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分“历史研究”与“历史运用”看历史教育的本义

2014-06-11 03:59廖泽宁郭丽丽
师道·教研 2014年3期
关键词:历史教育实际

廖泽宁 郭丽丽

摘要:关于历史教育本义的研究并未取得理想的结果,其原因一是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还有待加深,二是存在着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其中第二点对研究的影响更为不利。为使历史教育本义的研究更加实际,需厘清“历史”、“历史研究”、“历史运用”等概念。把历史教育归入历史运用的范畴,与历史研究划清界限,可作为理解历史教育本义的一个角度,并使往后的历史教育理论研究更加趋于实际。

关键词:历史教育;历史研究;历史运用;实际

历史教育的本义是什么?不解决中学历史教师对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困惑,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就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曾提出,我们应把“历史研究”与“历史运用”切实地区分开来,这样在我们面对该如何对待历史学这个学科的问题上,将会避免很多严重的错误。

一、历史教育中的“历史”带有很强的选择性

关于历史教育中的“历史”一词,我们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历史学中的“历史”并不是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情,而是带有一定的选择性。作为历史教育中的“历史”,则更是如此。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就是单纯的过去发生的事情,而这样理解所造成的是在学生眼中,历史变成了时间、地点、人名的代名词。他们认为历史课上学的东西是过时的,不切实际的,而学习历史的方法也只剩下简单的死记硬背,这也导致了学生逐渐对历史课产生厌恶情绪。事实上,历史并非单纯的过去的事情,它更多的是一种人们对以往的记录和认识。既然它是一种人们对以往的记录,就必然会带有主观性和选择性,而作为历史教育中的“历史”,其选择性则会进一步加强,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这是因为历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所面对的群体是中小学生,其“教育”成分依然是占主导地位,而作为知识载体的历史学科,必然是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严格挑选且能够为学生所吸收的有价值部分。换言之,历史教育中的“历史”,是为达成一定的教育目的所挑选出来的。明白这一点,也就明白历史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最基本的地位与意义。

二、历史教育与历史研究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1. 历史研究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即求真求实,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客观性

我们知道,历史研究的目的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而这其中,历史事实和历史发展规律都是客观的。如研究抗日战争,抗日战争这一事实是一个客观存在,而通过研究抗日战争这一事实,我们从中得出的经验教训也是客观的,也就是说不管是哪国人的研究其结果应该是不相违背的,否则即是有一方违背了事实,因为历史事实、历史规律本身没有阶级性可言,对任何国家、民族、信仰来说都无差别。当然,历史是人们对过去事实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这样历史研究也不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主观上仍要以尽可能客观作为一个出发点。

2. 历史教育是一个有针对性的过程

历史教育与历史研究相比起来,由于多了一个教育功能,这一个过程必然是有针对性的。试想,一个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上本着历史研究中客观严谨的态度进行教学,把一个历史事件的方方面面都介绍给学生,那么这位老师肯定不能称得上是一位好老师,甚至不能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老师。当然,这里的针对性并不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对客观事实进行扭曲,而是有侧重地把客观事实讲授给学生,以达到教育目的。如在讲授抗日战争时,教师应该着重放在中国人民的统一战线与英勇抗战进行讲解,而对于其中一部分中国人叛投到日军阵营的历史事实则可略去不讲,以达到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教学目的。可见,历史教育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进行的,而历史研究的目的则是总结客观规律,无任何其它设定好的目的。如我们可以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而进行抗日战争的讲授,且这是完全合理与必要的,但如果说是为了激发爱国情感去研究抗日战争则是完全错误的,带有强烈情感因素的历史研究只会使研究结果产生偏差,这就是历史教育与历史研究根本性的区别。

