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的死而复生现象探究

2014-06-12 02:31
文教资料 2014年8期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故事情节

潘 晨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聊斋志异》中的死而复生现象探究

潘 晨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蒲松龄编写的《聊斋志异》,其中有关死而复生的故事就有60余篇。这些故事创造的渊源主要根据蒲松龄的生存环境和地域背景,其所创作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的生老病死进行了一系列阐述,并发表一定的个人想法。当然,这一创造对当时跌入谷底的小说界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尤其是死而复生的大量故事情节,更是丰富了故事内涵。

《聊斋志异》 死而复生 现象研究

所谓死而复生,就是人死后的灵魂出窍,但是,还会因为某种原因使其死者的灵魂回归肉体,这就是死而复生所表现出的现象。蒲松龄编著的《聊斋志异》在讲述死而复生时,往往都是针对那些生前积德、死后借尸还魂现象进行的描写。虽然相关学者对其进行过一番研究,但没有从根本上研究透彻,下面针对《聊斋志异》死而复生的现象进行简要研究,从而探讨出作品所表现出的文化意义和带来的巨大影响。

一、《聊斋志异》故事描述的特点

蒲松龄编写的这部作品,极具魅力,当然,这种类型的小说,表现出的不仅仅是其数量、内容的丰富性,在对其故事进行讲述时,更是有着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

1.《聊斋志异》这部作品,作者所采用的死而复生的手法,不仅可以迫使广大人民积极面对生老病死的情况,还能够让读者在故事的描述过程中根据人物的相关故事体会到其中所表现出的扑朔迷离。这些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基本是这样描述的:男女主人公由于机缘巧合认识,由于命中注定而相爱,其中可能会遇到横刀夺爱的人类或者非人类,男主人公为了和相爱的女主人公在一起,不惜放弃生命,而女主人公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宁死不屈,直到双方纷纷死亡。当一切困难都战胜之后,他们都死而复生,最终百年好合。这样的故事描述在《聊斋志异》中表现较多,比如《连城》、《阿宝》等。

当然,除了爱情外就是复仇式的故事描述,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主人公家财万贯,但是由于某人贪图其钱财,与主人公发生冲突并要致人于死命,主人公为了讨回公道不幸身亡,但最后又因为仇恨复活杀死敌人,重获生命。爱情、复仇是所有人多多少少存在的感情,因此,蒲松龄所著小说中所蕴含的死而复生的相关内涵,增强了其内容的丰富性,让所述故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阐释出其真实生活。

2.在描述死而复生的故事时,蒲松龄貌似比较偏爱夜晚这个时间段,将其所得意的死而复生安置在这一个时间段,根据天气的突然变化创造出一定的意境。比如:乌云滚滚,天昏地暗之时,就有人开始死而复生了。这样的时间段正好可以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心态,只有在夜晚所存在的悲愤和孤寂,才能够更好地描述。因此,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蒲松龄的孤独寂寞。

在对有些故事进行描述时,蒲松龄一般都采用倒叙手法。这类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主人公明明已经死了,但是他根本就不知道,直到最后的灵魂出窍,还到那所谓的阴曹地府走了一遭,死而复生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曾经已经死过一次,现在是死而复生。同时,《聊斋志异》中所表现出的死而复生太过于突然,让人一时间无法接受,毕竟这样的变化太快,原本还在木棺里的人一下子出来,难免会吓到很多人。当然,其中也存在事先就已经为死而复生埋下伏笔的故事情节,但是,这只是极个别的故事描述。由这样的表现手法不难看出作者对生老病死的另一种看法。

3.在描述故事时,往往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假死而又复生。所谓假死也就是故事中的人物由于受到某种刺激,导致昏迷或者暂时性的休克,一段时间之后又逐渐苏醒。这种假死在医学上来说非常不科学、没有依据,一旦人们陷入极度昏迷,就不能对其进行准确判断是否已经死亡。所以,有的时候会将暂时性的休克和昏迷不醒的人确认为死亡。因此,这种相对来说比较科幻性的情况经常出现在小说中,为的是很好地表现出该故事的相关情节,突出其主题。

