些支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凡是涉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都会很认真和努力,若涉及党建工作或其他工作,则流于形式。某些教工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长期在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岗位上,出于自身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欠缺,很难形成有效合力。所以,将教学科研放在首位本无可厚非,但重教学科研轻党建工作的现象却影响高校教工党支部的建设和发展,导致支部的教育管理松懈,民主评议、组织生活等流于形式,党员之间缺少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导致党支部的战斗凝聚力的严重削弱。
目前,基础薄弱是某些高校教工党支部存在的问题,教工组织发展工作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多元文化导致社会生活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青年教师政治观特别是双高教师的政治观趋于实际,动机倾向于功利化,对自己的前途设计往往更实际,“只关心政策、不关心政治”现象突出,某种程度上影响到青年教师对自己政治生命的关注;二是随着高校各项改革和自身发展需要的不断深化,其对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某些青年教师便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进修等主营业务中,对政治追求不够积极,要求入党的人不多;三是部分党支部日常工作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对青年教工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存在力度欠缺、程序不规范等相关问题。
以教学科研业绩衡量教师和院系的工作成就是高校目前的主流做法,教师党员普遍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另外支部基础党建工作存在生活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组织发展工作滞后等问题,而高校党建的重心往往集中在学生党建工作上。相比而言,教师党建基础比较薄弱。因此,针对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扩招后大众化教育带来的新变化,努力探索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新思路和途径,找准教学、科研业务工作相结合的教工支部建设的切入点,建立长效机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对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传统的教师党建工作运行模式与高等教育的新形势已不相符,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的永恒中心,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发展的第一要务,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党的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建设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始终围绕教学科研这个中心开展,将党支部的整体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统筹安排,绝不能游离于业务工作之外,避免支部工作与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的两张皮现象。将支部建设成教学科研团队是适应新时期高校中心工作的有效形式,是解决当前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问题的重要手段。
2.认知的误区造成高校教工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不强,需要创建新的党建工作模式调动广大教工党员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并围绕当前高校的中心工作开展,当前某些教工党支部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甚至有的党支部书记认为高校就是以教学科研工作为中心,党建工作在形式上完成任务就行,对党建工作存在不认真、不重视的认知误区,进而使党支部教育管理松懈,组织生活不能正常有效开展,党支部组织的学习讨论流于形式,某些教工党员经常不参加组织生活,使得广大党员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认知出现较大问题,加上党群之间缺乏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党支部的凝聚力不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逐渐减弱。将支部工作与教学科研结合起来可以有效调动广大教工党员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1.教学科研型支部建设的重点是加强组织自身建设。当前,高校教工党支部的建制大多以教研室为单位组成,或以专业相近教研室成立联合党支部,部分以科研课题组教师和学生党员组成党支部。按照学科专业相近、工作业务联系紧密,便于工作开展的原则组建联合支部,将支部建立在以教学和科研团队上,有利于将支部组织生活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结合起来。在把党支部设置在教学科研上时,需要注意的是结合基层实际合理设置支部,把握支部党员人数的合适比例,党员人数不宜过少或过多。顺应教研室管理幅度小、工作具体等特点,应提倡党政合一,党支部主要领导采取双肩挑方式,以便提高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在党支部班子配备上,选举那些党性强、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有较高威信的教师。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党支部书记素养、政工水平和投入是影响党支部建设水平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加强对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养,增强其使命感和光荣感,增强其抓好党支部建设的信心。同时解决好兼职书记的待遇问题,对其党务工作业务给予工作量认定或适当奖励,以制度保证党支部书记的精力投入。
2.教学科研型支部建设的关键围绕中心抓党建,明确支部建设的准确定位,规范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关系,教工党支部建设应该始终围绕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这个中心,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这个大局,决不能游离于业务工作之外。要将支部建设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发展相结合,与加强青年教工的培养相结合。发挥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优势,调动教师党员的积极性,引导广大教师党员在教书育人中起到表率作用,在学科、科研建设上做参谋。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大胆创新党支部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不断探索党支部建设的新途径、新经验,切实提高党支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支部生活与教学科研的日常业务结合起来,围绕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开展组织生活。要把提高教师政治理论素质、增强党性观念、坚定理想信念贯穿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3.教学科研型支部建设的核心是基层组织的科学发展,建立长效机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力,均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的保证。要结合高校实际,完善教学科研党支部的日常管理,量化考核制度,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估评价体系。要把人才培养中的教学、科研等工作融入支部目标管理体系中,用完成业务工作的实际效果检验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将软指标、虚指标体现在业绩上,变成硬指标、实指标。要完善研究并出台相关政策,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激励保障机制,调动支部书记、支委工作的积极性,解决和落实这部分人相应的工作条件和待遇,给他们营造可发展的良性生存环境,根据教学科研型支部党员岗位特点,继承传统好的做法,改进党员管理方式,创新支部活动方式,创新活动载体,对学习时间及方式实施分类管理,调动党员教师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形式,切实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效率。
[1]胡锦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郑敏,蒋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模式创新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6,(3):197-199.
[3]熊红华.对加强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党史文苑,2006,(16):43-43.
[4]悄治畜.增强高等学校教工党支部工作实效性的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64-166.
[5]管永前.当前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