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荷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多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越来越普遍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信息,生动活泼的界面,以及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的表现力,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不少语文教师的青睐。但是,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看,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圆满成功,虽然我们享受了高科技手段带来的方便和乐趣,课堂活跃了,容量增大了,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下面我就在教学中所碰到的一些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突破其劣势发挥传统中的优点
一节运用多媒体技术优秀的语文课是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以其生动的语言,并恰如其分地配以优雅的形体语言,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表达出来,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容易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到课件中,甚至是一个小小的提问和对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的评价也都由电脑代替。这样老师就成了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只能被动的被课件牵着鼻子走,教师无法即兴发挥教学风格不鲜明。那么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就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使用多媒体时应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有选择地使用,利用语文传统教学中老师讲的语言优越性、灵活性,结合多媒体的容量大空间跨度大的优点,合理使用图、文、言、声四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有利于多媒体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有利于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重视文本解读让课件为文本服务
当前,很多老师的教学常常以课件的形式展开,为了完成预先设计好的课件,教师在备课阶段因为查找资料和制作课件占用过多时间,钻研教材与教法的时间相对就少了。如果操作不熟悉的情况下花的时间就更多。而课件的制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很多课件的制作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花了几天完成的,为了制作一个比较精美的课件,制作课件的老师都废寝忘食、夜不能寐连续几天都不能正常休息。此外,在多媒体教学中,多样灵活的教法被单一固定的课件流程所代替,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被滴滴嗒嗒的鼠标声所代替。于是上网、做课件的时间多了,揣摩教材、教法的时间少了,去备学生的时间就更少了,从而导致课堂中教学环节生硬,语言干瘪,不能很好的发掘文本的深度,甚至曲解文本让丰富生动的语言艺术形象变成单一的图画、照片……那么再美的语言文字也会变得索然无味,犹如一杯白开水。不少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总是要将课文中描绘的内容制作成图片让学生欣赏,美其名曰“形象地理解”。实际上文学欣赏的过程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艺术形象的创造也是审美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艺术素养的重要环节。
文学欣赏具有其差异性。一切文学作品,尤其是内涵特别丰富与复杂的作品的阐释与理解,必然是多方面的,多角度并且永无止境的,绝不是单一的,凝固的,“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林黛玉”(中学语文文学赏析目标)。那么我们教师提供的图像一定要能正确体现作品的内容,用一览无余的画面绝对不能代替学生丰富多彩的艺术创造,反而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限制,更使学生失去参与审美活动的机会,失去了“披文入情”的情感体验,更谈不上文学欣赏的“共鸣”。 因此,我们在制作语文课件时,深解文本熟悉文本。要避开将生动的语言变成图片,让学生的思维僵硬。要让课件中的图片为文本内容服务,为学生的创造力服务,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服务。
三、不要让课件成为课堂的全部
自从有了计算机,我们生活中很多工作都被它代替了,我们的教学亦如此。我们很多老师时常在一堂课下来,教师在黑板上只是写了个课文题目,其他几乎没有什么内容,也认为现在让学生学习书法是无聊的落后的文化。这种“无字化”教学的弊端是存在的。如果长此以往,学生的书写能力会大打折扣,语文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教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一方面会给教师自身增添不少魅力,学生会欣赏教师的“书法艺术”并将感染着学生,再有教师将重要内容写在黑板上,学生会有一个清晰的听课线索,从而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如果用屏幕替代黑板,屏幕内容不断变换,让学生的感知反而变模糊,不利于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和做笔记,更影响学生的课后复习和巩固。黑板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知识、经验和体会一个不可缺少的地方,一个考虑多么完善的课件也不可能完全适合每个班集体的教学需要,黑板的作用仍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使用,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四、留足时间给足空间灵活运用
目前,很多老师凭借多媒体课件教学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空间跨度大、课堂教学高效率的优点而自豪。然而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若画面的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象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思考和讨论,那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课件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体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而我们在教师制作课件时,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和答案都是事先设计好的,课堂很难修改,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导到自己设计好的答案中,对虽然正确甚至很有创意的、比原先设计的更好的答案,只能忍痛割爱,只因为它与课件里的标准答案不吻合,这样长此下去会严重抑制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造成思维的单一性。因此我们在讲课时,要给足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及时处理课堂中的“异性”答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