二、《聊斋志异》的文化内涵和影响

在蒲松龄所创作的这部小说中,虽然死而复生的故事很多,却蕴含非常深刻的内涵,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聊斋志异》中所表现的死而复生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孤单和愤怒。在蒲松龄的小说中,对死而复生的相关描写主要体现了其对人类的因果报应。蒲松龄有着远大抱负,但是这种怀才不遇的命运却激起了他的不满情绪,然而,他一直相信的就是命运的公平性。因此,他在小说中用这种因果报应表达不满,这样的描述,成为小说中死而复生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作者在小说中还经常地引入说教内容,显示出对人的规劝,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其作品关于人性道德的一些感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死而复生的描述还揭露了一系列社会现实。正所谓阴阳相隔,它们之间本来就没有任何关系,蒲松龄作品中的故事人物,人类的死而复生让其对阴间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并将其获取的知识传达给阳世。因此,这种不同程度上的死而复生成了揭露社会腐败的一种媒介。其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就是官僚鱼肉百姓的情况,这样大规模地描述说明作者对其黑暗社会的一种鄙视和无可奈何,只能为之愤怒。最后,小说中虽然经常表现出作者对官僚主义的痛恨,但同时他还是非常向往自己有朝一日飞黄腾达,因为他不想让自己的文采被埋没。现实生活中,蒲松龄追逐名利没有成功,所以他只能将愿望渗透于小说中,让死而复生的人走向仕途。这种对死而复生的描述,表现出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痛恨。

2.《聊斋志异》中对死而复生故事的描述,充分表现出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蒲松龄这样描述死而复生的情节:主人公因为某种情况死去,当最后获得重生的那一刻,自己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新生的体验。他在间接告诉人们,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对人生的另一种阐释,它可以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可以是人生的突破点。以人的死亡为分界点,重新认识前世的自己和社会现象。同时,故事中还有这样的情节:主人公前世做了许多错事,死后也不能重新投胎做人,只能成为孤魂野鬼在世间游荡。但是,这种状态只能在晚上出现,白天只能躲起来,导致他们逐渐厌倦这种生活。因此,他们往往都决定再死一回,以便投胎做人,从而可以好好弥补自己生前所犯的错。这样的故事情节,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他们对于生命的热爱,愿意为了以后的生活再死一回。尽管人们都会选择重生的机会,但到底最后能否重生,绝大部分还是取决于上天的安排。有些人的死是命中注定,即使再有悔改之心也没有重生的可能性,这就是所谓的宿命。故事所表现的这种观点,一方面反映出人们信奉宿命的存在,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们的思想。无论是对他们的命运安排还是生活经历,都在手中握着一个“遥控器”,对全篇的故事描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故事中所讲到的爱情观,男女主人公可以为了自己爱情的胜利,不是生,就是死,或者可以大胆地和官僚做斗争。蒲松龄的爱情观,有着一定的反抗精神。也许他作为一名落魄的书生,根本就不会相信那种所谓的为了爱情可以放弃自己生命的人。因此,在他的小说中,为爱情敢于奋争的故事情节是非常多的,甚至还有男为女死的故事讲述。同时,其故事情节中的死而复生为以后的小说创作带来了重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人们借鉴的历史名书。

三、结语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所表现出的死而复生,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揭露了现实社会的腐败,还说明了官僚主义的欺男霸女,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其所在的社会的痛恨,同时也表现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当然,故事情节中所表现出的真实感受不仅如此,还要靠相关学者不断研究和揣摩,从而真实地再现作者写作过程中的真实想法,将小说中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为以后对死而复生创作的研究提供宝贵的经验。

[1]李晓燕.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对道教观念的超越[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2]史小军,刘湘吉.《聊斋志异》中的死而复生现象解析[J].蒲松龄研究,2013(03).

[3]蒋玉斌.清代“聊斋戏”对《聊斋志异》的正读与误读[J].戏剧文学,2009(10).

[4]徐文翔.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浅谈《聊斋志异》对《幽明录》的继承与创新[J].蒲松龄研究,2010(02).

[5]刘富伟.书目选取的故事维度和题旨接受的社会向度——论聊斋评书对《聊斋》的题材选择[J].蒲松龄研究,2010(03).

[6]柳岳武.穿梭阴阳界——《聊斋志异》法律思想解读[J].政法论坛,2011(02).

[7]孔庆庆.《聊斋志异》中的世情悲剧意识及其消解方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猜你喜欢
蒲松龄聊斋志异故事情节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