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需要怎样的制度安排

2014-06-11 11:12本刊评论员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21期
关键词:安全观威胁基础设施

本刊评论员

这是一种包容发展型的安全观,而不是追求消除威胁与潜在风险的绝对安全观。它注重对安全成本的评估,不做“不计成本”排除威胁的黩武之举。

习近平主席在亚信峰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就是“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他指出:“对亚洲大多数国家来说,发展就是最大安全,也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

将发展置于亚洲安全议题的核心,可谓切中肯綮。与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不同,亚洲多数国家还处于不发达或发展中阶段,消除贫困、改善民生还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必须通过发展或经济增长来解决。

贫困是祸乱之源。当匮乏成为常态,掠夺成为活命的手段,生产者成了被剥夺的对象,人心将会败坏,秩序也随之崩溃,安全问题将陷于无解。这种局面又反过来降低了人们从事生产的积极性,社会将更加贫瘠。跳出上述恶性循环,既需要内部努力,也需要外部的合作与支持。

要使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深入人心,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制度性安排的保障。

首先,需要一个接入国际市场的平台或通道,以便将亚洲欠发达或发展中地区的资源、劳动力要素接入全球化的生产分工网络,同时把生产出来的商品与服务接入区域或全球市场。

这对亚洲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了要求。亚洲国家内部发展阶段的多样性,使得低收入国家有可能将要素和产品按照一定的梯度,逐级渗入国际市场。发展水平在欠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新兴经济体,为这种追赶式的升级提供了阶梯。

其次,需要一套适应亚洲地区需要的融资机制。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下的发展融资安排,有一套严格的缺乏弹性的附加条件,相当程度上无视各国实际情况,降低了资金的可获得性与运用的有效性,不能完全满足亚洲国家的发展需要。而中国倡导建设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以弥补现有投融资机制的不足。

集中于基础设施投资有三项优势。一是可以通过基础设施来打破欠发达国家可能面临的“资源诅咒”。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利于欠发达地区低成本接入世界市场,激活国内的生产与投资能力,而不是停留在出售资源增加消费的阶段。二是可以发挥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产能转移的优势,形成梯次发展、共利互赢格局。三是可以把区域内外主要国家的重要利益捆绑在一起,增加相互依赖与互信,创造更稳定的国际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资金规模大、周期长,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参与亚洲建设项目,一旦投入,各方会因为这种合作关系的破裂而蒙受重大损失,这反过来强化了各方同舟共济的意愿。这意味着,在进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也在为地区安全和信任而投资。

此外,还需要就“发展中的安全问题”及“安全视域下的发展问题”开展信息交流与政策协调,并设立相关的常设工作机制。

归根结底,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是一种包容发展型的安全观,它不是追求消除威胁与潜在风险的绝对安全观。它注重对安全成本的评估,不做“不计成本”排除威胁的黩武之举,它的底线是保证安全问题不成为区域发展与合作的障碍,反而为促进发展助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安全观威胁基础设施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巧用视频资料进行《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人类的威胁
准确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搞笑图片
“总体国家安全观”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