三、历史教育更应归类于历史运用

1. 历史运用的多样性

葛剑雄教授曾把历史运用归类为三个方面:第一是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规律,第二是用于宣传教育,第三是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信息,包括背景、经验等。关于第一点很容易理解,与其它学科的运用也别无二致,重点则是第二与第三点。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宣传教育,并不单单是指基础教育,还包括大学生及社会人士的教育,而第三点最为人们所看重,即所谓的”以史为鉴”,甚至历史研究为现实、为政治服务一度被置于首位,从而导致这方面的功能被无限扩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历史运用的内涵极其丰富,除历史研究以外的一切历史哲学问题都基本囊括其中,涵盖了历史学的各项功能。与历史运用相比起来,历史研究的性质则显得十分单一,但划清历史研究与历史运用的界限仍然极端重要,因为历史研究在历史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而混淆了历史研究与历史运用的区别正是现今历史研究的一大弊病。历史研究的目的只有分析历史事实总结客观规律,而对所总结出来的历史规律作何解读加以利用,则是历史运用的事,历史研究与历史运用不应互相干扰。

2. 历史教育是具体的历史运用

(1)历史教育不可违反客观事实

历史教育作为历史运用的一部分,必然有着历史学的一般特征,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特征即求真求实。历史运用是多样的,各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自身利益去解读与运用历史,但是历史事实与历史规律本身都是客观的,无论我们如何运用历史,都决不能违背甚至歪曲事实与规律本身。而历史教育确实要兼顾各方利益,满足多方条件,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以歪曲历史为手段去达到目的,这是进行历史教育最根本的前提。否则的话,历史教育将变得毫无意义。在这一点上,历史研究与历史教育都是相似的,只是历史研究的求真求实更纯粹一些。历史研究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或处于什么条件,对真实的追求是绝对以及无条件的;而在运用研究成果时,则可以有所选择或取舍,但还是必须以不违背真实性为前提。endprint

(2)历史教育不可违反国家利益

在现今的史学界,“阶级性”这个词已经逐渐被淡化。在历史研究中确实可以不提阶级性,但历史教育的阶级性则是必然存在的。由于历史规律没有阶级性,所以人们在做历史研究的时候,阶级性成为了干扰因素,为使研究结果尽量客观而去淡化阶级性是应该的。但对于历史教育,是以培养国家所需人才为其中一个目的的。国家对其公民必然有着自己的诉求,社会主义国家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要求,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公民要求,这是不可避免的。而历史教育作为历史运用的一部分,是有国家运用历史学成果而为达到一定培养目标所进行教育的成分,所以历史教育必然会符合国家利益。因此,完全去政治化的历史教学是不存在的,我们能做的只是防止过度政治化,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以不违反国家利益为前提。

四、对历史教育本义的反思

把历史教育归类于历史运用,与历史研究区分开来的目的在于更加强调历史教育是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无论如何表述其依然是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在本文的讨论中,历史研究是历史教育的基础,历史研究的成果则更像是被用来完成教育目的的工具,历史教育不能违背教育的一般规律与功能。当然,历史学确实是一门伟大的学科,而从国际上看,历史教育在各国的教育中的权重也是越来越大,而历史教育在教育功能的某些方面确实尤为突出,如教育学生认识社会,培养学生批评思维等。但不宜越过教育学的范围而过于夸大历史教育的功能,这样做只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对历史教育的功能挖得过深,或许会使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在理解上都会产生困难,更谈不上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了,而我们也应该明白,这些中学教师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笔者认为,在做历史教育研究的时候,撇开历史研究的干扰,以历史运用的思维做思考,多考虑中小学教育的一般要求以及一般规律。如历史教育中的公民教育与培养批判思维,即可分别对应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与个体个性化功能,只是历史学科在这些方面能够发挥出其它学科所没有的功效。至于全人类普适价值观的讨论等则更像是历史学在人类社会研究中的运用而不是在教育中的运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进行一定的灌输与探讨,但把它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历史教育其中一项功能或许就不适合了。

参考文献:

[1]葛剑雄.历史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赵亚夫.追寻历史教育的本义——兼论历史课程标准的功能[J].课程.教材.教法,2004(03).

[3]李振洪.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赵亚夫.国外历史教育透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齐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邱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教育实际
刍议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艺术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中韩历史教育目标比较
用历史教育营造班级和谐小社会
高一学生历史学习困难原因及转变策略